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关键词:读书; 兴趣 ;方法; 坚持朱熹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有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蓍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宇宙的奥妙,有目的地阅读宇宙的知识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生命 生命》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做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设立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让学生更快捷的了解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自己读过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读书; 兴趣 ;方法; 坚持朱熹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有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蓍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宇宙的奥妙,有目的地阅读宇宙的知识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生命 生命》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做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设立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让学生更快捷的了解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自己读过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