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联盟:给语文课外学习的别样洞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g1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短短的几年时间,电脑迅速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上网已在学生中成为一股热潮,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了网友,学会了聊天。这引起了许多老师、家长的种种担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会不会结交了品行差的网友?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它、理解它、运用它,就能充分发挥它的存在价值。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喜好,充分利用网络上的QQ平台,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组织他们进行语文课外学习。学生兴趣浓,学习勤,收效好。这对于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学生的课外学习更有效”的我,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QQ群组:志同道合乃为友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岁月悠悠,过了几千年,重温此言,仍然沁人心脾。学生如能交到益友,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合作学习语文,我在班级里,根据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喜好,以优秀学生牵头,组建了多个QQ群体,以此带动班级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学习交流。同学们感到这种学习方法很新鲜,又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课外学习语文兴趣高涨。
  “小书虫”QQ群:将爱好读书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开展相关的读书主题活动,在QQ上及时地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预约交换图书,实现资源共享,并带动班内外更多的学生读书。
  “小诗迷”QQ群:该群体的主要活动内容是背诗、赏诗、写诗。在QQ聊天时,他们或背诵相关题材的诗,看谁知道得多;或对某首诗进行欣赏和分析,体会其意境;或用笨拙的文字自己写诗,然后进行交流。
  “小记者”QQ群:将校内外发生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事互相交流,然后写稿、审稿、定稿,并积极向学校的广播室和各种报刊投稿。
  
  二、QQ新闻:天下大事皆留心
  
  在我们的班级里,是否出现这样的一类学生:他们只知道啃书本,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他们对课本、辅导书、练习册、考试卷等大张怀抱,却拒绝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非正业之物”,久而久之,成了孤陋寡闻的书呆子。
  清代的魏源曾说过:“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书本的知识,还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QQ新闻,为学生了解天下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只要你打开奥运会新闻页面,奥运会的报道尽收眼底:《萨马兰奇:中国再办奥运会至少20年后,上海最有可能》……浏览这样的报道,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又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三、QQ聊天:千言万语话灼见
  
  弘一法师曾感言:“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有了QQ,学生利用它在自己的群体里聊古诗、聊新闻、聊写作、聊生活……他们或讲述着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提出自己处理问题的“拙见”,或高谈阔论时事,有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抒不完的情。
  如学完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我布置了三个话题,让学生们在QQ上聊:(1)聊《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2)聊《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3)聊作者施耐庵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网上在线阅读《水浒传》,了解施耐庵的创作经历,然后我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在QQ群上聊。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梁山好汉的形象丰满起来,对书中的精彩故事清晰起来……达到了以一篇课文引导学生读一本名著的效果。
  学生学会了利用QQ聊语文,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遇到难写的文章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遇到好词佳句可以与其他同学共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交际能力。
  
  四、QQ空间:半亩方塘书心声
  
  “文章之始,多缘实用。”QQ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明净的半亩方塘。尤其在“写日志”标签下,设置了“近期文章”、“个人日记”、“滔滔心情”等栏目。学生可以在“近期文章”里发表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好友去分享:可以在“个人日记”里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可以在“滔滔心情”里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写有目的,写有兴趣,写有成效,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提高。
  而QQ空间中“自定义”板块的“风格设置”、“布局设置”、“模块管理”等栏目,则能锻炼学生的版面编排能力。学生都有求美的心理,他们都努力把自己的oO空间装扮得漂亮些。这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让他们明白QQ空间不仅仅要追求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内涵。什么样的QQ空间是最美的?别人读了你空间上的内容,能受到感染,获得启迪,明白道理才是最美的。
  方式一换则境界大开!难怪有学生说:“上QQ学语文,是一种享受,我越来越喜欢在课外学习语文了。”QQ联盟,给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带来了别样洞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走向兴趣语文、生活语文、精彩语文。
其他文献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为何会出现以上的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使作文教学朝着激起学生表达欲望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最终写出真情实感。    一、走近生活,引发情感    美学家罗丹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有人说:“生成使课堂更加美丽”,还有人说:“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在逐渐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将成为教师的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一、精心预设巧织锦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周密的预设,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
有很多人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应充分给他们写话的自由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让他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让他怎么写,能写多少,就让他写多少。但是笔者认为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如果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就不知到底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写话兴趣很难持续,甚至有可能枯竭。所以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引导他们睁大眼睛审视,竖起耳朵倾听,敞开心灵感悟,抓住一切可以写话的材料用心加以点拨、指导,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1
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问学生,“6 6 6 6”等于多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用加法计算,因为乘法还没教。这时一位戴眼镜的男学生自己站了起来,还很得意地说:“四六二十四。”这位老师一下子愣住了,看了他一眼说:“××说得对吗?我们待会儿再讲,先打个问号吧!”刚才那位很有自信的学生扶了一下镜框无趣地坐了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越位”的学生。那么这些“越位”的想法、回答是不是就要被“封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感,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同时,赋作文教学以生活为载体,让孩子敞开灵性的大门,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一、激
一、谈话导入,资料激情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查阅了一些资料。相信你们对法布尔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他写了一本书《昆虫记》,共十卷,全世界有名呢!  生:我知道法布尔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上过正规学校,靠自学成才的,后来还考上了硕士学位。  师:你还知道他的身世,真不错!  师:是呀,法布尔的一生是与昆虫
低年级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今后说话及写作的基础,如何使他们通过语言关,是许多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愉快教学理念的启示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充分让他们亲自感受,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进而调动其通过自己的头、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听、说、看、想、读、做等方式,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将愉快教学渗透在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上,加强语言训练。    一、
这天,我与孩子们愉快地品读着张晓风写的抒情散文《我喜欢》这篇课文。  课即将结束,看着孩子们那意犹未尽的眼神,我心里不由一动,不如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小小的散文,于是,便轻声说道:“看来,大家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呀,那么,能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吗?”话音刚落,黄旭东同学就举起了手,说:“我喜欢它,因为这篇课文的结构很特别,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的,这应该叫做排比段吧!”我赞许地点了点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好,单纯地靠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并有效利用,从而推进家校共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注重引导,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