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信息处理机柜热设计

来源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热设计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有效提高电子产品设备的可靠性。本文通过FloEFD软件对某信息处理进行热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改进,将器件最高温度控制在耐受温度以下。利用热仿真软件可以及时发现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设备品质性能的同时,缩短了设备的研发周期。
  关键词:电子设备;热设计,FloEFD
  Abstract: Therm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This article is about using FloEFD to analyze thermal simulation on a certa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On this basis,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device is controlled below the tolerant temperature through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The use of thermal simulation software can timely discover the problems in the solution,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which shortening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the device.
  Key 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thermal design;FloEFD
  引言
   隨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的功能不断提高,外形尺寸却越来越小,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量迅速增大。如果芯片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出去,就会造成热量的积聚,从而导致各个元器件的温度超过各自所能承受的极限,使得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本文结合某信息处理机柜的设计,从印制板芯片的传热到整个机柜的散热分析,利用FloEFD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并计算,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散热问题。
  模型建立
   信息处理机柜外形尺寸为高1.6m,宽度0.686m,深度0.55m, 信息处理机柜内包含三个机箱,总热耗为2200W,该信息处理机柜如图1所示,
  其中第一层机箱热量600W,第二层机箱1000,第三层机箱600W,每层机箱下面有一层风机组合。
  仿真分析
   信息处理机柜为密闭机柜,采用水—风换热器进行二次换热,从换热器下部出风口进冷风,通过机箱下部的风机组合接力,最后从换热器上部抽风口抽到换热器内部散热翅片进行热交换,由冷却水将热量带走,根据热平衡方程: ,其中 为强迫风冷所需的风量,Q为信息处理机柜的总热耗, 为空气的比热, , 为空气密度, , 为进,出风口空气的温差,℃。将Q=2200W, =1005 , =14℃, =1.11 ,分别代入,得 =0.14 ,根据计算选用2.5KW的换热器,进风量为570m3/h,进风温度23℃,环境温度50℃时仿真结果如图2和图3。
  根据温度云图分布可见温度最高处为77℃左右,满足使用要求。
  优化设计
   由于机箱中插件排布较密,风阻大,芯片的导热不均匀,局部温度高,考虑在热耗较大的插件上增加散热板,如图5。其中散热齿高9mm,齿厚1mm,齿间距2.5mm。发热芯片与散热板凸台贴合,将热量传到至背部散热齿,通过强迫风冷将热量传至机柜。
  
   环境温度50℃时,通过风速2.9 ,芯片热耗共110W,仿真结果如图6。
  
  此时散热板表面最高约67.3℃,散热肋最低温度58.7℃,最大温差8.6℃。优化后机柜内温度云图见图7。
  此时机柜内最高温度为72℃,较优化前降低了5℃。
  结论
   在产品设计时,可以利用FloEFD软件快速有效的模拟设备内部温度场,可以及时发现方案中的问题,便于设计师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最终提升设备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徐维新.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指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1]
  [2] 邱成悌.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董智鼎(1984~),男,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其相关设计工作。
   谭公礼 (1988~),男,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结构及仿真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这一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中,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大数据已渗透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层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递、共享提升了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但与此同时,也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必须要高低重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尤其是该技术在电力方面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社会背景下,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始注重研究智能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并且还得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智能化电网系统的发展和建设。但在智能化技术在国家电网的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信息采集、电力运行方面),基于这些问题尽可能的解决。电力用户信
期刊
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本课题利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平台建立了“四分线损”模式的线损分析智能化模块进行线损的处理计算,并根据供电网络拓扑关系及各供受电点的正向有功无功、反向有功无功的电能数据,按指定周期或固定时间段对线损进行处理计算,从而尽可能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企业用电安全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四分线损;用电信息采集;线损管理  引言  近些年用电
期刊
摘要: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占据着重要的核心位置,其能实现电能的分配和传输。但是近些年,随着国人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由于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也进行了升级,即可应用智能变电站,但是智能变电站的使用对于电网等环节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和大范围的使用受到了阻碍,对此加强变电站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检修和综合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对设备出现故障信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也蓬勃发展起来。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方工程施工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由于土方施工本身就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所以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方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因此,本文针对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使用安全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日益增加,电网密度逐渐增大,新建线路日益紧缺,而且由于规划、建设速度等方面的限制,线路输电能力遭遇严重的瓶颈问题。现有电缆线路最大输送容量一般按苛刻的运行环境条件和保守的运行温度限制控制。线路动态增容根据线路运行环境变化实时计算线路的真实最大载流容量并指导电网运行,是我国电网提高输送能力发展方向。本文针对现有输电线路增容技术及系统的不足,论文提出了更加准确、适用范围更广的
期刊
摘要:当前住宅小区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其中电气设计作为住宅规划当中的重点内容,住宅小区用电负荷是否合理直接受到电气设计质量的影响。因此,加强电气设计极为关键。同时当前我国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前住宅绿色化发展需求在电气设计过程中还需重视节能措施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与节能措施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  引言  随着住宅等
期刊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配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网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用户的用电体验,同时,在很多的工业行业中都对电力有着比较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促进配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配网的安全性是核心工作内容。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规划;应用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用电量的不断升高,人们对电力系
期刊
一 建筑水彩的起源和发展  建筑水彩的起源  水彩画它最早以描绘地形景色、自然风光和建筑物为对象。它在内容上记录真实的自然,将自然风景画真实的描绘出来。在表现方法上以水墨素描为主,在色彩上简单上色形成一种淡彩画。这就是水彩风景的原始状态。也被称之为“地形风土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形风土画”就是建筑水彩的一个雏形。  建筑水彩的发展  1671年,法国巴黎皇家教育学院为了培养和训练建筑师的设计表达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图情界与档案界对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问题向来保持着密切关注,原因在于这三大信息载体在如今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中,均无法独自实现对所有信息知识的全面收集、整理及存储,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图书馆、情报机构或是档案馆,都无法保证文献的全面提供,所以只有通过一体化建设去实现三者融合,才能带给用户更加完整且及时的信息服务。本文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