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母语:吸纳传统,放飞心灵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g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值得每一个人深爱。
  母语里,藏有生活之源,智慧之源,文化之源。
  母语教育不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更是以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为使命,以让儿童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教育目标的传统文化教育。
  本期,我们关注母语教育。
  母语教育,唤醒潜能
  母语是什么?从字面上说,母语是妈妈说的话。在孩子焦躁不安的时候,最美妙的声音,最温暖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
  母语是什么?是乡音土语,是我们学会的第一种语言。
  母语是什么?是现代汉语,是现代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语。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
  西方有些国家称母语为“本国语文”。广义上说,母语还应该包括那些用母语翻译的语言文化。
  这些年来,接触到很多朋友,都谈到对母语的学习和认识问题。2015年初,南都基金会秘书长程玉老师来考察亲近母语研究院,席间她谈起自己儿子的成长经历。他在中国上小学,然后去美国上小学;在美国上初中,再到中国上初中;在中国上高中,再到美国上高中。最后他不仅母语掌握得不太好,更遗憾的是,他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都产生了一定问题。不少从海外回来的朋友,很重视孩子对母语的学习,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在海外求学、漂泊和寻求立足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认识到母语学习、民族认同、文化根基对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意义。
  而国内的一些父母和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把正在读幼儿园的孩子送去各种英语培训班;小学中学大学更是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我们不否认外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但这确实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母语教育认识的浅乏。
  其实母语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母语教育是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这几年,国家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推行一些文化和教育政策,以强化母语教育。例如高考语文加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等。
  儿童母语学习的过程,既是他们掌握母语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过程,更是他们实现精神成长、融入社会、文化认同的过程。母语教育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目标:
  1.语言文字的应用层面: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必须具备最基础的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2.语言文学的教育层面:培养一个有良好心性的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一个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文学教育是重要途径。
  3.语言文化的传承层面: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了解、体验本族文化,融入传统,打下中国根基的过程。
  4.生命智慧的培育层面: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母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开拓视野,培育生命智慧的过程。
  亲近母语的研究和实验,要从提高儿童母语素养开始。全世界各民族的儿童大都在十四五个月开始说话,三岁左右具备基本的生活口语能力。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母语教育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
  亲近母语,亲近传统文化
  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母语教育的意义,那么父母该怎样让儿童亲近母语?
  1.从儿童阅读开始
  想让孩子真正学好母语,先要让他们爱上阅读。很多父母不理解母语学习的内涵,不了解儿童阅读的基本理念,只是简单地认为要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读老祖宗的书。因此一段时间里,读经盛行,甚至全国各地兴起了不少读经的私塾、书院。孩子们苦不堪言,现状令人忧虑。
  古代的儿童在进小学之前,要先进蒙学馆开蒙识字。六岁以前一般不读经。识字的主要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蒙以后,古人从六七岁到十四五岁,为私塾、学馆时期,主要任务是读经,也有习字、练武等活动。这个时期,以诵背为主,当然用的方法是吟诵,一种古代的读书法。
  了解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但当代的儿童不能仅仅只读蒙学读物,只读圣贤书,只读古代诗文。古代的经典和当代孩子的精神世界相去甚远,难以形成共鸣。更重要的是,古代的教育跟当代的教育有很大不同。古代的教育基本是精英教育,当代的教育则是普及教育。当代儿童必须拥有一个未来公民所具备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这是传统经典不能给予的。
