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阅读的几种有效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4752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与中学生有一种情感阻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给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通行的教学模式是:先简介作者、背景,再翻译、理解,最后背诵记忆。遗憾的是,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方法,也与新课标的精神背道而驰,在这里,笔者介绍几种古诗词阅读方法。
   1.“兴发感动”——唤醒古诗词的生命
   古典诗词在读者心灵的参与下从历史深处复活了。诗词的“兴发感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买来了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在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温庭筠自己在《菩萨蛮》中也有“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句子,刻画一位女子早晨梳妆的娇慵情态,于富丽精工的刻画中传递出女子淡淡的哀愁。但在这首小令开篇的写法却不同,它传达的是思妇在长久寂寞中期盼的情绪。
   相隔万余里,各在天之涯,同心而离居的苦痛,难挨到天明的煎熬,岁月催人,衣带渐宽,女子似乎就要忧伤以终老了。可是,现在有人捎信来说,明天丈夫就要乘船回家了。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深深的古井中,女子的心在春风里荡起涟漪。幸福的时光就在眼前,在以前是遥不可及,可现在却似乎唾手可得。词人们总是不遗余力刻画春闺女子的寂寞与哀怨,温庭筠却敏銳地捕捉到寂寞女子的情绪的一个小波动,一整天的翘首依然抵不过天黑后的寂寞与悲哀。
   2.以己解诗
   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以意逆志”是一种传统的解诗方法,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就换了个更通俗的名字“以己解诗”。这就要求学生在品读古诗词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放置到里面去,进而达到深刻领悟诗人的“诗心”的目的。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古典诗词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一天我班的徐晓同学跑到办公室,兴奋地和我说,老师,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我有不同见解,说完就把她的读书笔记拿给我,文字如下:
   去年早春时节,我站在窗前,烟雨蒙蒙笼罩着操场,在球门以北的地面上隐隐约约有一抹青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随口吟出,竟觉是出自自己肺腑一般,又感叹尽日寻春不见春,却不知春在烟雨草色中已三分。
   今年残冬未褪,新春才入的时候,我早早做好准备,守候春风的脚步。操场上铺着经冬的枯草垫子,渐渐有了零星的绿色,渐渐地蔓延成一团,一大片,直到绿草把整个操场塞得满满当当的,就像墙外的绿麦地一样,我一直在默默守望。
   可是,我对韩愈的这句小清新有了怀疑。早春,草色遥看有,就像这个时候路旁的柳树一样,远远看去,一片绿烟,煞是好看;可是,近看也有啊。“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这不符合生活常识。
   当时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早春,雨落长安城。街道湿润如酥,诗人行色匆匆,不曾留意路边的春草在萌发。行至高处,比如楼阁、亭台,回望“天街”,烟雨蒙蒙中,隐约的青青草色映入眼中,诗人长叹一声,难掩心中狂喜,口吟: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整句诗说的是,一抹青色,擦肩而过,却在回望时遇合。人生况味,尽在不言而言之中。
其他文献
深秋的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透着几分寒意。  “明天开学要再多带一床被子了,别着凉感冒了。在学校多喝水,不要老是上火嗓子疼。吃饭要按时,给你带的水果什么的,要尽早吃完……”“哎呀!我知道了!不就在学校里待五天嘛,怎么这么多话!”我不耐烦地打断了妈妈的唠叨,打开电视,看起了激烈的战争片。妈妈尴尬地停住了刷碗的手,“这孩子!”  不一会儿,窗外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叮咚,叮咚,雨渐渐大了起来。“叭”,
期刊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字理识字教学工作,学生只有掌握了文字知识才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需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文基础,以实施有针对性
期刊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朗读,可以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思考中读,读通文本   一篇文章拿到手,首先要解决的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
期刊
自从小学语文用了统编版教材以来,笔者便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色,统编版中“阅读链接”板块是作为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者如果教得太随意,就起不到物尽其用的效果。那么,如何找准“阅读链接”与课文深度阅读的最佳联动点,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盲点扫描   1.放任自流型。在实践教学中,有些老师看到“阅读链接”专栏,总是不屑一顾,笔者所在的年级组有时讨论阅读链接
期刊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是写作的基础。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无一不是以之作为平台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是不同的,标准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作为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对记叙文的要求是能够写出复杂的记叙文,所谓复杂,就是要调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善于运用联想、想象、对比、映衬及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辞藻的功用来再现生活、感悟生活。在指导学生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应当挖掘课本以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和“家乡气”的乡土文化资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有“苏中小延安”“抗日桥头堡”的美称;吴桥历史悠久,人杰地靈,宗仁鼎、陈毅等名人、革命英雄曾在这里生活;江苏省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很好地挖掘出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把讲课的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当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文章所讲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思维方式的传播,与学生进行更好地交流,让他们能够掌握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   (二)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易于拓展、启发思维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一方良好的语文阅读天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问题式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此,笔者提出几点问题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课堂预习时的问题式教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无疑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故而,本文将从主体性的教学价值的理论解读中,试图来重新审视和设计新形势下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以求教于方家。   一、拓展体验:从单纯的“文以交际”“技术化”的形式操练转向主体内在精神的自由显现   作文教学不是去培育主体内在精神,凸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