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使用,所以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活动小组已成了组织开展这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多样化组建,给孩子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学生广阔而自由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组建多样化的活动小组。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活动的主人。
1.生命成长: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组成要考虑组员间学业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社会家庭背景等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因此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组内异质”指小组成员要由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智力因素,不同行为习惯的学生组成。据研究表明,男生实践活动经验倾向于根据严格地运用原理去作决定,而女生的实践活动经验倾向于在作决定时更多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组成小组时应尽量使小组中有不同性别,以避免单一的男生或女生组合,同时应考虑不同性格学生的搭配。外向性格的人喜欢通过与别人谈论他的观点去思考一个问题,因而健谈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性格内向的人在谈论一个问题之前则喜欢个人单独思考,因此对于参与小组的讨论或组间的辩论,他们会感到不自在。所以组合小组时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可以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
2.精神历炼:召开“人才招聘会”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组合以自愿为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但在实际的小组组合过程中发现,学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组合的,而是按照学生的人际关系来组合的。这样的组合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组成员的性别比例不平衡,经常是男生聚集在一起或女生聚集在一起。二是一些智力因素较好、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或者一些智力因素较差、学习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如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学问大》主题活动时,为了体现自主性,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选题相同的同学组合成一组。结果学生根本就没有按兴趣来选,而是看自己的好朋友选哪个主题,自己就选哪个主题,目的是可以分在一起。最后就出现了全班能力最差的几个学生组合成了一组,连活动计划也没有完成,可以预见这一组在以后活动中的效率肯定是很差的。后来我针对类似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确定活动小组的组长,召开人才招聘会,由各小组的组长招兵买马,组建活动小组。
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里确定十多位智力因素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活动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担任组长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这些组长和副组长以自愿为原则进行两两组合,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作适当调整。接着各组组长发挥主人翁意识,在班级里召开人才招聘会,选择并吸引自己需要的组员参加自己的小组。如交际能力强的、微机操作水平较高的、写作水平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等等,他们考虑的是怎样在这次活动中圆满完成研究任务,从而自觉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其他学生不但可以被选而且也可以反选,以个人的意愿来决定参加哪一组。
这样组建的小组不但有“核心人员”即组长,可以带领全组开展研究活动,而且组员之间各有特长相互取长补短,能有效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组长招聘,组员自选”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招聘组员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裁决、疏导的职责,全面掌控各研究小组的平衡,特别是特殊学生的落实,每组人数控制在4-8人为宜。
3.尊重差异:竞拍“未落实人员”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小组组建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仔细分析这些人群有以下特点: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责任心不强,分配的任务不及时完成;贪玩,甚至还捣乱。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全员参与,因此教师不能将其抛弃,丢在一边不管。怎样才能让活动小组发现这些学生的亮点,愿意接受这部分学生呢?开个“人才拍卖会”,竞拍“未落实人员”。具体做法如下:将初步组建活动小组后留下来的“未落实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才艺展示”,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亮点。各组通过成员商量并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挑选者和被选者是双向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为“未落实人员”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无形中也起到了督促其努力向上的作用。
经过“人才拍卖”后可能还有个别人员没有落实,此时指导教师要指定落实到他愿意加入的小组里,并扶持、监督他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4.弹性模式:开展“抢滩登陆”活动
在自愿组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小组时,经常会出现小组人数不均匀的现象。有的小组人数太多,十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吵吵嚷嚷,小组纪律很难管理,组织活动更是有一定难度,分配任务时组员之间相互推诿,正式活动时行动迟缓,活动效果差;而有的小组又人数过少,完成小组任务明显人手不够,有时还会出现一起讨论确定的小主题最后无人选择的现象。
如我在执教《垃圾分类学问大》选题指导课时,第一次在五(1)班上课的时候出现了人数很不均匀的现象,经过多次调整花了很多时间才组建好小组。第二次在五(2)班上课时我调整了方案,在重新组合小组时开展了“抢滩登陆”活动,即当同学们讨论确定研究小主题后,在每个小组的座位上放好写有小主题的标牌,然后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选择自己研究的小主题,要求想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甚至是第三志愿,当自己的第一志愿人数已满时,应马上改选第二志愿,“抢滩登陆”行动中不能搬动椅子。接着宣布一分钟抢滩登陆行动开始,同学们立即起立,到自己想研究的小主题的小组去坐好。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时间,但是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想研究的主题,“抢滩登陆”成功,新的研究小组形成了。这种分组的方法借鉴了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量节约了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放低要求,当自己的第一志愿不能满足时选择自己的第二志愿。
