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地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且就此对教育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主阵地。由此,在新时期,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探索在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入对策
众所周知,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受语文工具性此教育功能的影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忽视该学科的人文性功能的,导致部分学生在机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滑坡的问题。面对此问题,我们不得不吹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不断要挖掘该学科的文化内涵,还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我们要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挖掘文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据。纵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大讲特讲语言知识的。其实,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之中,除了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内涵深刻的文化内容。如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诗人思想情感、文化认知的高度凝练。所以,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在机械地向学生解释某一诗句是什么意思,诗句中的词汇是什么含义了,而应挖掘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体会诗人情感,从而受到文化得熏陶,塑造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这篇文章是以孟子和梁惠王的谈话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各国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扩充军队,都在肆意的压榨百姓,同时还苦恼兵力不足。而梁惠王则对邻国的百姓抱有深切的同情,采取了自以为是“尽心”的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孟子则抓住梁惠王施政的矛盾点,指出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并无法使百姓有归顺之心,同时,针对梁惠王的政策,提出不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点出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将国家治理好。基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深入挖掘了其中的“仁政”思想,并将其作为融入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以此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古人思想的熏陶,树立“仁”的意识。
二、教学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在挖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为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内隐性,在教学實施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非但无法使学生建立对传统的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深入理解,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面对此情况,教师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需要改进教学,以多样的形式驱使学生感知、体验。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
1.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丰富和趣味,还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感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加深理解。以《雨霖铃》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根据这首古诗词描绘的场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情境:秋蝉在凄厉地鸣叫。傍晚时分,骤雨刚刚停歇,面对着即将离别的友人,无言以对,只能静静地凝视着搭载着友人的那艘小船在烟波迷茫的河流上,慢慢地远去。在如此情境创设中,学生仿佛是穿越时空一般,就在诗人的身旁,为诗人忧郁的情感所感染。在学生建立了积极的情感之后,我以“秋”和“送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展现所学过的其他送别诗,以此在大量诗句的积累和分析下,感知送别诗中的文化现象,从而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组织体验活动
传统文化意蕴深刻,内容丰富,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将传统文化限制在阅读教学中,是难以使学生有效地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渴望获得体验的机会,希望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回到我们的家乡”等。如在“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此活动中,学生需要从古诗词的分类入手,搜集古诗词,并分析其中的文化现象,以此使学生在搜集信息、展现信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感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把握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关系,深入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采取多样的方式,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等,给予学生体验、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文化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秋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28-29.
[2]谢利伟.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4):73+75.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入对策
众所周知,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受语文工具性此教育功能的影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忽视该学科的人文性功能的,导致部分学生在机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滑坡的问题。面对此问题,我们不得不吹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不断要挖掘该学科的文化内涵,还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我们要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挖掘文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据。纵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大讲特讲语言知识的。其实,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之中,除了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内涵深刻的文化内容。如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诗人思想情感、文化认知的高度凝练。所以,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在机械地向学生解释某一诗句是什么意思,诗句中的词汇是什么含义了,而应挖掘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体会诗人情感,从而受到文化得熏陶,塑造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这篇文章是以孟子和梁惠王的谈话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各国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扩充军队,都在肆意的压榨百姓,同时还苦恼兵力不足。而梁惠王则对邻国的百姓抱有深切的同情,采取了自以为是“尽心”的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孟子则抓住梁惠王施政的矛盾点,指出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并无法使百姓有归顺之心,同时,针对梁惠王的政策,提出不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点出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将国家治理好。基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深入挖掘了其中的“仁政”思想,并将其作为融入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以此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古人思想的熏陶,树立“仁”的意识。
二、教学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在挖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为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内隐性,在教学實施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非但无法使学生建立对传统的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深入理解,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面对此情况,教师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需要改进教学,以多样的形式驱使学生感知、体验。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
1.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丰富和趣味,还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感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加深理解。以《雨霖铃》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根据这首古诗词描绘的场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情境:秋蝉在凄厉地鸣叫。傍晚时分,骤雨刚刚停歇,面对着即将离别的友人,无言以对,只能静静地凝视着搭载着友人的那艘小船在烟波迷茫的河流上,慢慢地远去。在如此情境创设中,学生仿佛是穿越时空一般,就在诗人的身旁,为诗人忧郁的情感所感染。在学生建立了积极的情感之后,我以“秋”和“送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展现所学过的其他送别诗,以此在大量诗句的积累和分析下,感知送别诗中的文化现象,从而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组织体验活动
传统文化意蕴深刻,内容丰富,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将传统文化限制在阅读教学中,是难以使学生有效地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渴望获得体验的机会,希望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回到我们的家乡”等。如在“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此活动中,学生需要从古诗词的分类入手,搜集古诗词,并分析其中的文化现象,以此使学生在搜集信息、展现信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感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把握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关系,深入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采取多样的方式,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等,给予学生体验、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文化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秋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28-29.
[2]谢利伟.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