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连元评书艺术特征以及评书艺术的发展传承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书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曲艺门类,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评书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实现评书艺术的推广与良性发展,重新认识和摆正评书艺术这门曲艺形式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价值是意义深远且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共同编著的《评书表演艺术》教材,从而探究田连元评书的艺术特征以及评书艺术的发展传承。
  一、《评书表演艺术》教材编著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1.《评书表演艺术》教材编著的必要性
  亘古以来,曲艺艺术的教育方式多依靠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评书传承的核心在于严密复杂的拜师仪式,如此重视的师承关系来源于旧社会艺人的现实生活状况。旧社会中的评书艺人们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平台和演出场所,面对评书艺人的竞争,对于没有门户的演员也会产生排挤,因此想要学好评书必须要正式拜师,如果没有师承,门户既得不到同行业人的认可,即使家族里有行内人也必须另行拜师,这是行业内一直未曾变更的规律。传统的拜师方式既是在师父家中长期以往的“熏”,将师父留下的作业背熟并按照师父的风格方式更正演绎,过程结束后被师父带去演出便学满出师。从古到今的评书乃至曲艺艺人都在遵循如此的行业方法与技巧,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曲艺行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匠才”,仅仅掌握的是艺术的诀窍与方法,并不能系统地将学到的知识归纳性地传承与记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革,“师父带徒弟”的传统教育方式将使学艺者仅仅局限于一个门派的演绎风格,片面地学习有关于师父自身的作品和复制师父的表演特点,不仅局限了评书艺术的进化发展,也将使“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艺术目标幻为泡影,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书艺术的大众化普及。不可否认,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最快掌握评书艺术技术技巧的精髓,但这样的“门当户对”的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将会越发显著。客观来说,自古以来优秀的评书艺术家在技巧和理论上都带有共同的特征和方法,科学有效地归纳总结成教材,不仅可以有效推动评书的科学传授方式,同时也将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评书这门传统艺术。
  2.《评书表演艺术》教材编著的现实意义
  曲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这门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门类却没能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搭上现代高等教育的高速快车,在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学科目录上存在着双重缺失,导致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匮乏,创作水平、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滞后、人去艺亡①的困难重重出现……曲艺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于1949年7月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得以确认,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大批曲艺家们都在不同程度推动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的设立。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更是先后两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呼吁建立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将曲艺正式纳入高等教育行列,推动曲艺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曲艺工作者深感曲艺高等教育的重要,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曲艺本科生,并开拓了曲艺本科教育的先河。据统计,至今全国已有8所高等教育院校开展了曲艺本科教育,现如今有多所高校开设了曲艺鉴赏相关课程或开展曲艺研究,并且在曲艺教学实践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例如辽宁科技大学聘任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为艺术学院的名誉院长,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田洁教授主讲的“中国评书艺术”被教育部列为2016年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在教育教学上不仅十分重视曲艺的表演特色和舞台实践,同时也不断探索教学和教育方法的演变革新。为切实加强曲艺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和教材的建设,推动曲艺列入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目录,实现曲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现代社会的科学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曲艺家协会按照教育部学科框架体系的要求编写了一套适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曲艺教材丛书,评书专业教材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田洁共同编著,分别从评书表演、评书创作、评书理论等方面对评书这门艺术进行总结归纳以及概括,极大地填补了评书教育在学术界的空白,对于曲艺学学科建设发展都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二、从《评书表演艺术》教材中探析田连元评书艺术风格
