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中印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婆罗门教即后来的印度教是印度的思想权威。但中印这两种主流思想的比较并不为人瞩目。中国春秋时期与印度列国时期处于世界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表现在儒家与婆罗门教上,两者都视世界为一个过程,视教育为维护统治的手段,将教育内容分为文化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人格的培养两个方面。同时,由于世界观上的差异,在教育目标上见诸入世与出世的不同倾向,在教育对象上也各具特点。
  关键词:儒家;婆罗门教;中印比较;教育思想
  中印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文明历经几千年流传至今,不可否认,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也影响着不同教育实际的形成和内容。儒家长期居于中国主流思想的地位,而婆罗门教几经流变也一直把持着印度的思想权威。探究婆罗门教与儒家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两国的古代教育。但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诸多因素,我们有关中印思想的比较常常着眼于儒佛之间,而婆罗门教与儒家这两方主流思想的比较却长期受到冷落。本文将从世界观的分析入手,逐步进入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去。
  一、历史发展与世界观建设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古中国,正值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在古印度对应列国时期,瓦尔纳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并开始向种姓制度转化,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士大夫与印度刹帝利地位上升;孔子创立儒家,印度学说形成两大系统:一是沙门诸道,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一是婆罗门系,发展至鼎盛时期。
  世界观是支配一个人从事工作的思想动力,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泉。儒家不迷信天命鬼神,主张身体力行而不是宿命论。认为世界是变化不息的,是“易”的。孔子认为道德是推动历史的主要力量,企图用‘温和’的方法去改良社会。无独有偶,婆罗门教信奉的“三大神”之属性,非常独特地表明了“世界过程”观念:梵天代表宇宙之创造,毗湿奴代表宇宙之护持,湿婆代表宇宙之毁灭。宇宙或世界总是处于创造、护持和毁灭之中。但是“毁灭”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意味着“再生”。这表示婆罗门教所说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生灭不息的过程。但这种世界观是神创论的代表,是唯心主义的,而孔子教育思想的支柱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二、教育目标与教育作用
  受世界观的影响,儒家与婆罗门教在教育目标上也同异并存。儒家《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充分体现了儒家的根本宗旨:“修己治人”。由此可见,儒家的教育目标培养是道德完善的个体,要能培养出一种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理想的主体性人格。[4]婆罗门教追求的是使人们摆脱痛苦,获得解脱,因此它的教育目标都与解脱观念联系紧密。婆罗门教的教育目标在于得到最高的智,达到一种“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所谓“梵”,在婆罗门教中常指一切事物的本体,宇宙的最高实在。如果真正领悟到“梵我同一”,那人对外物的欲望就没有意义了。无欲望就不产生业力,就不会轮回转生,无轮回就无痛苦,就得到了解脱。由此可见,儒家追求入世,而婆罗门则寻求出世的解脱。
  在作用的认知上,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优于政治和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形成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以德治国”的效果。婆罗门与儒家对于教育的看法是相通的,将教育视为维护统治的手段,将婆罗门种姓抬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
  三、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
  儒家的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政治道德两个方面,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则属道德范畴。至于“文”,则是指诗、书、礼、乐等典籍。婆罗门的教育包括传授知识和磨练性格这两大方面,即 “给与学识”和“训诲正义”。在教育内容中,宗教教育占居支配地位, 但也兼顾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在道德教育上,从教育目标就能看出对主体性精神的重视是儒家教育的鲜明特色。中国儒家的“孝悌忠信”是重要的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婆罗门既崇拜自然神灵,又尊敬亡人,要求培养对家庭、社会、祖先、尤其是对文化传统,有负起责任的愿望,正好与之呼应。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两者都有经典教材。儒家要學习六经;婆罗门教要学习《吠陀》经典。除了经典教育以外,儒家还要学习六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自由人格教育。婆罗门也要求学习几何代数、天文星象和文法音韵。
  古代中印教育都包含了等级制的特点。中国“礼不下庶人”,直到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创立私学,将其扩大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带来了知识的解放。在印度,四种姓的教育机会更是极不平等的,只有再生种姓才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婆罗门会接受最优良的教育,刹帝利和吠舍虽需要学习《吠陀》,但程度降低。首陀罗和奴隶是梵天鄙弃的人,因此被剥夺受教育权。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激起了反对吠陀的沙门思潮,佛教诞生。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的学说,具有一定限度的民主性。它对劳苦大众表示关切,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寺庙,使教育面向较多的群众。儒家之于周礼正如佛教之于婆罗门,都对教育做出了改革,发展扬弃了教育方式。
  四、结语
  轴心时代的中印教育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视教育为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将教育内容分为文化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人格的培养两个方面。同时,两者在世界观上的差异,在教育目标上见诸入世与出世的不同倾向,在教育对象上也各具特点。但总体上看,两者的教育思想都依托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等级规范,与各自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都重视精神培养,注重方法与途径的有效性与多样性,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N}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N}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63页.
  [3]《世界各大宗教在世界观上的相通》何光沪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第45页
  [4]《古代印度教育述论》关松林 《教育评论》199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在目前电力配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终端这种设备的应用非常方管,因为其能够对实现对电网的全方面监测与控制,而且还能够以远程自动化的方式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从而
期刊
开放式社会扶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倡导扶贫理念、坚持模式创新、实施精准施策,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
在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风景描写.这些风景作为抗战时期文学的素材,以其意识形态的中立性或隐蔽性而能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所接受,成为民族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
期刊
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桩基础既节省了施工工期,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高层建筑高度大,从结构设计角度考虑其基础必须有一定的埋深,高层建
违法分子的窃电行为与供电企业的反窃电措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一对势不两立的“双胞胎”.窃电现象在供用电过程中屡见不鲜,做好反窃电工作应当立足于实际,通过创新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学习情景的了解,明确创建情景的意义所在,为小学数学课堂制定构建有效情景的方法,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为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创建情景提供参考意见,推动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构建对策  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设计,构建有效情景,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该贯彻的理念是注重语文应用,审
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带来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多媒体电教设备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多媒体电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