  儿童应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儿童之文学,是开发儿童性灵的书,适合儿童。儿童文学的体裁是丰富多彩的,童谣童诗童话,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接受了精神熏染,建立了自己的价值标准。
  亲近母语研究院在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发布了儿童阅读分级书目,大家可以到亲近母语网站浏览和查看,亲近母语开发的小步读书App也即将上线,为0—12岁儿童提供了1000本书的分级、导读和亲子阅读指导。亲近母语也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发了《日有所诵》《我爱吟诵》《我的母语课》《我的写作课》等儿童阅读的课程用书。
  当然,传统文化是一座博物馆,很多经典体现了我们的先贤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智慧,是值得去学习和发扬的。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诵读那些传统的童谣歌谣,吟诵那些清新质朴的古典诗文,阅读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故事,阅读那些代表我们民族思想高度的经典和历史。作为一个当代教育人,我们应该从中筛选那些穿越时空、健康开阔、适合儿童的母语瑰宝,让他们在亲近中,感受传统文化,从我们民族的慧根中充分汲取营养,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本文作者
  2.回到故乡,行走天下
  当今社会,不少家庭依然三代同堂,虽然这些孩子们跟祖辈生活在一起,但祖籍、老家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概念。我的弟弟工作生活在上海,小侄子出生后,只要有机会,弟弟还是尽可能带他回老家体验生活。我也经常带着孩子们,去故乡的田野,跟他们讲父母童年的故事,祖辈的故事。带着孩子们去拜访长辈,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村庄的历史变迁。在祖辈的童年乃至青壮年时代,一个村庄是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我带着孩子们,走在村庄里,告诉他们,这一家,是磨豆腐的;这一家,是打铁的;这一家,是做篾匠的……这里,曾经是一个小卖铺,几分钱就来打酒、买酱油、买酱菜;这里曾经是一家私塾,爷爷在这里读过书……实际上,因为天然的血缘联系,孩子们对这些是很感兴趣的。经常和故乡和祖辈接触,也让孩子们看到乡村的生活状态,感受到还隐约存在的宗法社会的人情氛围。这些经历和感受,对于孩子未来融入社会,理解中国文化,与人相处都是很有好处的。
  在古代教育中,成年后的游历是很重要的。古时的学士,一生必须要壮游天下,了解各地风俗民情,开阔视野。司马迁青年时代曾两次壮游天下,搜集了许多历史资料和各地传说,为编著《史记》打下了基础;李时珍青壮年时期壮游天下,搜集了诸多医药学典籍,为创作《本草纲目》积累了大量资料。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带孩子出去游历。十年来,除了一些短途的旅行,每年暑假,我都和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做志愿者,并做长途旅行。我们去西安和延安支教,看兵马俑,登华山,参观延安窑洞。我们去过两次贵州,走过织金洞、黄果树瀑布、黔东南、千户苗寨。有一次,在雷公山里绕来绕去,似乎怎么也走不出来。在汶川地震之后的第二年,带孩子们去四川支教,经过十二小时的车程,到达马尔康,第一次看见经幡和藏寨的模样……今年我们在盛夏来到西宁,出嘉峪关,访汉长城,走丝绸之路,访青海湖。
  游历是最好的母语学习形式,孩子们的成长收获是多方面的。孩子们不仅仅是欣赏了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对祖国的山河壮美有了切身的感受,而且能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增加阅历,丰富知识,加强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每次出游之前,父母最好能跟孩子一起讨论线路,了解要去的地方,做一些功课。这次我们去敦煌,一个年轻的母亲在行前,让孩子看了三集《敦煌》纪录片,在敦煌参观的过程中,这个十岁的孩子紧紧跟着讲解员,认真听讲,主动发问,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参观结束,他表示回去要看完十集《敦煌》纪录片,还要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这样的学习是渗透式的,是孩子喜欢的,也为儿童更深更广泛的母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文化中体验,在生活中教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那么真实有趣。尽管那时候物质困乏,条件很艰苦,但乡村尚未凋敝,母亲总是虔诚地谨守传统习俗,带着我们一次次经历。
  每年春节,从进腊月开始,母亲便忙碌起来,掸尘,年蒸,磨豆腐,送灶,炒蚕豆,炒花生,吃辞年饭。清明,母亲早早上坟,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坟墓培上新土,然后回到家里,做好饭菜,带领我们郑重地给祖先焚烧纸钱。端午前,母亲采好粽叶,洗得干干净净,带着姐姐包出各种形状的粽子;端午的早晨,我们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漂亮的五彩手线,脖子上都有网兜,网兜里一个鸡蛋一个鸭蛋。中秋,母亲都会提前准备好当年的芝麻,用石磨碾得细细的,和糖一起做成馅,当天用糯米粉包着芝麻糖的馅,然后烙成香香甜甜的月饼……一年又一年的循环,传统习俗刻在我们心里,成为我们精神的一个部分,成为我们最幸福的记忆。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些传统正在被瓦解的社会里。父母应该尽可能地营造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孩子活在形象真实的文化习俗里。也许你已经不太会包粽子了,已经不太可能自己在家做月饼了,也许祭灶也是你没法做到的。但到了传统节日,你还是可以有意识地去做一些事情,例如端午节,去买一把艾叶和蒲草,跟孩子一起买现成的粽子吃,以此来感受节日的习俗。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朋友正在致力于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不少机构,在做各种节俗体验活动。亲近母语学堂也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节气节令体验活动。
