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生课外群文阅读策略与价值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出台后,教育界形成了又一批关于语文教育的研究浪潮。“核心素养”“诗意语文”“本色语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批判性思维”“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各种语文教育热点层出不穷。群文阅读与作家、作品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路遥作为陕北作家,其作品具有相通性。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群文阅读形式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改变了以往单篇阅读其作品的传统形式,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中学生群文阅读 《平凡的世界》 《人生》
  一、群文阅读与路遥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级标准)第二附录部分指出:“高中学生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明确提出了中学阶段应该读的一些经典书目,路遥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被列入其中。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明确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侧重于阅读的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与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多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不难看出,在新版课标的修订中,对学生作品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多看书,多阅读是客观要求也是主观追求。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热潮的新一轮袭来,“核心素养”“诗意语文”“本色语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批判性思维”等各种语文教育热点层出不穷。关于阅读的就出现了诸如“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多种阅读概念。所谓“群文阅读”即打破文章一篇一篇阅读的传统概念,代之以一组一组地读文,这就是群文阅读。就如路遥小说《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或是以乡村、城市,抑或知识分子、农民、从政干部,还是两本小说中的爱情故事,都有可供串联的线索,形成相关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正是探索语文魅力的钥匙,阅读在人的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是知识、兴趣、动机、成就等融为一体的结晶体。与传统的课外单篇阅读相比,课外“群文阅读”在阅读形式、阅读效果、阅读策略、与阅读价值等方面与课外单篇阅读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课外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具有结构化,并不再是传统阅读式的走马观花,而是应该在所阅读的书目之中达到某种联系,形成某种结构。
  1.聚合到发散,联系比较阅读
  第一,形象的相似性。路遥作为陕北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皆以描绘陕北风光与乡土人情为中心。《平凡的世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三大群体。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群体,以田福军为代表的政治群体,三个群体具有各自的特色。《平凡的世界》中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的形象具有相似之处。孙少平与高加林都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知识青年”的代表,他们来自农村,因求学而进入城市,最后都由于求学不顺再次回到农村。高加林回到农村后身兼数职,当民办教师后被人顶替,再从土地上辗转去到城市成为记者,后又重返农村;孙少平从双水村教师再到煤礦工人,用双手换取薪酬的奋斗者精神,二人的抗争之路具有相似性。
  首先,他们都具有环境典型性性格。农村的艰苦与其自身艰苦耐劳的品格使他们渴望进入城市,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其次,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高加林与孙少平都渴望施展个人才华,摆脱农村命运,实现自我价值。最后,走在城市边缘的人。高加林与孙少平都渴望进入城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不能一时在小城市扎稳脚跟,而高加林最后更是由于走后门被揭发再次重返农村。 除了男性人物外, 作品中还有巧珍与润叶这样淳朴、善良、美丽、善解人意,黄亚萍与田晓霞的漂亮、聪慧、知性、富有才气的一大批女性形象,这都是值得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联系与对比的。
  第二,爱情的相似性。除了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在这两部作品中描写的爱情也具有相似性。在《人生》中,作为农村女孩的巧珍,她漂亮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在高加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身边。家境优渥的她不嫌弃高加林家里一贫如洗,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跟他在一起。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这么一位女性田润叶,对农村穷小伙孙少安心生爱慕,一口一个“少安哥”,她不顾及家境的悬殊,并多次补贴他们兄弟俩的家用,与穷小子孙少安有着青梅竹马般的感情。《人生》 中高加林与黄亚萍谈天说地,法式浪漫的爱情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文学对话,心灵相通的场景有何其相似。
