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冬雪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间旷野里,雪,像是季节落寞的思绪,伴着北风潇洒探戈的声音,从季节的边缘簌簌传来。
  天,白蒙蒙的。视野中的树木、枝桠直指天空,像一双双充满着无尽欲望的手,在冬季里与久违的精灵握手言语,寒潮滚动着农历的句号,冰凌盘亘着季节的层次。
  要看雪的胜景,还是要去乡村。雪,落在乡村,落在大地上。在村人的眼中,雪是冬的精灵。如果哪个冬天没有下雪,那村人的心里便会觉得不踏实,就会觉得这个冬天过得有点浮躁,内心里总是会觉得缺了点什么。雪,浸润了村庄的寒冷,抚平了大地的萧瑟,满足村人对来年庄稼丰收的期许。下了雪,冬油菜、小麦便可以躲在雪被下逃过一劫,任北风如何肆虐也不怕。而那些祸害庄稼的虫子,大多便在这场雪中被冻死了。这样的话,来年庄稼的长势便更盛,丰收便是情理中的事了。
  雪,是在头天下午开始下的。起先,是细碎的雪粒,砸在瓦楞上,像是一个一个落在水泥路上的弹子一般,砸得瓦楞啧啧有声。快吃午饭的时候,雪开始纷纷扬扬地飘下来,没头绪地下着,天地很快白成了一片,雪花兴高采烈地在空中乱舞。雪,遮掩了北风的呼啸声,也遮住了家禽鸟雀的叽喳声,偶一声狗吠,刚叫出口便被雪吞没了。上午,趁雪还没有积厚,村妇跨着竹篮,顶着雪匆匆地赶到菜园,铲了一些青菜、大蒜和萝卜回家备着,至少可以吃到雪停。
  中午吃完饭后,外面的雪更大,更密,雪粒在半空中张牙舞爪地乱窜,将远方的景致近乎遮掩了,四周静悄悄的。按说大雪天的,吃过饭的人易困,身上热气也足,钻进被窝就热乎起来了,在床上缩一下午,是一种多么自在的人生。可是这躁动的雪反而撺掇得人静不下来了,在这个雪天下午,赋闲在家的村人觉得不做点什么,真要为这份浪费的光阴感到可惜了。
  有村人,依在炉前,炉子里火苗红红,蓝艳艳的火苗不断地向外界散发着热烘烘的暖气。他手捧一本书,不紧不慢地读。身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也凑在炉前,腮帮被炉火熏得通红通红的,一双黑亮的小眼睛不停地转动,显然是被他讲的故事吸引住了。
  上了岁数的人,双手捧着一杯茶,嘴上叼着一根烟,身子靠在门前,那烟似乎是忘了吸,一缕细微的烟雾像是从屋顶垂下的绸缎,颤巍巍地逆着雪向上袅袅升腾。他看着能见度极低的天空,仿佛在想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想,就这样静静地看雪。
  有人泡一杯浓茶靠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有人把农具拿出来在前屋里敲敲打打拾掇拾掇,这是正儿八经的事情;更多的人见不得这份闲,约三坊四邻来家里打牌或者打麻将,赌点虽然不大,可真金白银放在桌上,气氛立马就显得紧张了起来。甩牌时小心翼翼,思考再三,桌上的牌总要看得真真切切!一局下来,总有输赢。输了自是“哎哦”一声,手缓缓举起,当空敲打着自己的头,又用手指把头发往后挠;有拍腿的,也是“哎哟”一声,懊悔自己出错了牌;也有动了脾气的,说别人出的屎牌,非要前前后后分析清楚才甘心;赢了的“哈哈”两声,笑意绵绵,四处地收钱,主动地理牌,催促其他人“快点,快点”。
  屋外的雪,下得漫天遍地,热热闹闹。大地,却是沉寂一片。一扇厚重木门,将家里家外两个空间隔离成了两个世界。屋里有一桌人在打牌,几个老爷们嘴上叼着个烟,牌打得热闹,每人桌前压着几十元的毛票。一边的炉火烧得正旺,女人时不时走过来给大家续水。续完水就坐在自己男人身边,一边嗑瓜子,一边对着牌指手画脚地说打这个打那个。小孩子在家是待不住的,喜欢跑到雪里去玩去耍去疯,仿佛这样才尽兴。
