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清华北大的几个理由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不知为啥,我越来越不喜欢清华北大了。
  倒不是清华北大啥地方得罪了我,而是基于这样一个让我自己也觉得荒唐的逻辑:因为我的那些校长、教育局长们太喜欢它们了,所以我就很不喜欢了。
  简单地说,就是领导喜欢的正是我不喜欢的。这么说来,清华北大就成了我“恨屋及乌”的受害者了。您可能觉得我有毛病,可是就算您把我看成个毛病人,我也忍不住要把我的理由说一说。首先,领导们把清华北大当成了炫耀政绩的两面旗帜,所以我不喜欢。在校长大人们的眼中,清华北大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尽管鄙人觉得他们只是中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人或者没有足够多的人考入这两所大学,哪怕实际高考成绩再好,那也是锦衣夜行、明珠暗投,实在是令人沮丧而难堪的事情。清华北大现在已经远非正常的大学,而是各中学追求的最高荣耀奖章,实际上是被庸俗化了的政绩符号。
  其次,领导们把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作为每一届高考的最重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这我也不喜欢。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公开宣传高考成绩,但似乎并不特别禁止宣传考入清华北大的尖子生,于是乎每年高考成绩揭晓,闹得动静最大的就是那些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学校,放鞭炮敲锣打鼓挂横幅贴广告,就差没有让那些中榜的学生披红戴花游街示众了。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高考揭晓,学校都会把中榜的那三五八个学生的大幅照片挂在校门口,着着实实炫耀展示一番,历经白昼寒暑,直到第二年都不肯揭下来。每当这时,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为了这仨瓜俩枣也不知害了多少好苗苗!再次,校长们为了完成考上清华北大的目标,各校之间开展“掐尖”大战,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到处挖初中的优秀毕业生,搞得乌烟瘴气——这些我更不喜欢。
  为了“掐尖”,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前些年有暗中给学生送电脑的,现在干脆就送现金了,为了一个好学生,各校的“竞拍价”可谓节节攀高,据我所知,最高能送到五万。这哪里是招学生啊,分明是买卖活人嘛。
  还有,为了清华北大,领导们指令班主任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严格把关,提出“宁高勿低”的原则,也就是说,宁愿让学生志愿报脱掉,第二年再复读一次,也不能不报清华北大。这种自私自利以致害人的做法,我能喜欢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一些学生虽然分数考得很高,足可以考上复旦南开之类的学校却最终硬生生地哪儿也去不了。
  当然,还有很多我不喜歡清华北大的其他原因,比如由此而衍生出的分重点班的问题等等,我就懒得一一再去说了。总之,清华北大,想说爱你们,真的不容易啊。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的大佬中,善于炒作的不在少数,但是炒绯闻却能次次抢头条的还真只有一个,刘强东。  最近几天,京东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刘强东和奶茶妹妹章泽天分手疑云传得越演越烈,起因竟然只是二者删了一些个人微博,而由此衍生的分手版本却是五花八门,有传刘强东支付3000万分手费,奶茶妹妹入职京东闪购,还有传奶茶妹妹父亲涉嫌高管贪腐等等。  1月6日晚,京东连发两篇辟谣声明,严词否认围绕刘强东的各种分手传言,还要起
期刊
这两个馆子离鲁迅的住处比较远,但鲁迅还是经常光顾,原因当然是难舍家乡菜。鲁迅独自在北京的头七年里,能去吃一次家乡菜,喝上一壶正宗的绍兴花雕,大概也能免掉心头的一些怀乡之情吧  后世人是不是把鲁迅在北京的时日想象得过于激昂?以为鲁迅在北京的十几年间,一直过着“一呼百应”的舆论领袖生活。实际上,在北京的大半时光,鲁迅过得十分悠闲。跟朋友促膝夜饮,流连琉璃厂的各大书肆,品味各样美食,在其日记中都一一记下
期刊
话说某一天,中原腹地的某个村子,突然热闹非凡。当地官员正走街串户,逐一向老人送上米面、衣物。在患有脑中风的鳏寡老人王老五家,官员向陪护男子亲切询问了老人的病情,并嘱咐陪护照顾好老人……事实上,这是唐朝养老的一种模式。按唐朝规定,朝廷赏赐给老人的各种生活物品,当地官员必须亲自送到老人家。  对老人而言,生活在唐代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那时的养老模式已经基本上实现让官员和老百姓都满意。不仅官员退休的待遇
