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姆做天使:劝捐67例人体器官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有150万例,但自2005年我国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时起,到现在仅完成207例,平均每年30例,99.9%的患者因为没有等到器官源而离世。
  作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义务协调员,高敏负责动员捐献、见证捐献者手术及器官回收过程、护送捐献者遗体火化。她不仅成功协调了我国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而且在全国207例器官捐献中,她独自完成了67例。她离生死最近,成了生死转换的天使。然而生活中的她,仅仅是妹妹家的保姆,和深圳市千千万万个保姆一样,为生计奔波忙碌……
  保姆献血成“明星”
  2012年6月的一天,高敏走进重症监护室,她来找一个身患绝症、名叫薇薇的女孩。
  高敏看见薇薇妈妈坐在病床旁,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女儿,时不时地给女儿掖掖被角。这样的画面让高敏有些犹豫,稍作停顿之后,她轻轻地走上前对薇薇妈妈说:“您好,我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我叫高敏……”
  “我知道,徐医生都跟我说了。对不起,我的薇薇不会走的,请你不要来找我们了。”高敏话还没说完,就被薇薇妈妈打断了。高敏只得连声道歉,退出门外。
  高敏是为一个叫豆豆的女孩而来的。2012年6月,刚上小学的豆豆迎来了第一个暑假。豆豆跟妈妈提出,去香港迪斯尼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就在前往迪斯尼的途中,一场车祸把豆豆的暑假计划摧毁了,她的眼睛被砂石刺得伤痕累累,必须移植眼角膜。豆豆妈妈牛莉在上网搜寻眼角膜捐献信息时,看到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的信息,于是拨打了高敏的电话。
  隔了一天,高敏又来到了重症室监护室。薇薇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窗外阳光灿烂,从窗帘中透进来的光把薇薇的脸染成了柔和的金色,脸上细细的绒毛跟着她的呼吸一起一伏,长长的眼睫毛微微翘起,她真像个天使。
  薇薇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病危通知书。她看了看高敏,点点头,视线慢慢移到了女儿的身上:“我知道薇薇不行了,可孩子没有眼睛的样子,我真的不能接受……”薇薇妈妈哽咽起来,高敏的眼睛也泛起了泪光,她抚了抚薇薇妈妈的肩膀:“我明白。”
  又隔了两天,高敏再次来到病房,她打开录音机,豆豆稚嫩的声音回响在整个房间:“薇薇姐姐你好,我叫豆豆,我听高阿姨说你能治好我的眼睛,真是太好了。等我的眼睛好了,我们一起去迪斯尼玩,我们一起画漂亮的画好吗?我还让妈妈帮我录了一首歌,送给你。”
  伴随着林宥嘉的那首《你是我的眼》,薇薇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很久没有说话……就在高敏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薇薇妈妈慢慢地站了起来,缓缓地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举起了右手,用手指一遍一遍抚摸着薇薇的眼睛:“我答应捐献。”听到这句话,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滚落下来……
  说起当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还得从高敏献血说起。
  1997年9月的一天,在深圳布吉关外龙岗区的一个菜场,30岁的高敏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提着蔬菜走出菜场。菜场外停着一辆白色的大客车,上面写着“无偿献血”的字样。高敏看后,心里一动。
  3个月前,高敏离了婚。她将两岁的儿子交给母亲照看,从老家山东商河县来到深圳,帮妹妹高桂平带孩子。刚到深圳时,看着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周围陌生的面孔,高敏总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没有任何关系。
