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深刻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对师德考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策;探讨
一、高校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师德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理想信念的弱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渗透日益加剧,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导致一些教师的信仰、理想与使命感出现滑落。因此一些教师思想混乱、模糊,不思进取,导致其工作纪律涣散,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教书育人和学校整体建设的效果。因此在授课时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误导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
2.价值观出现偏差。转型期价值观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社会转型中的价值更新对高校教师思想形成影响和冲击。有的高校教师受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热衷于拿着名片骗项目,有的忙碌于到处抢课,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价值冲突这一社会转型的基本问题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影响十分突出。
3.敬业精神的缺失。近代大学以技术教育作为其主要任务,使大学教育趋于技术化和商业化,尤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坚守科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变得很难,至使一些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学术科研上追求急功近利,做出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端行为。有的教师轻视教育工作,使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为教师缺失了敬业精神,只是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谈不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谈不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将严重影响高校的品质与品格。以上问题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高校教师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成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对高校师德建设中突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进一步改进。
1.要把师德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师德是指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师德的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其核心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首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有力的推动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步伐。所以我们要把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把师德建设摆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并纳入到高校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中。要通过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充分体会到师德建设的价值,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要形成教师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情操。“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党中央对教师提出的三点希望。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做到敬业爱生,平易近人,讲求民主,兴趣广泛,活泼开朗。高校师德建设旨在培养教师传承和弘扬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自觉意识,并自觉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融入到高校课程建设中,营造充满爱心与责任的高校文化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热爱学生不是一件易事,让学生体会到师爱更困难。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情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目标。
3.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考核体系。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而且相对成熟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成绩突出,令人欣慰。“发展才是硬道理”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发展必须付出代价,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当今在我们追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师德失范等负面问题。所以,高校为了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以及高校自身办学目标和理念,把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作为核心理念体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
在高校师德考核体系建设中,应逐步完善全面性、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情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面做到了贴近实际,拉近个人,不应在管理中总是用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在实际管理的运行机制上,应实行操作性强的、人性化的“严”制度、“软”管理,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上下功夫,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结语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为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方向。我们坚信,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建设和考核体系,必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R].教人,2011.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策;探讨
一、高校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师德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理想信念的弱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渗透日益加剧,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导致一些教师的信仰、理想与使命感出现滑落。因此一些教师思想混乱、模糊,不思进取,导致其工作纪律涣散,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教书育人和学校整体建设的效果。因此在授课时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误导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
2.价值观出现偏差。转型期价值观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社会转型中的价值更新对高校教师思想形成影响和冲击。有的高校教师受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热衷于拿着名片骗项目,有的忙碌于到处抢课,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价值冲突这一社会转型的基本问题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影响十分突出。
3.敬业精神的缺失。近代大学以技术教育作为其主要任务,使大学教育趋于技术化和商业化,尤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坚守科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变得很难,至使一些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学术科研上追求急功近利,做出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端行为。有的教师轻视教育工作,使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为教师缺失了敬业精神,只是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谈不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谈不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将严重影响高校的品质与品格。以上问题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高校教师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成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对高校师德建设中突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进一步改进。
1.要把师德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师德是指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师德的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其核心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首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有力的推动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步伐。所以我们要把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把师德建设摆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并纳入到高校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中。要通过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充分体会到师德建设的价值,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要形成教师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情操。“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党中央对教师提出的三点希望。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做到敬业爱生,平易近人,讲求民主,兴趣广泛,活泼开朗。高校师德建设旨在培养教师传承和弘扬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自觉意识,并自觉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融入到高校课程建设中,营造充满爱心与责任的高校文化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热爱学生不是一件易事,让学生体会到师爱更困难。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情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目标。
3.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考核体系。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而且相对成熟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成绩突出,令人欣慰。“发展才是硬道理”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发展必须付出代价,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当今在我们追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师德失范等负面问题。所以,高校为了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以及高校自身办学目标和理念,把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作为核心理念体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
在高校师德考核体系建设中,应逐步完善全面性、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情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面做到了贴近实际,拉近个人,不应在管理中总是用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在实际管理的运行机制上,应实行操作性强的、人性化的“严”制度、“软”管理,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上下功夫,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结语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为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方向。我们坚信,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建设和考核体系,必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R].教人,2011.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