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朗诵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c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心静如止水;如果房间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如果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朗诵。
  习惯了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简洁明快,不屑于煞有介事正襟危坐的伪饰做作。坐在书房的地板上,随手拿起一本诗集,随意翻开一页就朗诵起来。刚开始似乎有些平淡无味,不够爽快流利,那些陌生的诗行跟声音总是难以和谐相融,当然更谈不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然而,当一字一句从眼前和心里渐次走过,犹如熟悉的路牌被尘封的心灵艰难地辨认,我隐约感觉到那个或远或近的角落存在着诗意的激情,于是急切地等待着它张开怀抱长驱直入地向我飞奔过来,而周围红尘三千,夕阳如血,清晰的笑容,朦胧的泪眼,叠加起来便成了一场电影的背景。我给这个电影确定了这样一个主题:我要怎样才能跨越长长的平庸之路,与我的梦想激情相拥?
  朗诵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那么平静地走来。我仿佛自由自在地翻越了座座峥嵘的山岭,跨越了条条深沉的沟壑,到达那蓝得无边无际的入海口。当我念出“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此时此刻,十指连心的疼痛从声音传送到我每一寸肌肤的每一根神经,我甚至下意识地攥紧自己的手指,我怕它真的受了伤。
  朗诵余光中的《寻李白》,觉得这首诗本来就是写给人们用心灵去朗诵的,而别的诗歌则是写给人们用眼睛去看的。我对着墙壁,大声朗诵道:“酒入毫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眼前似乎有一股气流从白纸黑字间升腾而起,迫胸而来,给我的孱弱加进一些豁达和磊落。
  艾略特的《情歌》很长,但我全然没有过把瘾就死的满足。它起势很低,像我的迷乱与彷徨。尽管我痛楚于矫揉造作与言不及义的生活,却永远没有勇气离开,就此将自己推向一个两难的境地。艾略特总是自问:我可有勇气?我可有勇气?而他又总是自嘲自解:我们还有时间,我们还有的是时间。一百遍的犹豫,总会产生一百种自我麻醉的幻象,选择的悲剧大多如此。我的血液时冷时热,仿佛艾略特正在宣判我的命运。我知道我注定要陷入平庸,而这不关天命,却关乎选择。我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放弃了孤注一掷的冒险,放弃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放弃了漫天硝烟的兵刃相见,放弃了围城与突围中的耻辱与荣光。我其实真的害怕这一切,即便是丁点儿的侥幸成功也会让我心有余悸。因为我那颗娇小而脆弱的心脏,承受不起这么宏大的感觉。
  幸福或悲伤,似乎都没有委曲求全,否则,为什么我们宁可委屈一辈子,也不肯涉足另外一个世界。当然,我或许还保留着一些不得已和无所畏的抗争,于是,我朗诵。我在我自己的朗诵中感受着一个人是怎样的倒下、屈膝和站立,我在我自己的声音里消磨着或者寻找着我诗意的激情,连同我平生的意气。
其他文献
“教给真正的含义”这句术语其实是多余的。所有的教学不都是努力想产生深层次理解的吗?  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帮学生准备好去适应学校外的复杂的世界,培养学生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提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程,引导学生去完成和发展使他们想去完成课程的方法:这些毫无争议的不都是我们现在教育制度的目的吗?事实上所有的私立和公立学校不都声称他们的课程是基于这些目标上的吗?大体上,有任何认真的科学家不希望老师教给学生
期刊
当前在不少为人师表的教师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很少“过脑子”的不良习惯,这些需要改变的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凭个人感觉和经验教学  有的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自以为有较长的教学经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仍我行我素“涛声依旧”。这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教学常态与习惯,不仅有碍于教师的自身成长,更有损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成
期刊
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揭丑,你会怎么做?一次,在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上,有一位学生就给老师出了难题。  上课了,徐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特点,这下教室可热闹了,有的说徐老师身材魁梧,有的说徐老师双眼炯炯有神,有的说徐老师和蔼可亲……总之溢美之词越来越多。不料,一个很沉稳的男生说:“徐老师是个秃子。”一言既出,本来欢快的课堂立即冷寂,空气好像凝结了一般。哎,这个要命的小鬼,这可是有数十位老
期刊
七年前,当徐爱丽第一次站在讲台的那一刻,她便下决心做一名好老师。当看着同龄人都在选择高薪企业工作的时候,她却为自己选择做一名教师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走过从教七年的历程,让徐爱丽深深地体会到了做教师的甘苦与幸福。    因为热爱,选择才无悔!    热爱,对于人一生的选择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在说到职业的定位和选择时,徐爱丽不无感慨地说:“正是由于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郝长红的榜样作用,使我毅然决定选择教师
期刊
作为教师,也许经常会问自己:“我们应该教什么?”。答案可能很简单——“知识”。从幼儿园到大学,答案无一例外。广义上的知识——事实、观点以及技术,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  答案固然没有错,但是怎样处理这些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远比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这种运用知识的技巧就是——    知识的艺术包括:策略性的,有洞察力的以及高效的交流;有创造性和钻研性的思考;把知识和
期刊
历史上的教育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可供后人研究学习的教育理论,还有许多鲜活的教学方法,令在新课改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立足点的现代教师叹为观止。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天,我请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先生给我讲讲“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政治背景”。他略一沉思,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问了一句:“你学过《共同纲领》吗?”我说:“来北京以前,在上海联合出版社脱产学习过几天,一些重要条
期刊
几天前,我有幸收到李希贵老师赠送给我的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是他的最新专著,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  李希贵老师是个十分用心的人。无论是当学生,为人师,还是做校长,当局长,他
期刊
对真正意义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这种理想的教学尝试却因学科和年级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在过去的30年里,决策者和教育家们已经就学校是应该强调事实还是分析性的思维技巧展开了讨论。第一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在准确的解释内战的起因之前,学生应该知道内战开始的时间。而第二种观点的支持者则认为学生很快就会忘记战役的确切时间,但是,他们仍然会记得通过研究战争起因,领导阶层,军事原因和资源的消耗而获
期刊
她其实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她其实也很平凡,平凡得走在大街上,很快会被汹涌而来汹涌而去的人流所淹没。但是,若要我写好她的故事,却令我心海波翻浪涌,我唯恐自己思浅笔拙,表达不尽人们对她——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教师的敬佩之情!    徐美荣和她的“二班”    从1996年逸夫中学建校之初的一年二班,到二年二班,三年二班,一直到中考冲刺的四年二班,这个“二班”不知曾让多少家长渴慕,渴慕到
期刊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刻将它呈给燕老师——这位陪着我们一起辛苦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班主任,这是我对她最好的报答。是她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们的光明前途,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把燕老师这位亦师亦友的班主任当作自己的榜样和楷模。我敬爱她,不仅是因为她教会了我如何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人;我敬佩她,虽然她是一名女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