  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非常重视儿童人格的养成、心性的培育的。发自至诚,出乎诚心,知行合一。今天的父母在带领孩子学习母语,阅读经典,游历天下,开阔视野的同时,不可忘了这一根本。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重视自我修养,并且以身示范。
  只是学习知识,懂得道理是不够的。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对儿童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和意志力的培养。童子之学,必教之以洒扫庭除,进退应对,待人礼仪,这是生活中的母语文化,当代的家长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又是拥有从未断流的母语河流的民族,母语的长河永不停歇地往前奔流。对于祖先赐予的财富,我们应该有能力,像亲近我们的祖辈一样,和孩子们一起来亲近她,体验她,理解她,发扬她,从而创造更有生机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亲近母语”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取决于思考力和执行力,思考力尤为关键。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球王贝利也说过打球不光是靠身体,还要靠思维。作为一名哲学老师,我在生活中对孩子思维的发展关注得比较多。  F逆反思维
期刊
女儿果子  果子5岁了,从她会说话到今天,关于婚姻问题,我们谈论的次数我已经记不清了。  两岁多时,果子每次去卧室总是盯着墙上我和爱人的结婚照看呀看,然后睁着迷茫的眼睛问我:“为什么没有我呢?”我不知道该如何用孩子的语言给她解释,很无力地说:“只有爸爸妈妈结婚了,才会有你呀。”  果子盯着那个照片很是失落,她无法理解她最爱的爸爸妈妈中间为什么没有她的位置,她也很嫉妒。  一次,她很认真地跟我说:“
期刊
暑假开学后,娘家小侄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在我家解决,晚上做完作业,他爸妈再接他回家。侄子7岁,儿子10岁,一小一大,日常诸事我不自觉就偏向侄子。一来二去,原本乖巧懂事的儿子不乐意了,于是发生了一系列“排外”以及“反排外”的故事。  我到底是不是你的亲儿子  镜头一:  老公买了一大兜水果,儿子赶紧挑拣一番,大部分藏起来。茶几上只留下几个小的、瘪的,可怜巴巴地摆放在那里。问他为什
期刊
朱婕  一树一屋,一笔一砚。徐徐的轻风怯怯地牵人衣角,挑起一缕墨香萦绕在笔尖。家风,本缥缈得让人摸不着边际,在我家,却被书写成了静心的字。  一家五口,每逢闲暇时必练书法。  准备笔墨纸砚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小辈。轻薄的宣纸,柔软的毛笔,在我的手中窃窃私语,仿佛在讲述着它们在这个家中的故事。毛笔有些陈旧,却更添加了一份厚重感。丝丝缕缕的墨香抚过脸颊,又掠过鼻尖,轻盈起舞。我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
期刊
祖辈有探望权吗?  江苏苏州一读者来信咨询:我今年62岁,有个活泼可爱的孙女。半年前儿子儿媳因感情不和离婚,4岁的孙女被法院判给了儿媳。我和老伴非常想念她,经常买了玩具和零食去看望,接连几次都被前儿媳拦在门外。作为爷爷奶奶,我们有没有探望权呢?  答: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首例“隔代探望权”诉讼案件中,最终法院支持了老人的“探孙权”,判决老人在孙子10周岁之前可以每月探望一次,每次探望时间以6小时为限
期刊
转眼,带了三年的孩子们就要离开了,心中着实不舍。这段时间,我们忙着毕业典礼的演出。  我们班的节目是朗诵加歌舞表演《圆梦》。为了这最后一刻的出彩表现,我和孩子们真是做了很多准备,一起选服装、道具、制作场景、设计舞蹈队形和动作。这都不是最难的,真正考验我和孩子们的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一遍遍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绽放。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孩子们对表演内容已
期刊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二(2)班王浩铭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  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现在,我已晋级为一位母亲,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我也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有一年冬天,我的母亲因重感冒需要卧床休息一阵子,那时候正逢寒假,我带着女儿在妈
期刊
那天在大班故事比赛中,慧子讲得太生动了,获得“故事小能手”奖。放学时,她一下扑到前来接她的爸爸怀里:“爸爸,我有一个惊喜要告诉你。”一向宠溺女儿的爸爸面带微笑:“我的宝贝儿,快讲给爸爸听听。”  慧子刚想开口,突然发现,妈妈走在后面,也来接自己了。她想了想说:“不,我要跟妈妈说。”然后跑到妈妈身边,眉飞色舞地讲起来。  这件事情让孩子的妈妈有点困惑,为什么,女儿不是先跟爸爸讲,而是要跟平时比较严厉
期刊
当文文缠着我要飞机模型的时候,我真犯难,一个差不多的模型要两三百块钱,真不舍得。  看着文文失望的表情,我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苦想如何才能让他开心一笑。不经意地一低头,看着墙角还没有扔掉的废旧纸箱,我计上心来,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动手制造一架飞机出来,不是更好吗?  听了我的计划,文文的眼神又亮起来。我在网上找了一款滑翔机的图纸,认认真真量好尺寸,然后把图纸画在对折好的一张A4纸上,
期刊
河狸走过刺猬的草莓园时,看到草莓园的门口写着“采一篮两元”,门上,挂了一个存钱罐。  真新鲜的草莓,河狸采了一篮子,把两元钱放进了存钱罐,满意地离开了。  再走到胖猪的瓜果园时,看到瓜果园的门口写着“摘一筐三元。”门上,也挂了一个存钱罐。香喷喷的瓜果都成熟了,河狸摘了一筐,把三元钱放进存钱罐,快活地回家了。  回到家里,河狸有了自己的主意,他找了个空地,造了一座小木屋,在门口写了“出租一次两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