期刊
有金庸的金字招牌,“金庸剧”基本不愁收视。新一轮“金庸热”在岁末年初以于正版《神雕侠侣》、新《鹿鼎记》收尾,尽管对“小笼女”的海量吐槽盖过了对电视剧本身质量的褒贬,但永远有新一代观众继续打开电视或网络,一窥他们心里的江湖会是什么新样貌。为什么“金庸剧”可以常拍常新?也可以找过去要答案。  相比郭敬明、韩寒等作家跨界当导演引来诧异,金庸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迈出这一步。除了办报和写武侠小说,他还写过影
期刊
近日有新闻曰:“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可见翻译出纰漏,多么要命。其实,错误的翻译,不单能令公司丢订单,也能改变历史进程。  寻求平等通商,竟译成“进贡”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访华,寻求通商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使团启程之前,先通过东印度公司董事长Francis Baring,致信两广总督,将访华一事提前告知。据英方档案,信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最仁慈
期刊
在中国的政治传统里,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讲话、发表文章,往往都意味着释放某些信号。  近些年来《求是》杂志形成了一个惯例,新年第一期会发表一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文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在中国的政治传统里,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讲话、发表文章,往往都意味着释放某些信号。近些年来《求是》杂志形成了一个惯例,新年第一期会发表一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文章。2015年第1期《求是》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期刊
2014年,综艺真的爆发了!无论是数量上,先后有超过50档综艺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是质量上,有脑洞大开的《最强大脑》,也有具有原创精神的《一年级》和《中国好歌曲》,还有引领竟速潮流的《极速前进》;或是影响力上,掀起观看热潮的《爸爸去哪儿》,引发大众讨论的《奔跑吧,兄弟》……  以上更得关注的是,综艺拼“量”的背后,整个市场跨入“亿元时代”,一个节目的冠名费不超过1亿,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综艺节
期刊
《异常心理学》,长久以来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变态心理学》。“变态”一度是个挺流行的骂人词,而在教材上它回归本意,指代过分偏离平均值的个体。按照《异常心理学》课程大纲的要求,2013年秋天,我们整班32个学生嘻嘻哈哈打上车,来到昌平镇回龙观。  这是北京最大的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其下设的六个临床科室共二十一个病区,就分门别类地用来盛纳这些“与常人有异”的男女老少们。回龙观医院拥有一千三百个床位
期刊
与美欧国家网上相亲以增加选择不同,中国人用网络相亲以缩小选择范围。  “一次,我观察一名23岁女性在网上寻找相亲对象,她利用血型、身高、生肖及其他标准,最后筛选出83个男人。”一家相亲网站的首席工程师说。  该相亲网站要求用户描述他们的相貌和性格。对相貌来说,用户可以用“鸭蛋”一样的椭圆或者“瓜子”一样的瘦来描述脸。而性格的描述,以男性为例更是选项繁多,比如:孝顺的、酷的、有责任的、来自节俭家庭的
期刊
学业压力导致寻求英语课外辅导的中国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生意红火的辅导机构对教师需求也随之增大。即使是那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人,仍有大把工作随意挑选。然而,招聘英语教师的广告,还暗藏一个不成文的条件。  举个例子来说,迈克·李和威尔·埃文斯分别来自美国和加拿大。他们申请设在北京的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师职位。两人英语都很流利,深信彼此能如愿以偿。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招聘方的评估标准不是流利英语或學历,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