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BIS值组(B1组和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以PSQI评分≥6分为术后睡眠障碍的判定标准,记录术后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2、3 d夜晚,采用体动监测仪(荣耀手环5)记录睡眠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 h镇痛补救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PR)浓度。

结果

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3 d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CPR浓度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指导下全麻可改善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术中BIS值维持50~60改善术后睡眠质量的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肌炎——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其特点为患者有面部脂溢性皮炎样皮疹,常伴有Gottron丘疹、反向Gottron丘疹、技工手和皮肤溃疡,很少累及肌肉。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患者更易出现肺间质病变/急进性肺间质病变。通过皮疹联合抗体检测可对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进行早期诊断,早期积极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腔内治疗的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20例)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21例)。两组均获30个月以上随访。两组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4.8%,P>0.05)。但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术后30个月内复发率(60.0%比19.0%)、术后30个月内无复发时间中位数(19.5个月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5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5例胰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等资料。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CT平扫病灶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肾癌转移灶均呈高强化;肺癌及结直肠癌转移灶呈低强化,结直肠癌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肾癌、纤维肉瘤转移灶各期均呈高强化,呈富血供表现;肺癌、结直肠
回顾性分析7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腹腔镜下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时长(232±73) min,出血(22±15) ml,术后住院时间(7±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无症状胆瘘。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肝功恢复正常,4例患者肝内胆管恢复正常,2例患者肝内胆管回弹不良,其中1例再发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胆肠吻合口重建及空肠盲襻皮下埋置术。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外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以远端缺血为主(65%),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占比为20%和15%。覆膜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死亡率5.0%,保肢率95.0%,一期通畅率58.8%,并发症发生率41.2%,二次干预率为41.2%。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总体保肢率95.0%,死亡率为10.0%。本研究结果显示腔内隔绝
期刊
回顾性分析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同时完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SMA)测定的7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46例予抗凝治疗下的保守治疗。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前FFRSMA为0.53±0.14,支架植入后为0.95±0.05(P<0.01)。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腹痛、腹胀及慢性腹泻症状。本中心认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测定可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P=0.03)。6例对侧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
期刊
回顾性分析1例实施3D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予以三维可视化重建制定手术方案,行双主刀模式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中淋巴结清扫,胆总管离断及右侧二级分支肝管离断并整形,左半肝及尾叶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的精准评估,术中双主刀模式精细操作及腹腔镜视野的改善,3D腹腔镜下行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
期刊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桥襻梗阻的病例,桥襻梗阻在术后6~60 d出现症状,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治愈,另2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出院。笔者认为由于术后桥襻梗阻可导致胰肠吻合口破裂、出血、危及生命,需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以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患者发生肝转移较为常见,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不宜行肝切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广泛地应用于NET肝转移患者的治疗。RFA应用灵活,创伤相对较小,对于控制患者神经内分泌症状,减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都有着不错的疗效。患者行RFA治疗后并发症、死亡率较低,对<3 cm的肿瘤结节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