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80后,保罗·乔尔达诺的第一部小说《质数的孤独》就获得意大利最高的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在意大利文坛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个孤独的人,女主角小时候摔下山涧而变成残疾,男主角因为遗弃智障妹妹而无法原谅自己,从这些改变他们一生的事故起,他们变成了质数,再没有办法跟别人沟通。
孤独的状态,也就是成为质数的状态,如果不经历这一些,可能没有办法具体深入地感受到内心真正的自我。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而青少年时期正好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意大利从美国引入了很多音乐以及文学,而且往往带有暴力色彩,有着很强的冲击感。在这种背景下,痛苦和孤独甚至成了一种宗教,对我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进入孤独、进入质数,才是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惟一方法。
意大利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逃避社会,他们这么做是因为物极必反,是因为之前文学对社会现象’或课题过度地反映了,有太多的文学家或者作家承担政治上或者社会上的责任。最近出现的一些意大利作家则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种不以及过度参与社会的两个状态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平衡。这些新冒出头的作家现在都在四十岁上下,他们的创作形成了新的文学运动。我现在很难把整体情况进行非常系统地归纳和描述,因为意大利现在正处于混乱,有很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并不愿意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我在创作这本《质数的孤独》的时候只有23岁,所探讨的主题跟政治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也是一种间接的关系。假如我早出生四十年,这部作品就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政治色彩。
这部小说本来想用粒子物理里面的一种特定的粒子来做比喻,这种粒子有一个特性,即使相隔的距离非常远仍然能够产生交流通信。换句话说,在很远的一个粒子身上发生任何事情,无限远端的另外一个粒子马上可以感爱到。我原想以这种特定的粒子来表达主人公的这种孪生的情感,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另外一个人也可以感受到,后来我考虑到如果这样写的话,周边的人马上就会说那个人就是我。所以我把这个人写成研究数学的人。面对孤独,我不相信有一个真正解决的方法,而且也没有解决的必要。我享受孤独的感觉,有时候非常喜欢去散步,跟自然界交往也是孤独的一种形式。我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点焦虑。
孤独的状态,也就是成为质数的状态,如果不经历这一些,可能没有办法具体深入地感受到内心真正的自我。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而青少年时期正好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意大利从美国引入了很多音乐以及文学,而且往往带有暴力色彩,有着很强的冲击感。在这种背景下,痛苦和孤独甚至成了一种宗教,对我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进入孤独、进入质数,才是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惟一方法。
意大利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逃避社会,他们这么做是因为物极必反,是因为之前文学对社会现象’或课题过度地反映了,有太多的文学家或者作家承担政治上或者社会上的责任。最近出现的一些意大利作家则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种不以及过度参与社会的两个状态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平衡。这些新冒出头的作家现在都在四十岁上下,他们的创作形成了新的文学运动。我现在很难把整体情况进行非常系统地归纳和描述,因为意大利现在正处于混乱,有很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并不愿意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我在创作这本《质数的孤独》的时候只有23岁,所探讨的主题跟政治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也是一种间接的关系。假如我早出生四十年,这部作品就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政治色彩。
这部小说本来想用粒子物理里面的一种特定的粒子来做比喻,这种粒子有一个特性,即使相隔的距离非常远仍然能够产生交流通信。换句话说,在很远的一个粒子身上发生任何事情,无限远端的另外一个粒子马上可以感爱到。我原想以这种特定的粒子来表达主人公的这种孪生的情感,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另外一个人也可以感受到,后来我考虑到如果这样写的话,周边的人马上就会说那个人就是我。所以我把这个人写成研究数学的人。面对孤独,我不相信有一个真正解决的方法,而且也没有解决的必要。我享受孤独的感觉,有时候非常喜欢去散步,跟自然界交往也是孤独的一种形式。我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点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