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时代,信息化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一支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必然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已逐渐被提上日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呼声极高的热点。“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本学期举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为契合点,主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存在问题
  历经多年,传统教学模式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愈发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与不足。如何克服弊端,引导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向新世纪信息化下的创新合作型人才转变呢?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顺理成章地成为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良方,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被看做是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一个过程,各项相关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如何呢?
  近日,借助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我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情况进行了粗浅的探究。可以说,在本次优质课竞赛中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对课程整合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纵观整体,仍然只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最初课程整合层面上,存在诸多的潜在问题,我经过整理、归纳后,在此略加分析。
  一、误把加入信息技术简单地等同于整合
  有些教师对于整合的内涵认识肤浅,错误地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就整合了。他们一味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其课堂上的一种手段、一个点缀,甚至有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之嫌,在看似热闹的背后往往脱不开穿新鞋走老路的俗套。
  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在于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仅仅是演示交流的工具,只有当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其及时地获取信息,将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表达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整合的过程中迷失了学科实际特点
  有些教师盲目赶场,不分学科、内容,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甚至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与图片强加于教学中,不仅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违背了本学科的教学初衷。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过于拘泥于形式,将本该服务于课程的教学变成服务于信息技术,这恰如削足适履,效果自然是不会好的。
  整合不仅要有利于教师教,更要有利于学生学。因此,整合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各学科的实际特点,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三、课程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之争混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填鸭式地被动接受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造成创新合作型人才缺失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中欲先改之而后快的一个方面。
  虽然很多教师充分利用所制作的课件,较好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成功地辅助其突破了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但终其而言,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并未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没有从本质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另外,某些教师过多地让权于学生,以致变主体回归为放任自流,弱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不但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而且可能导致学生主体极端化的出现。
  课程整合在于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过程转化为“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引导”过程,过多不及均不合理,而适度的成功在于多次的尝试及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
  四、整合深度基本上仍停留在媒体观上
  整合中,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树立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的意识,他们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基本上停留在用课件“播放”或“呈现”內容的层次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常常考虑如何教学生,如何制作一个能帮助我们教学的课件,却往往忽略学生也是一个自立的群体,也具有自我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建构主义认为,长期的“重教轻学”,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症结所在。
  五、学科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及意识不到位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有在竞赛课期间,才赶鸭子上架,忙成一团。而不论从课件制作方面,还是在竞赛过程中都暴露出教师们自身信息素养和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懂得如何制作课件、面对计算机的突发事件茫然无措的教师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培养其信息素养。
  要改变学科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及意识不到位的现状,仅强调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的技能培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唤起教师对课程整合的整体意识,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做到真正到位。
  虽然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必定伴随坎坷与迷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绝非一朝一夕,更非一劳永逸之事。
  只有扎根于具体的学科课程,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生长的现实土壤。唯有如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支教育教学中的奇葩才会靡开靡新,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昌曙平.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电教,2004(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11(2).
其他文献
该文根据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对空中真实飞机目标的飞行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高分辨力雷达通过“距离维检测”可提高其反隐身目标能力。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对他们当前学习和今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敏捷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某些信息技术教
假葡萄的根、茎、叶均可药用.利用药材的性状、组织构造特征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对假葡萄的鉴定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 要: 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进程。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我们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也起着重要作
会议
文章详细介绍了外山三法遥传感气功治疗青少年假弱近视的方法,及疗效.
本文根据数理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结合陀螺定向的具体实践,对陀螺定向中涉及的有关参数估计问题作了较全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