  11月初,高敏又看见那辆献血车,几位志愿者在车旁做宣传:“您的生命跟每个人相关,献出您的爱心,爱是生命不息的血液。”高敏心动了,她走上了献血车。看着血液一点点从自己身上流向血袋,高敏问:“这袋血会输给哪位病人呢?”医生笑着说:“这要看病人的情况。或许以后跟你擦肩而过的人,身上就流着你的血呢。”
  1998年年初的一天深夜,高敏的手机响了,是红十字会打来的,说是市里一家医院一位17岁的男孩因车祸急需B型血。高敏二话没说,打车来到了医院献血。正要走时,男孩妈妈哭着给她跪下:“是你救了我儿子,你是个大好人。”高敏赶忙扶起对方,那一刻,她明白了志愿者说的话“您的生命跟每个人相关”。走出医院,高敏望了望深圳的夜空,舒心地笑了,自己终于和这个城市有关系了。
  从那之后,高敏经常献血。到2000年底,她已献血40多次,成为深圳献血次数最多的人;她好学,对各种献血知识了如指掌,被红十字会吸纳为血站服务站的志愿者。这时,妹妹的孩子上幼儿园了,高敏有大量的时间投身于志愿者的工作。
  走上“最瘆人”的志愿路
  2005年,深圳红十字会开始在全市推广人体器官捐献。已是资深志愿者的高敏很快被委以重任,成为第一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器官协调员不仅要动员别人捐献,还要在捐献者身故后,见证器官取出全过程,陪同家属护送捐献者遗体火化。
  整整3个月,高敏天天往医院跑。起初,医院不熟悉高敏,即使她拿出身份证、志愿证,甚至亮出她获得的“道德楷模”证书,医院还是怀疑她的动机。最后,高敏不得不当场上网搜索出一些有名有姓有照片的报道和网页,医院这才相信了她。那段时间,单单是宣传资料高敏就发了几万张,但没有一个人咨询或有意愿捐献。
  一天中午,高敏坐在医院的草地上,吃着自带的午饭。她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看不见的150多万盲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时,一位40多岁的女人走过来,眼睛红红的对高敏说:“我女儿快不行了。”高敏抬头一看,正是前天自己在重症监护室外遇到的王英,她18岁的女儿燕燕出了交通事故,抢救了幾天却还在昏迷。此前,高敏向王英讲起器官捐献的事,王英狠狠地瞪了高敏一眼,还把资料扔进了垃圾桶里。
  高敏估计王英是想找人说说话,释放一下悲伤的情绪,于是安慰她:“再等等,或许还有希望……”话音未落,王英哭了:“燕燕已经脑死亡,现在全靠呼吸机维持。以前,燕燕聪明漂亮,多才多艺,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还得过奖。”
  高敏搂住了王英的肩膀,轻声安慰着。王英擦了擦眼泪说:“你说的那个器官捐献,我想了几天,觉得你说得对。女儿不行了,但她的器官还活在别人的身体里,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啊。”高敏望着王英,心中五味杂陈,王英愿意捐献女儿的器官了,这也意味着要拔下她女儿的呼吸机。高敏的心也痛得不行,可她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高敏打电话找来医疗评估小组,对燕燕的身体器官进行检查和评估。王英开始填写人体捐献志愿表,准备签字的时候,她忽然停住了,双手发抖,怎么都下不了笔。高敏走过去,把王英手中的笔拿掉,紧紧搂住了她。两分钟后,王英的情绪稍稍舒缓了一些,她在志愿表上签了字。
  医生把燕燕推进了手术室,当医生准备拔掉呼吸机时,王英捂着脸,撕心裂肺地喊着:“不!”医生立即停了下来。
  高敏把王英拉到了角落里,看她这样痛苦,就说:“不要紧,现在不想捐了,也可以。”王英望着高敏:“我只是不舍。”她深情地看了女儿一眼后,对医生说:“你们拔吧。”随后,护士把王英扶出了手术室。
  高敏在手术台旁站了4个小时,见证了器官摘取及身体缝合全过程,她没有恐惧,只有深深的感动。
  我是你眼中的生死转换天使
  有了第一个成功捐献案例,高敏有了信心。接下来的4年中,高敏成功协调了20多位患者捐献器官。
  2011年的一天,高敏到一家医院做宣传。一位患者家属问:“捐个器官,你们给多少钱?”高敏说:“既然是捐,就是无偿的,没有一分钱。”对方说:“不给钱,谁捐啊。”
  旁边一位60多岁的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捐出我女儿的器官,我们签!”这位老人姓赵,家在河南乡下,女儿赵玲在深圳打工,得了癌症。