  身为一名声乐专业在读研究生的我,5天之内阅读完了整部书籍,可谓酣畅淋漓受益匪浅,有人说“跨行如隔山”,最初带着疑问和学习的心态拜读完了整本教材,虽然是一本教材书籍,但翻开书籍的那刻起似乎进入了一间评书世界的大课堂,理论总结处精炼概括,作品细节处理处刻画入微,往期的作品音频引人入胜……在知识概念输入的同时又夹杂着实际表演的示范欣赏,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势必使这本教材具有更广阔的受众范围以及传播效应。
  教材中田连元先生总结评书是一种形式上极简单而内涵却深奥的形式,是一种“高台教化”的大众艺术,一种带领观众超越时空展开丰富想象的艺术。以演员一人的形象、形体动作、精神气质、思想文化的修养来带动观众的想象,作为传承千年的“活化石”的评书艺术,田连元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字“说、演、評、博”,作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以及实践经验将评书艺术中的表演元素总结成概念定义,并通过史学资料分门别类地阐释类比、举一反三,资料考证列举上溯到春秋时期周王朝,下延到当今科技时代动画评书的革新。全书也承载着田连元先生对说书人的品、德、艺的正能量解读,如书中说道:“评书表演艺术是一个干到老又学到老的专业。因为评书所要表现的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事。而一个人,穷尽其一生的时间,也学不完这大范围、大领域的知识和学问,只能学至老死,抱憾而止。”田先生对艺术的追求令人敬畏,从精神领域为我们竖起了艺德的标杆,学艺先做人,鼓舞着所有从艺者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正如田先生在书中所说:“评书就是凭借自己对人情世事的理解、是非道德的观念、个人经历和阅历的体会、文化积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去讲述人生故事。这一部分是纯属于自身的一部分,也是事关成败的一部分。”先懂得人生的理才能说好精彩的书,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说书人,这样的评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如书中说道,“在知识文化的探索、求知上,我们永远都要做个学生。”   田先生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在表演评书上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新”字来统称概括。在传统评书的语言上融入当代词汇,化古典为通俗,化庄重为易懂,而且增添了幽默风趣的味道,与时俱进。首先,体现在评书内容上的“新”。书中写到田连元在台北演出时,说到潘金莲的身世,“潘金莲给张大户当侍女,由于其年轻貌美,引起主人的邪心。半夜之时,男主人悄然而至,推门进来,摸到床前。男主人伸手往床上一摸,被女主人抓住手腕给了他一个耳光。男主人逃跑不得,被女主人打了几个耳光后,女主人说知道这叫什么吗?男主人说:不知道,女主人说:这叫色戒!”水浒中说到武松上了景阳岗听到虎啸之后的心理活动:“心想,你可得过岗,你要不过岗你就丢人你就得栽面子!”这样的语言在田连元先生的评书中比比皆是,用当代观众的语言习惯角度表现当代人物,这本身就是内容和题材上的革新,语言词汇与时代接轨融合,这样的表现手法才能更被观众接受。其次,体现在评书处理中的“新”。既是摘取传统评书中的合理部分,对传统评书进行更合理的二度创作。如以田连元所说之《杨家将》为例,传统评书《杨家将》在审问潘、杨案件时,御史寇准都是主观地站在原告杨延昭的立场上,认定潘仁美有罪,但并无真凭实据。为了解决寇准不客观的这一问题,田连元先生在演说《杨家将》时,特意增添一节,讲述寇准下边关实地查证,了解两狼山之战的真实情况,将此情节加入,化缺欠为圆满,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完整。最后,体现在表演形式上的“新”。田先生的评书打破了传统评书表演,动作干净利落、手脚并用、活灵活现,使人目不暇接,更加适用于电视评书这种新的媒介形式。例如:《杨家将》中大破“天门阵”一段,杨五郎把手中禅杖一摆,往空中一扔,然后再用手接住,说道:“贫僧要大开杀戒了!”接着,前弓后箭,步伐站定,左手稽首一掌,右手持扇亮势。正如先生总结道,评书的虚拟表演乃“无中生有,有中生真,真中生美!”
  三、从阅读教材中探究评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整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中国曲协的推动与支持,使曲艺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形式的多样融合,评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将成为文化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第一个将评书引进电视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对于评书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电视评书的逐渐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1985年田先生的评书联播《杨家将》在辽宁电视台试播成功,从此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备受喜爱的幽默派评书名嘴。田连元先生主讲的电视评书《大话成语》,以及由此集合而成的《田连元大话成语》,在荧屏和图书市场上很是火爆。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样化娱乐形式及网络媒体的冲击,评书这门艺术似乎离电视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让曾经把评书引入电视的田连元先生倍感心痛。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将评书艺术的影响范围扩大成为所有评书工作者心中的共同夙愿。首先,我认为应该加强电视媒体自身与评书艺术的融合,扩宽电视媒体表现以及技术的灵活性,虽然1985年评书已经被搬上电视,但在电视节目制作上并无突破性创新,评书艺术与电视艺术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扩展电视评书的影响力,例如东方卫视2018年推出的季播栏目“相声有新人”,天津卫视推出的“相声大会”等,在新时代下推动了年轻人对相声这门传统喜剧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也有效促进了相声新人的诞生。而电视评书在节目的形式以及内容上都略显单薄,电视以及评书艺术的高效互补结合才是电视评书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其次,实现网络媒介与评书的互补共存。对大众来说,评书的收听更多的还是存在于广播和说书馆这样的传统媒介方式,限制了评书艺术的听众范围以及艺术表现的创新蜕变,网络媒介突破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已经成为当代人获取外界资讯的网络终端方式。现今蜻蜓FM、喜马拉雅FM、凤凰FM相继成立,传统电台向移动电台转化,在线听书已经成为了更多人的生活习惯,在网络媒体上听众可以在线收听,也可以缓存下载收听,这样的收听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信息化科技化发展的影响下,载体的快速革新也推动着评书艺术内容以及形式的变革。