  作品与作品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可以在多篇文本之中找到某种联系,促成文本之间的对比联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不仅会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会促进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深入理解。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阅读的语言教学两种不同的方式。精读是指在认真、逐字研究文字的基础上,从文章中充分理解信息。略读是一种抓取重点部分,略读次重点的方法。使用略读,可以迅速掌握全篇和轮廓的效果,但忽视了阅读的重点和本质。对精读和略读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作了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面对《人生》《平凡的世界》 这样的大篇幅小说,做到纯精读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重点的部分可以采取精读。诸如《平凡的世界》中可以精读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感情纠葛部分,《人生》 中可以精读高加林在面对巧珍与黄亚萍时的描写,以此体会主人公当下的心情,这样对作品人物,爱情主题也有更深的理解;其次,《平凡的世界》 中孙少平离开家乡教书的岗位,决定奔赴他乡,甚至不惜做一名又苦又累的煤矿工人,这都是他对城市追求的结果。《人生》 中高加林因为走后门,可再次进入城市,在面对进入城市的难得机会与巧珍的热恋时所作出的艰难抉择,这些都是值得精读的部分。但是对于作品中与主题不大相关的人物、事件可进行略读甚至跳读。如作品中有不少字墨对田福军升迁的描写,还有田福军父亲徐治功等人的描绘可以采取略读。   3.联系现实,与自身经历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千万不能为了课堂的华丽而肢解文本。课外无处不在的泛阅读,每一次有效阅读都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在阅读各种各样的作品中要学会将自己融入作品里,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驗去体会作品的内容。
  看到《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中的陕北风光,可以联想出当时陕北的自然地理条件,对比出自己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样貌;看到两部作品中淳朴简单的爱情故事可以反窥身边人的爱情观;看到其中孙氏二兄弟对父母亲情的看重,对老人的孝敬,对邻里的和睦与友爱来合理适当地处理我们与父母、与亲人的关系。诸如这种种,都是大语文教学下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外群文阅读价值
  阅读最贴近教育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的根基。随着语文在教学比重中的日益上升,中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争取全面发展,不可或缺地增加课外阅读量。
  1.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文阅读不再是单篇文章的阅读,而是一组一组地阅读文章。课外群文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而且能在多篇文章、多部作品中找到共性,形成多角度阅读,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群文阅读是依据关注点的变化而自由链接文本的开放阅读,关注点可以是某个议题、主题或话题,可以是某种现象、概念、观点或命题,还可以是某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只要所选文本从某种视角能够聚焦成一个值。通过文本间性(主体间性)阐释文本的存在本质,敞开语言中沉默的思想、历史与声音。正因为如此,群文阅读可以在一个序列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多元的信息,达到阅读量的大幅提高。
  2.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利用多篇文章进行扩充,在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通过对不一样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掌握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课外,学生可以将老师上课讲的这种方法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养成及时阅读的好习惯。
  当学生通过阅读某个作家的一篇作品,进而产生兴趣与好奇,主动地去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习惯,同时加深了对单篇作品的了解,进而拓展到该作家的所有作品,形成一个体系,一个结构。
  3.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课本中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所以在时间与精力充足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主动阅读来增强课外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其未来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以往那种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阅读模式,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主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学生之间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位。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学习,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进行自主理解,进而让学生真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上,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阅读拥有批判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 .学术前沿,2017 (7):120.
  [2]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 [J].课程教材·教法,2017 (6):43.
  [3] 张姝虹.如何以群文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兴趣[J].阅读写作,2019 (36):132.
