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怎样充实自己的“粮仓”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仓里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家庭来说,粮食的储备直接决定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幸福感。中小学生作文时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都是因为“粮仓”无“粮”,写作素材积累得不够多。那么,怎样积累足够多的素材,让自己在作文时能信手拈来,做一个能做“有米之炊”的“巧妇”呢?

一、善于观察


  观察不分时间,不分特定的场所,只要是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人或物,我们都要带着观察积累的目标去了解、发现。注意,这里说的是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要用眼、用脑、用心地去看。观察一个人,不仅要观察他的长相,还要观察其神态气质,更要观察他的语言和动作,精神状态,了解其语言的特点,动作的细节,还要进一步去揣摩此人此时的心理;观察动物,细看其体形、动作神态;观察植物,要看它的组成部分根、茎、叶,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观察景物,除了观察景物自身的特点外,一定要观察其周围的背景,其所处的环境都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观察建筑物,不能只看到其表面,更要通过观察细微的地方来反映社会生活。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对老屋的描写“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一句话,把故乡老屋的衰敗凄凉的景象一展无遗。我们还可以主动创设场景,主动发现生活,观察生活。清代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专门设了一个茶亭,免费供路人喝茶,然后借和路人聊天的机会,去找寻自己所需的原始材料,这也是一种广义的获取材料的观察手段。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巩固观察成果,我们还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写随笔。有心或无心得到的材料,建议大家用一个随身带的小本子随时记下来,同时附上自己的感想,有足够时间的话可以每天写观察日记。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晚年在繁忙的公务中仍不辍农耕,休息时依然不忘写作。他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摘下身边的树叶记下来,回家后放入瓦罐存下来,居然存了十几瓦罐树叶。后来,这些树叶上的文字被整理成三十余册书,这就是著名的《辍耕录》。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我们就会储存足够的原材料,作文时,平时写的随笔或日记的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真正做到“文思似泉涌”。

二、积累语言


  有米下锅,你不一定是一个“巧妇”,想吃大餐,还得在味道上下功夫。文章的语言就是“调味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上语文课时,我们要有意识地从课本中积累各种词汇,加强对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进行积累,便于日后为我所用;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别人对话,都是我们积累材料的好方式,尤其是那些生动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网络流行语等,我们可以将它们随时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并在平时练笔和写观察日记时加以运用。有了这些好的语言积累,并在写作时投入实用,你会发现,你的文章一定会变得有血有肉,精彩纷呈。

三、抒发情感


  有了一定的素材,加上精美的语言,文章也只能拥有漂亮的外形,但有“形”无“神”的文章是不成功的。什么是文章的“神”呢,“神”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赋予文章的主题。任何一篇文章,透过表面看本质,都是可以找到它的主题的。我们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就能把主题挖掘出来: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可以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写人的文章,可以歌颂真善美、亲情友情、感恩孝道;叙事的文章,可以表述团结互助、人间大爱、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道德情操等。
  素材、语言、情感,是一个终身学习、积累、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了充足的原始积累,我们的“粮仓”就充实了。在习作的时候,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结合小学三年级起步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立足于学生兴趣,介绍了作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30-02  【本文著录
2011年10月,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美国研究者的一篇综述文章《临床异种移植,会是下一个医学革命吗》,在世界医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文章在深入分析全球异种移植领域的工作基础、存在的问题和进入临床的可行性之后,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异种移植在过去十年内进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免疫排斥等难题,并大胆预测:猪的组织和细胞临床异种移植将很快成为现实。  美国研究者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一个重要依据
前些天日美韩首脑会谈在荷兰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就任1年多以后首次在首脑会谈的场合会面。在奥巴马总统的斡旋之下,朴槿惠终于同意与安倍首相见面。  会谈最开始时,安倍晋三当着媒体面走向朴槿惠,用韩语问候她:“见到你非常高兴。”他是想借此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吧,但明显失败了。安倍晋三的夫人昭惠因熟知韩国而闻名。或许是她教给了安倍这句韩语。安倍晋三的预想是,用韩语问候的话,会谈氛围应该能缓和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中安排学习现代诗,还有一些课文属于现代诗,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听,秋的声音》《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三黑和土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现代诗学习的整体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现代诗的特点,在现代诗学习中学有所得。一、关注独特的韵味  现代诗又称自由诗,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古诗在格律方面的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中被广大教师所接纳认同,很多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需求,展开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减轻学生压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
【摘要】名著导读并不是高中增加的一个新的板块,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名著的推荐阅读。但它与以往阶段的名著推荐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应该阅读怎样的作品?通过阅读名著,高中生又能取得哪些人文素养的长足进步?名著导读与我们的课文文本又是怎样一种关系?推荐的名著学生是否有兴趣?这都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必修;名著导读;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
【摘要】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建构与运用)”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小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首先是语言的积累,就如建房子的地基,需要牢固扎實,才能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本文从教材入手,探讨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材;积累;课内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学家伊恩·莫里斯在《为什么现在是西方统治世界》一书中,从更广阔的背景中考察了霸主兴衰的相关问题。  莫里斯考察了整整20万年的人类历史,重点放在从新石器革命(约一万年前的农业启蒙)开始到200年前工业化来临的那个时期。在这一框架内,莫里斯讨论了两大文明核心的社会发展。这两大文明就是8000年前生成于黄河流域并向南扩展形成现代中国、孕育了如今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东方文明,以及西方文明
2052年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了。它将是一个文化国家,是过去中国历朝历代的现代化身。古代中国曾经将自己视作文明的中心,而其他国家都是蛮夷之地。2052年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全球化的民族统一体,对自己辉煌的过去有着强烈的认识。从1911年到2052年,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年漫长而艰难的现代化进程之后,中国终于再次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并且能够在本国的历史和天性的基础上,成熟自如地
【摘要】部编版新教材与原苏教版教材相比,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能力训练单元的教学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结合一次教研活动,探索了提问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策略,发展思维品质。  【关键词】新教材;探索;提问能力;阅读策略  【中图分類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