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流失,大学生个人素质提升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也为国家建立了良性发展的优秀人才储备.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实现脱贫,但贫困地区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间仍存在差距.农村人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新一代年轻人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实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对于现代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自身培养,都具显著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本文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试图厘清大学生“三下乡”在改善农村人才流失中起到的作用及意义.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还存在环境破坏大、缺乏人才、产业方向不明确、乡村治理体系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绍兴稽东镇大桥村为例,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整治环境、回笼人才、文旅融合、推进民生等解决方法和发展对策.
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高校的第三大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以贡献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农业作为一个准公共物品,农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涉农高校作为农业技术的生产者和农业人才的培养者,更要体现自身的作用,定位好自身的角色.新农村服务基地作为涉农高校在基层一线平台载体,承担着乡村振兴、科技推广、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论文通过深入了解现代种子产业对种业人才的需求,基于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结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现代种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为获得侵染性强、质轻的丛枝菌根菌剂,以紫花苜蓿和高粱为宿主,以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两种AM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5种原料组成不同配比的3种基质中进行培养,通过检测侵染率和产孢量评价菌剂质量,从而获得最佳扩繁条件.结果表明,G.m、G.i两种AM真菌最佳宿主植物均为为紫花苜蓿;P1基质适合培养G.m真菌,P2基质适合培养G.i真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我国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当前的中学生如若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虽然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相比以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中学在教学质量方面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很多地方并不像表面上宣传得那么乐观.因此,想要真正实现与城镇中学平等竞争,就必须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本文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并结合一些学者已有的研究作为参考,对这一现状进行了相关探讨.
当前农村老年群体数量较多,参与劳动意愿较强,根据当前农村劳动力开发面临的诸如政策制度、组织引领、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方面瓶颈问题,结合实际,探析有效开发利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基本路径.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很大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多项策略的推进下,农村地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方式,所以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因此,本文将对城镇化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路径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质量.
2020年是我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战的摘帽收官之年,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也将完成阶段性目标.目前正处于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衔接时期,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完美过渡,是接下来的行政工作重点.笔者基于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的角度,试图从审计弥合政策落差、监督手段结果耦合角度,探索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路径,分析当前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执行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贡献微薄之力.
大学生“三下乡”主要是让科技、卫生、文化下农村,也是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推动新时代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为大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发挥智力优势、投身农业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传播科技文明、树立新风,提高农民脱贫致富信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从大学生“三下乡”的角度出发,来说明如何扩大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及具体路径.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是一个家庭整体道德风貌的体现,是家庭长期以来形成并世代传承.优秀的家风是乡村强大美好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美好离不开乡村文明的共建.培育优良家风,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