  作 者: 王晓萍,湖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邹佳坤,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石一枫的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品讲述了由湖南农村进入北京的陈金芳,在城市艰难求存,几经沉浮,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在陈金芳身上,读者看到了一个进城青年由奋斗变为堕落的人生历程。为了活得有点人样儿,她努力过,抗争过,最终却偏离了原先制定的人生轨道,在挣扎中滑向了黑暗的深渊。  关键词:石一枫 挣扎 悲剧 陈金芳  随着经济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到来,在生存的压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南部,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日益没落,道德沦丧,导致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疏离和异化的冲突关系。每个人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反映出美国文化中存在的道德困惑与危机。此外,美国社会中人们对于金钱的膜拜和毒品的迷恋让已经存在的道德困惑和信仰危机进一步深化。通过《老无所依》,麦卡锡的美国叙事揭示出作为集合个体的美国文化所身处的困境。这些深深地困扰着这个民族的问题包括:毒品交易
期刊
摘 要:爱伦·坡一生颠沛流离,创作了一系列哥特短篇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拥有精神病态人格的男性主人公,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结合他的创作经历,从叙事语言、两性关系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了其笔下的男性精神变态者形象,看到其中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他们共同构成爱伦·坡短篇小说中别具一格的象征。通过整理归纳,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自我压抑型、精神压抑型、肉体压抑型。  关键词:爱伦·坡 惊悚小说 精神病态
期刊
摘 要:语言艺术的开端在民间文学,民间文本以惊人的想象力和令人着迷的表现力,为书面文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当代藏族作家阿来着力发掘藏族民间文学的深厚内涵,其代表作《尘埃落定》在文本上呈现出多体裁混合的互文现象,为藏族民间文本的再生提供了巨大的场域,也增加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体风格建构。  关键词:民族文学 民间文学 《尘埃落定》 文体互文  体裁互文性指在一个语篇中的不同文体、语域和体裁的混合
期刊
摘 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品,它的版本众多,所包含的序跋资料十分丰富。这些序跋资料揭示了《儒林外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创作主旨;品评了《儒林外史》真实、个性丰富、取之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人物形象;分析了《儒林外史》绘声传神、“婉而多讽”、寓庄于谐、言浅意深的语言特色。序跋中的这些批评分析,对于后人研究《儒林外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林外史》 序跋 创作主旨
期刊
摘 要:温庭筠少有天赋、才华横溢,是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一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作。他的诗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辞藻华丽。《牡丹二首》是他的代表之作之一。温庭筠诗风香艳,他笔下的牡丹花婀娜多姿,娇媚艳丽,如娇滴滴的美人;同时,其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的失意人生,又赋予其牡丹诗更深的含义:对繁华转瞬即逝的感慨、壮志未酬的哀叹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温庭筠 牡丹花 《牡丹二首》  水漾晴红压叠波,
期刊
摘 要:华兹生的《庄子》英语全译本是当代美国汉学界的重要中国哲学典籍翻译成果。他的《庄子》英译建立在严谨的汉学研究基础上,自由是他对《庄子》的核心解读。华兹生在翻译过程中参阅中西庄学研究的权威著作和译作,尽量采用字面译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用词和句式,译文忠实而不失典雅。华兹生《庄子》全译本的出版对西方读者全面认识和了解庄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华兹生 《庄子》 汉学翻译 参考版本  美国哥
期刊
摘 要:《拉合爾茶馆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是著名巴基斯坦裔英籍作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历经六年完成的佳作。国内外学者多选取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以“9·11事件”为切入点,对文化创伤、身份建构、多元文化主义、霸权主义等元素进行解读与诠释。笔者认为,该小说在探寻“9·11”恐怖主义暴力行为以及美国霸权主义根源的同时,兼具别具一格的叙事美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借助叙事空间理论来证明《山峡中》的故事发生地“神祠”象征着一个以传统民间伦理道德为范式和准则的精神世界,它所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话语与“我”的知识分子话语以及强盗们的生存话语之间存在着一场“三元”对话。同时,叙述者“我”在这场对话中混合可信与不可信的令人困惑的叙述也反映出知识分子话语背后复杂、矛盾的心理。  关键词:叙事空间 “三元”对话 身份认同 不可靠叙述  学界对艾芜的小说《山
期刊
摘 要:《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章回体的形式讲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地主西门闹经过六道轮回投胎为大头婴儿的故事,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呈现了中国农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1世纪初约五十年的发展史。从中莫言对于人性欲望和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借动物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内外双重视角及视角转换等得以映射。  关键词:《生死疲劳》 叙事视角 人性 生存意义  《生死疲劳》叙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