  白天的时光走得快,仿佛是说话间,暮色便垂了下来。村庄伏在大地上,温顺得如同一只在晒太阳的小猫,除了漫天的雪舞,四周一片静谧。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大家打完最后一局,纷纷回家吃晚饭去了。乡下的晚餐,菜极简单,不过是一盘拌着黄豆蒸的烟熏腊肉,肉和豆子的味道相互浸染,带着农家独有的香味,口味绵柔十足。一个热锅子,锅里放了些咸鹅汤,一大勺子闷酱,切上蒜、姜片和青椒放进去,几块自家腌的鹅肉就着二块老豆腐放在炉子里慢慢地煮,待到满屋飘香的时候,饭也好了。这时候夹些青菜放锅里烫过,只待五成熟便可食用了,菜夹起来颜色还青嫩青嫩的,菜的青气和嚼劲都在。男人照例是要喝几盅,饭前女人已将酒温在一个盛着热水的杯子里,放在桌上。
  男人坐下来,每喝一口都要发“啊”的一声,间或,将酒杯递给女人,说喝一口,暖暖身子骨。女人笑了,一口白牙在炉火前闪着光。行,女人答得干脆,把右手的筷子放在锅边,接过杯子滋溜一声,抿了一口,咬着牙深深地吸气,被辣得紧闭双眼,一张少保养的脸蛋,一下绷紧了,道道被日月印染的皱纹便如同三月的春水波浪一般起伏了起来。男人并不在意,或者这便是他喜欢的。他淡然的目光自女人的脸上轻轻滑过,像一双温暖的大手从女人的脸上抚摸过,女人的脸便在那瞬间红润了起来,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像一朵盛开的牡丹。
  一家人说着今年的这场雪,口气中带着欣慰的喜悦。
  白天,孩子的鞋里进了雪,湿了。晚上,等灶洞里的火灭了,女人把湿鞋放在灶洞旁炕着,一晚上也就干了。小孩子穿着拖鞋,脚踏在火盆边,眼睛眯着。母亲喊帮忙拿个东西,他装作没听见。母亲就说他是冻死鬼投胎,冬天里碰着热气便挪不开步子。其实他是装的,就跟懒好。这个炭盆,大多拿破损的瓷盆废物利用,是村人冬天里必不可少的暖冬物。傍晚,年长的奶奶把一些稻壳、木屑子、干牛屎片子混在一起,引了一些火料放火盆里面,用脚压实。这样,火盆里的火苗小,烧得慢、燃得久。
  当家人是岁数最大的爷爷。爷爷一般对自己的孙子辈都特别慈祥,每次吃饭都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他每晚的消遣是听广播。单田芳富有磁性的嗓音一到,他便丢下一切事情,沉浸在那过往的岁月中。“罗通扫北,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口憨厚有力的声音在屋里冲撞,养着一家人的耳。爷爷坐在桌边,眼睛半眯着,一副极享受的表情。他的唇间叼着烟,似乎是忘了吸,烟燃着的一端自顾自地燃烧,一缕薄烟笔直向上升腾,像是从屋顶垂下来一段绵柔的丝绸,缓慢而有律动。
  奶奶在油灯下,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母亲和父亲就着炭火的炽热,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我一边烘着炭火,一边想着心事。做晚饭的时候,我把山芋放在锅灶的灰烬里闷着,这样在睡觉前便可以吃了。
  评书一完,爷爷的困意便来得急了,某一刻,也不知是几分几点,爷爷说:“不早了,都洗洗睡吧!”于是大家各自散開。我这个时候来了精神,急匆匆地去厨房拿一根枯枝,挑开盖在山芋上的灰烬,将里面的山芋挑了出来,那山芋已经烤熟,甜甜的馨香弥漫在寒冷的冬夜,这是一顿能入梦的夜宵。
  梦中,那些堆放在窖子里的山芋,全散开了,它们都被烤熟了,一个一个张着小嘴哈着热气,发出晕红的光,像一个个喝醉了酒的汉子。窖子里暖暖的,溢满喷香喷香的甜气,安静极了。
  空旷的原野上,风吹雪片似花落,世间所有的喧闹仿佛都已尘埃落定,雪渐浓渐厚,视野依然模糊着,远处的山川不见了,近处的梨园变成了白蒙蒙一片。夜幕降临,村庄,沉默而宁静,很快便睡着了。
  只有村庄上空的雪,还热热闹闹地下着,下着……仿佛永无尽时。
其他文献
西乌珠穆沁旗的秋季  西乌珠穆沁旗的秋季  撵着割草机来了。还有那么隆重的风  正从云彩中抽出黄丝  把牧草和自己裹在了一起  它们越抱越紧  来过的人都说  草垛是上天亲手给劳作者  摘下的星星  我也是秋风唤过来的  心中揣着一个捡拾阳光的人  我早就看见苏和聪明的绝顶  正在反射太阳的光芒  我想象着,如果把他  像草垛一样抱紧  这个冬季和今后的冬季  我们会有多么温暖  我们如果  住进
