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数学活动紧密相联,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理解知识,伴随于数学活动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思维训练;理清概念;语言表达;解题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它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数学活动紧密相联,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理解知识,伴随于数学活动过程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分析概念的形成结构,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中职数学重要的内容,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难以真正理解.在中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紧扣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概念形成结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去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这个理解过程需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参与其中,概念的本质才会逐步得以理清.如教学“异面直线”的定义时,应重点分析这一概念形成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它的内涵:(1)是指两直线的关系;(2)是平行与相交以外的一种;(3)是不可能同在任何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再让学生进行正反例辨析,如出示两种错误的说法:“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和“不在某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让学生判断对错、举例说明,注重概念反映的实际原形,指出生活中异面直线的例子,并能画出异面直线.
  二、注重语言载体作用,强化数学语言训练
  在数学推理过程中,语言表达暴露了学生在参与思考中的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因素,当学生要依靠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时,它需要学生对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会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说,缜密的语言表达正是数学思维的能力体现.如何借语言表达强化思维?
  1.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准确语言在对比与论述中的作用.如“互质”与“质数”的区别,表面上只差一字,但结合实例时,相差就非常大了; 还有如“两不相交直线”与“平行线”;“整除”与“除尽”;“不全为零”与“全不为零”,“分数34”与“3÷4”等.可以说,数学缜密的语言是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命题论述理解的重要基础.
  2.结合实例巧妙引导语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概念:并针对有个别同学将分数定义表述为:“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的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一致意见:虽然与正确的表述只是两个字之差:“这样”与“其中”,但结果反映的内涵就不一致了.例如,把“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表示的数是13,23,33即1(“其中”规定了最多只能取3份).而43,53……则不属此列.这样就缩小了概念的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三、展示结论的得出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结论的实质
  思维能力的训练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想让学生知道结论并不难,但想让学生知道结论的来龙去脉就很难,教师要重视在推导过程的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代数“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刚开始学习时,学生会对证明的第二步产生疑问:先是假设n=k成立,再去证n=k 1成立.这样不是把证明结论当条件,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了吗?如何突破?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n和k的区别.使学生明确n和k虽然都表示自然数,但k只表示某一个自然数,而n是表示所有自然数.第一步已经验证有一个具体的自然数使命题成立,故第二步设n=k(k为某一个自然数)时命题成立是有根据的,并非“循环论证”.然后明确第二步是一个递推,即:如果命题对于某一个自然数成立,那么,对这个数紧挨着的后一个自然数也成立.由此推得这个数后面的所有自然数都成立.再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把这个递推过程写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有了正确的理解.
  四、重视题解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纵观中职版数学教材,例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如是教师照本宣科,就题论题,例题的作用就被弱化了.例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好载体,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例题自主探究,分析例题的解法思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是本人在题解教学中两点做法:
  1.追溯学生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发现了结论,表面上课堂是结束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是活跃的,教师可以通过“追根问源”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借追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追忆过程巧妙融入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问题比较难,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此时,课堂陷入了“僵局”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困惑点,巧妙点拨,从而让学生找到突破点.
  例如题目“已知方程x2 2bx m=0的两根在x2 2bx (b-4)=0的两根之间,求b,m应满足的条件”.一般学生做法是先求根,再列不等式求解.这样做运算量大,也比较复杂.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数形结合来进行分析.由方程与函数的有机联系,观察到方程两项相同,联想到,如果设y 1=x2 2bx m,y 2=x2 2bx (b-4),两个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重合,且系数相同,因此,经平移后能重合,它们的顶点分别是A(-b,m-b2),B(-b,b-4-b2).由已知第一个方程两根在第二个方程两根之间.因此,B点在A点下方,所以b-4-b2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主要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06月到2012年06月本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
【摘要】 重视支架的搭建首先能适时唤醒学生原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突显出与即将构建新知识的重要联系.达到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完美的结合,文章对高职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搭建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搭建  1.搭建认知支架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处处呈现出同化与顺应相互交织渗透、循环渐进:同化即学生把新学到的数学知识放到自己
《标准(2011年)》新增加了三个关键词,之一就是"模型思想",并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1. 研究背景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再次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四基”要求,“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和“数学知识”并列的独立目标. 十年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价值、作用、内涵和具体实施等都有了进一步认识. 尽管一线教师都认可教学过程中应重
目的对急诊科79例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效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水平。方法 79例猝死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同样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复苏效果进一步分析。结
第16届矿山规划&设备选型国际研讨会将于2007年12月11—1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矿山规划&设备选型国际研讨会是国际性的矿业大会,一年一届,在世界矿山领域很有影响力,是一次了解世界
目的总结分析肝外伤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2年11月就诊肝脏外伤患者76例,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39例,Ⅳ级18例,Ⅴ级2例。结果保守治疗25例,均
从本构曲线的塑性功的角度研究了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的定义问题,引入了材料力学的微结构“自恰”原则,分析了应变软化一损伤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岩土工程界关于应变软化介质多用
目的分析腹腔镜用于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诊治8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86例患者的82例经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