  但是半个月过去了,当高敏又来到医院时,赵老汉把高敏拉到了一边:“我们家里困难,付不起医药费了。”一听这话,高敏有些反感:“是不是想要有偿捐献?”赵老汉叹气地说:“我都说过了,如果女儿到了那一天,我们把能捐的器官都捐上,但女儿还没到那一步,还得治啊。”高敏只能表示无奈。
  离开医院后高敏想,赵老汉说的是不是真的?她找到赵老汉所在村委会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一问,村干部说:“赵家是村里最穷的,为了给女儿治病,不仅砸锅卖铁,还把全村人都借了个遍。”高敏内疚极了,赶快将这事向红十字会进行了汇报,红十字会说现在还没有对捐献者救助的条文,不过,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起倡议。一周后,高敏把筹集的12万元善款拿到了赵老汉面前,赵老汉老泪纵横。
  20天后,赵老汉哭着给高敏打来了电话:“我女儿快不行了,你让医疗评估小组的人来吧。”高敏心里“咯噔”一下。来到医院,看到赵老汉默默流着眼泪,高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陪着掉泪。
  评估小组的专家说,赵玲可以捐12个器官。两天后,赵玲走了。赵老汉要回老家了,高敏望着他的背影,眼里湿润:赵老汉是个好人。
  2011年7月23日,一位叫丁红飞的女会计师给高敏打来电话,她愿意捐献自己的肝肾和眼角膜。签写捐助志愿表时,丁红飞13岁的儿子丁思成也在旁边。丁红飞跟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8月5日上午,丁红飞因高血压突发脑出血住院,医生下达病危通知。高敏赶忙联系评估小组,小组正在从东莞回深圳的路上,告知医生极力抢救病人。
  重症室里,丁思成握着妈妈的手呼唤着,医生紧张地做着心肺按压,1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医生头上满是汗,但丁红飞的心脏没有任何动静。医生转过脸,问家属怎么办,丁思成转过来问高敏怎么办,高敏还是那句话:“做心脏复苏。”
  高敏给评估小组打电话,对方说:“又遇到了堵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医生继续给丁红飞做着心脏复苏……整整4个小时过去了,忽然间,丁红飞的胸脯鼓动起来。丁思成大喊:“妈妈,你听到我叫你了吧!媽妈,你听到我们都叫你了吧……”高敏觉得这简直就是奇迹,一切都是天意。门外,评估小组正好赶到。
  从2005年成为红十字会第一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到2012年11月,高敏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这些年,有人批评她“好大喜功”,但也有人欣赏、鼓励她。对于高敏来说这些议论都不那么重要,她已不需要用劝捐的人数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后面的路,她还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考验爱情的唯一底牌,不是情有多深,而是人性那张底牌。  第一个故事是多年的恩爱夫妻,老公遭遇车祸,瘫痪不治。巨额医疗费面前,恩爱妻子拔去了氧气。老公不想死,一直哭,用眼神向老婆求救,后来明白老婆已然放弃自己,遂咬舌自尽。  第二个故事,说的也是结婚多年的女人,老公触电而亡后,获得大笔赔偿。当初要死要活地要追随亡人而去,可老公去世不到三个月,她竟迫不及待地攥着大把钞票,同网上热恋的男人结婚了。  大
期刊
我的同事老谢,他家离单位有八九里路程,他又不会开车,骑车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让我们奇怪的是,老谢基本上每顿饭都要回家去吃。  说起来,我们单位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早餐一般有豆浆、油条、卤鸡蛋,几样爽口小菜,另有牛奶、稀饭供应。中午如果是米饭、馒头,一般会有荤素两个菜,味道相当不错;如果是炸酱面,则有肉炸酱、鸡蛋炸酱、西红柿酱可供选择。晚上,则是饺子、包子、米线之类。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周不重样。  
期刊
24年前,他抛妻弃子,为爱私奔;24年来,她阁楼藏“夫”,独自养家。花甲之年,她说出了秘密,他走下了阁楼,他们最大的愿望仍是“今生让我们做夫妻”。他和她的爱情,有人感动,有人钦羡,有人质疑。  24年来,张玲和王鑫生活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的一栋木质二层小楼里。这栋小楼的一层被隔成里外两间,外间是厨房、饭厅,也是客厅;里间是张玲的卧室,光线很暗,角落里有一架几近垂直的木梯,通往二层的阁楼,那里就是王