期刊
传统的九寨沟,叫做“和约九寨”。作为一个外来词,“九寨沟”三个字显得极其简单而直白,远没有它所代表的奇山丽水那样内秀、丰厚。  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时间跨度里,山海更易、岁月流转,天地造化的巨手打磨出一颗风光宝石,镶嵌在岷山深处南缘。亿万斯年,它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直到人类来临之前,它熠熠闪耀的光华辉映着拂照它的天风云影,温暖了伴邻它的禽鸟走兽,孤芳自赏,遗世独立。  同样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古人类何时
期刊
一片黑暗,让湖水之上的红船波澜不惊  在一切噪音之上  一种宁静的蓝被一轮红日翩然掀开  浪,又一次托举  那烛光像一只雄鹰  它将光明的星星之火迅速扩展  一切火焰随之有了震撼的力量与重量  这是一艘举世罕见的红船  它的风帆  至有一群纯净无暇的白鸽为之展开  光的投影从我头顶掠过  我的卑微或渺小  依然保持著那颗积极向上的初心  那铿锵节奏将我们的全部力量  浇筑成一座又一座丰碑  一个闪
期刊
故乡的雨雪,在我心头  离开故乡来到异乡  就有了一段乡愁  才认异乡作了第二故乡  又朝第二异乡奔赴  一生都在旅途  世間有多少车站码头  一个站点绾下一个硬结  结绳上的乡愁多得数不清的时候  我就横下心来哄自己  说我从未离开故乡  故乡的雨雪,在我心头  乡愁是一种莫名的痛  乡愁是一种莫名的痛  痛了这么久也不见缓和  父母不在,没了归途  故园丛生的杂草,已互不相认  就连可靠的青山
期刊
深秋记  发黄的线装书被一页一页拆散  河水越走越短,你的裙子  颜色越来越深了。树们选择了放弃  我牵挂的雨变成了薄凉的信纸  那些谜一样的表述常常令我晕眩  继而绝望。雪花有着六角形的船舵  可以调整一个村庄、一只鸟和一颗心的走向  我老是在背风的地方等待  守候掌纹一样的幽径,满脸的胡須  和胡须中的感伤被寂寞喂养  夕阳里,你的嘴唇曾经鲜如浆果  现在,月光被你影子般的落叶割伤  而我的手
期刊
初夏,应朋友之约,去拜访慕名已久的国家级非遗羌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国芳。  从成都乘车西出,经都江堰进入阿坝州境内,沿岷江河谷溯流而上,约半小时车程便到了汪国芳老师居住的地方——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簇头寨。  绵虒镇羌锋村簇头寨有“西羌第一村”之称,一九九七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此做社会调查研究,被这里古朴的羌族民居、典型的羌族碉楼、浓郁的民情风俗、精美的羌族刺绣、热情奔放的羌族歌舞所吸引,所
期刊
期刊
这场初雪在半山腰扭捏徘徊了一个多月,才磨磨蹭蹭地把触角伸向河谷。  顶着寒潮出门的徐一一,急于靠食物的热量来温暖冻僵的身体。钻进一家新开的快餐店,觅了个靠里的座位坐定,环顾一番,这个不小的店面只有两个店员,经营得还算井然有序,没有一丝忙乱。细看,每个餐桌上都有一个自助点餐二维码,扫码关注店铺,便可以在手机页面上选择自己心怡的食物。  选定餐食付款,后台得到信息,不到五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就
期刊
期刊
翻过川藏线最高峰嘉措拉山垭口,一路下坡到达定日县,按计划隔天就要到珠峰了,心潮澎湃.从上海一路骑行,两个月的风餐露宿,终于胜利在望,所有的艰辛和疲惫都随汗水一起蒸发,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