一、多样化组建,给孩子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学生广阔而自由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组建多样化的活动小组。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活动的主人。
1.生命成长: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组成要考虑组员间学业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社会家庭背景等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因此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组内异质”指小组成员要由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智力因素,不同行为习惯的学生组成。据研究表明,男生实践活动经验倾向于根据严格地运用原理去作决定,而女生的实践活动经验倾向于在作决定时更多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组成小组时应尽量使小组中有不同性别,以避免单一的男生或女生组合,同时应考虑不同性格学生的搭配。外向性格的人喜欢通过与别人谈论他的观点去思考一个问题,因而健谈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性格内向的人在谈论一个问题之前则喜欢个人单独思考,因此对于参与小组的讨论或组间的辩论,他们会感到不自在。所以组合小组时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可以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
2.精神历炼:召开“人才招聘会”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组合以自愿为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但在实际的小组组合过程中发现,学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组合的,而是按照学生的人际关系来组合的。这样的组合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组成员的性别比例不平衡,经常是男生聚集在一起或女生聚集在一起。二是一些智力因素较好、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或者一些智力因素较差、学习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如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学问大》主题活动时,为了体现自主性,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选题相同的同学组合成一组。结果学生根本就没有按兴趣来选,而是看自己的好朋友选哪个主题,自己就选哪个主题,目的是可以分在一起。最后就出现了全班能力最差的几个学生组合成了一组,连活动计划也没有完成,可以预见这一组在以后活动中的效率肯定是很差的。后来我针对类似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确定活动小组的组长,召开人才招聘会,由各小组的组长招兵买马,组建活动小组。
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里确定十多位智力因素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活动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担任组长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这些组长和副组长以自愿为原则进行两两组合,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作适当调整。接着各组组长发挥主人翁意识,在班级里召开人才招聘会,选择并吸引自己需要的组员参加自己的小组。如交际能力强的、微机操作水平较高的、写作水平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等等,他们考虑的是怎样在这次活动中圆满完成研究任务,从而自觉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其他学生不但可以被选而且也可以反选,以个人的意愿来决定参加哪一组。
这样组建的小组不但有“核心人员”即组长,可以带领全组开展研究活动,而且组员之间各有特长相互取长补短,能有效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组长招聘,组员自选”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招聘组员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裁决、疏导的职责,全面掌控各研究小组的平衡,特别是特殊学生的落实,每组人数控制在4-8人为宜。
3.尊重差异:竞拍“未落实人员”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小组组建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仔细分析这些人群有以下特点: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责任心不强,分配的任务不及时完成;贪玩,甚至还捣乱。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全员参与,因此教师不能将其抛弃,丢在一边不管。怎样才能让活动小组发现这些学生的亮点,愿意接受这部分学生呢?开个“人才拍卖会”,竞拍“未落实人员”。具体做法如下:将初步组建活动小组后留下来的“未落实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才艺展示”,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亮点。各组通过成员商量并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挑选者和被选者是双向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为“未落实人员”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无形中也起到了督促其努力向上的作用。
经过“人才拍卖”后可能还有个别人员没有落实,此时指导教师要指定落实到他愿意加入的小组里,并扶持、监督他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4.弹性模式:开展“抢滩登陆”活动
在自愿组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小组时,经常会出现小组人数不均匀的现象。有的小组人数太多,十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吵吵嚷嚷,小组纪律很难管理,组织活动更是有一定难度,分配任务时组员之间相互推诿,正式活动时行动迟缓,活动效果差;而有的小组又人数过少,完成小组任务明显人手不够,有时还会出现一起讨论确定的小主题最后无人选择的现象。
如我在执教《垃圾分类学问大》选题指导课时,第一次在五(1)班上课的时候出现了人数很不均匀的现象,经过多次调整花了很多时间才组建好小组。第二次在五(2)班上课时我调整了方案,在重新组合小组时开展了“抢滩登陆”活动,即当同学们讨论确定研究小主题后,在每个小组的座位上放好写有小主题的标牌,然后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选择自己研究的小主题,要求想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甚至是第三志愿,当自己的第一志愿人数已满时,应马上改选第二志愿,“抢滩登陆”行动中不能搬动椅子。接着宣布一分钟抢滩登陆行动开始,同学们立即起立,到自己想研究的小主题的小组去坐好。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时间,但是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想研究的主题,“抢滩登陆”成功,新的研究小组形成了。这种分组的方法借鉴了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量节约了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放低要求,当自己的第一志愿不能满足时选择自己的第二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