例如现在具有大量收听群的“有声书”,网络声优主播如雨后春笋般走红在各大网络平台,而有声书与评书的最大区别在于“有说无评”,在专业技能上,单纯的声优主播只会简单讲故事并不具备专业评书演员的专业功底,如果评书从艺者在网络媒介创演中多采用时代化的题材主题,丰富艺术底蕴,突出个性化,彰显“评”的价值特色,将会拉近与网络听众之间的距离,也同样将促使“有声书”这种新的网络表现形式更加立体化,加速评书艺术表现方式的延伸与创新,更好地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听书。另外,拓宽评书的课程普及及基础培训将会良性推动评书艺术的传承。据统计,现如今已有58所高校开设曲艺鉴赏类课程,由于新媒体科技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大学生对评书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可以将评书纳入大学美育中的课程编排,培养对评书艺术的公共认知,积极开展评书门类的大学公选课等。同样,针对少儿评书基础培训,可以从“讲故事”类切入,由于5-14岁儿童并不具备“评的能力”,挖掘少儿曲艺爱好者的说话及讲述故事能力,鼓励并加强少儿曲艺作品的创作,繁荣壮大评书艺术的新生之光。
  《评书表演艺术》教材将会推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走进大学高校教育,培养出更多的评书从业者和爱好者,真正保护好和传承好这门艺术。
  注释:
  ① 参见田连元、田潔 著 《评书表演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漓江渔歌】   百里咧漓江咧,九十九个滩,  九十九个滩咧,九十九道湾咧!     合 百里漓江千重浪,  万千情义水中藏,  几蓑烟雨云比肩,  一叶红帆逐浪扬,  悠悠往事波心荡,  呖呖莺声别有腔。   甲 (白)今天,我要将1944年秋,那个情义漓  江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那一年,  日寇铁骑破湘江,  践踏长沙与衡阳,  孤城桂林声声险。  百姓们,  四顾无助心凄惶,  有心逃
期刊
十九大的进军号吹遍了神州,  举国上下干劲足。  气象万千人欢马叫,  农家个个乐悠悠。  这一家笑得合不拢口,  那一家笑得眼泪流。  这一家正在把钞票数,  那一家平地起基盖高楼。  笑啊笑,笑声不断,  笑声中感谢党的英明政策暖心头。  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不是虚构,  是真人真事我绝不吹牛。  故事发生在蔡甸区张湾街的肖家渡,  三年前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沟。  家家户户穷得滂屎臭,  那真
期刊
4月23日至29日,第三期全國曲艺自由职业者优秀人才培训班在江苏省宿迁市开班。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5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旨在引导帮助新曲艺群体新曲艺组织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创演水平,为新时代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活力。
期刊
应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新加坡曲艺代表团一行9人于5月4日至11日到访吉林省和辽宁省大連市,开展曲艺文化交流。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双方在走访、交流、共同演出中深化了感情,碰撞出了新的创作火花,对“华族同根,文化同源”也有了新的认识。
期刊
名相闻  习仲勋的名字,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传遍了陕北高原。韩起祥作为走村串寨的陕北民间说唱艺术家,对习仲勋的大名早有耳闻。但真正了解习仲勋,还要从韩起祥的一次下乡演出说起。  1946年5、6月间,韩起祥在边区文协说书组林山的带领下,到米脂、绥德一带去说书。一来是为了下乡宣传和开展乡间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二来是普及推广新书,帮助其他盲艺人学唱新书词。韩起祥每次下乡演出,大多由林山带领。  韩起
期刊
5月7日至8日,全国曲协系统深化改革座谈会在兰州召开。中国曲協主席团部分成员、中国曲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各团体会员驻会负责人以及部分基层曲协组织代表、“两新”组织和青年曲艺工作者代表6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坚定了曲协系统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全国曲协系统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能力。
期刊
5月4日至7日,“五月的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首届大学生曲艺周在青岛成功举办。4天时间里,来自全国27所院校的近70名青年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济济一堂,在“全国联盟专业素养提升班(第一期)”中学习知识,在新时代大学生曲艺座谈会上畅谈感受,在三場展演中展示风采,凸显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在曲艺创演、曲艺理论研究、曲艺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才能。5月5日,中国曲协赴山东胶州举行了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走进胶州新
期刊
4月25日,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据悉,本次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以“共同传承、共促发展、共享荣光”为主旨,将于2019年9月11日至14日在南安市举办,届时3场不同主題的曲艺专场展演将为两岸观众奉上曲艺的饕餮盛宴。
期刊
5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山东聊城大学举办。中国曲协负责人、当地领导以及來自全国38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曲艺教育负责人和从事曲艺表演、创作、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会议,再次吹响了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的“集结号”。
期刊
5月16日至17日,第三屆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在重庆万州大会堂举办。来自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余名演员,为当地群众献上3场共26个各具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优秀曲艺节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