期刊
上大二时,我把班花张雪追到了手。班里的其他男生眼红不已,都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临近暑假,同学们相邀去卡拉OK厅唱歌,我也带着张雪参加了。张雪的歌声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一些女生鼓动我和她合唱一首情歌。于是我向台上走去,但那天我穿着一双破旧的皮鞋,前半部分鞋底与鞋面就像张开的嘴巴一样裂开了。上台时,我在台沿上绊了一下,栽了一个大跟头,弄得我满脸通红。一些原本就嫉妒我跟张雪谈恋爱的男生哄
期刊
生命就是太阳,今天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来。  19床病人住进产房的时候,妇产科特别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原来,这是医院配合医科大学传染病系的一个研究项目:艾滋病母亲分娩无感染婴儿。  艾滋病病人入住产房的消息,顿时让妇产科炸开了锅。开会时,当着院长的面,没人吭声。会议一结束,全体护士齐声抗议:“万一感染了,谁负责?”连一些医生也嘟囔:“要是污染了手术器械、床铺,造成其他病人感染怎么办?”  病人住进
期刊
1979年,顾城陪父亲去上海采访,住在一家招待所里。那天风很大,顾城走出屋子,风从背后把门关上了,父亲不在,他没有钥匙,站在门外,一筹莫展。突然,顾城愤怒地翻窗而入,收拾了东西,等到父亲回来后说:“我要走,马上就走,回北京!我在上海快要窒息了。”他当天就登上了回北京的列车。  那天,后来成为顾城妻子的那个女人——谢烨,也在车上,就坐在顾城的对面。微弱的灯光下,顾城突然给谢烨念起诗来,还提起自己小时
期刊
人们都希望追求爱情的圆满,可生活的衣衫却往往会呈现一些刺眼的破洞。  13岁那年,正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她,突然收到四哥张公权的一封信。读罢信,她的脸不禁飞起一抹红晕。  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公权,被一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中学生作文所吸引,当他打听到作者徐章垿是浙江海宁富商徐申如的儿子后,便有了联姻的想法。四哥写这封信,是要听取她的意见。  她就是张幼仪,徐章垿即后来的徐志摩。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作“中国青年革命健将”的活动家高君宇。他师从李大钊,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在莫斯科亲耳聆听过列宁的教诲。他与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之间圣洁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佐证了周恩来那句“革命与爱情没有矛盾”的名言。  1920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在一次山西同乡会上,24岁的高君宇和18岁的石评梅初次相识。石评梅是高君宇在山西省立一中时的恩师石铭的女儿,她喜
期刊
美容师刚把纱布从我面部取下,就“呀”地叫了一声:“你年轻了10岁,看上去顶多20出头。”我抓过她递过来的镜子一照,立马自恋无比,哼,看有谁见了我34的模样,再怀疑我43!  我美气十足地上街,打定主意按照新形象进行疯狂采购。进入内衣超市,我拣了一个时尚绣花胸罩,然后转着圈找试衣间。售货员直通通地问:“你有30多岁了吧?”什么?我的自信一下子被打晕。她接着说:“20多岁的女孩买胸罩,把身子一扭背过人
期刊
28岁的乔婉珊是一位台湾女孩。2005年,乔婉珊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北地区,看到不少浑身纯黑或雪白、四肢短而粗健的牦牛,她颇感好奇。  与乔婉珊同行的一位香港朋友介绍说:“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高原地区。它耐饥耐寒,浑身是宝,其粗毛可以做帐篷和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牛奶可以做酥油和奶酪……”  因为藏民住在偏远地区,跟市场没有接轨,所以牦牛身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