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粟裕指挥作战的第一件事说开去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熟知的一代战神粟裕,每次指挥大的战役或者小的战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地图前神情专注地摆兵布阵。地图里面有地形、敌情、我情,他常说:“不谙地图,无以为宿将”。
   联想到近期发生的郑州洪涝灾害、南京禄口机场新冠疫情外溢,我们不得不问一声:郑州暴雨前,气象部门数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前,几个城市的国际机场已遇到过类似感染情况,有关领导为什么没有像粟裕那样预判“敌情”“摆兵布阵”呢?
   战争年代做好“第一件事”就能无往而不胜,和平时期做不好“第一件事”则会付出惨痛代价。一次战斗打响前,侦察员向粟裕报告情况,粟裕忽然问:“那个村子有座石桥还在不在?”侦察员大惊,首长怎么知道的!其实,粟裕对这一带的地图、地形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孟良崮战役结束时,各部队纷纷上报战况,报上来的歼敌数量比整编74师的实际人数少了700多人,粟裕特意命令继续搜索隐蔽的山沟,果然在山沟里发现了漏网的700多人,消除了重大隐患。反观当下,有的领导上任后“第一件事”不是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而是坐听汇报,一旦灾难来临,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如果各级领导都能够以人民利益和群众安全为导向,把工作做得实而又实,把责任落实到“神经末梢”,就会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无论是过去的指挥员,还是现今的领导干部,面对突发情况,都要有逆境中的勇敢,困境中的智谋,绝境中的担当,险境中的胸懷。这是衡量指挥层次、领导魄力的重要标志。战争年代的粟裕做到了这些,才成为当之无愧的战神,和平年代的领导干部做到了吗?
   所幸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灾害得以战胜,疫情得到控制。痛定思痛,如何有效解决某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问题,值得一些地方党政机关深刻反思。
其他文献
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新四军五团史》首发式于2021年1月22日在南平市建阳区建阳宾馆召开。   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王秀岚主持会议,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赖贞明致词,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杭玲作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会上,武夷山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党史专家、《新四军五团史》主编张金锭介绍编撰情况。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鄭启翔代表福建省新四军研
期刊
新四军第一师讨伐李长江部以后,因为敌情危重,部队以营、连、排分散开展游击战,部队上下联络主要靠通信员送信,可此时由于大刀会的封锁,我们有时派一个班都无法将信送出去。   大刀会原是一个群众性的帮派组织,此时却被日伪利用来阻碍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 1941年春,苏中闹粮荒。大刀会首先从东台、如皋这些地方开始闹起。大刀会到一个村裹挟一个村,到处煽动群众并公开宣称要赶走新四军。这个组织发展很快,闹得最
期刊
“老虎团”是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的赞誉,团长是刘别生。我曾是“老虎团”的一个兵。   我从小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1941年1月,我16岁,从地主家跑出来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一营一连连部当通信员。二旅四团经过整编变成了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就是后来的“老虎团”。   1941年春到1943年夏天,是抗日战争最苦的阶段。日軍在军事上不断进行“清剿”“扫荡”,在
期刊
那时候,现代京剧《沙家浜》正在全国走红。夏光到上海出差,战友送他一张戏票,他看得入迷,看得恍惚:郭建光是谁?1982年5月,谭震林在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上,对着麦克风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夏光大名,从此远扬,可他却说“戏剧中的郭建光是新四军指挥员的一个缩影,而我只是沾了一个‘光’字。”   为追寻夏光,我来到沙家浜,考证夏光对郭建光
期刊
1944年8月25日,浙东沿海大鱼山岛发生了一场浙东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惨烈战斗,面对优势兵力和装备的日伪军海陆空疯狂进攻,40余名新四军指战员坚守阵地壮烈牺牲。这就是被誉为“海上狼牙山”的大鱼山岛战斗。  抢占大鱼山岛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相继开展大反攻。同年2月,新四军军部要求浙东“加紧沿海至岛屿工作及游击战争,求得控制这些岛屿”。浙东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部署实施巩固浙东沿海、抢占城市
期刊
1942年的年底,天长到扬州这段公路中间的卢龙镇来了几个陌生的拣粪农民,他们缩着脑袋在寒风中向着日伪军据点慢慢走来,一边在地上找着人粪狗粪,一边东张西望。   这个据点是日伪军刚刚建立起来的,他们企图以此来保证天扬公路交通运输的畅通,加强军事行动。他们派驻了一个中队的伪军在此把守。这些伪军常常出来抢劫当地百姓的财物,扰得百姓不得安宁。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六团想拔掉卢龙镇上的这颗“钉子”。   这几
期刊
我的父亲张志良,江苏无锡人,1929年10月25日生,8年前因病去世,享年83周岁。父亲在世时,经常与我聊起他的故事,尤其是他一生当过3种兵的传奇。  地下情报兵   父亲参加革命纯属生活所迫。我的奶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困难,营养不良,父亲长到十几岁时个头还很矮力气又小,干农活自然不是把好手。18岁那年,父亲跟着一位邻居到大上海找工作谋生。父亲找了好几家作坊想当学徒工,但人家
期刊
1945年7月21日晚,夜色越来越浓。驻地熄灯后,方明照例查岗。他走出房屋,天空中几颗星星使得黑暗中有一丝光亮。方明向着大门走去,没走多远,一个哨兵喝问口令,方明耳朵受过伤,听力下降,未能及时回令。一声枪响,方明应声倒地。这一枪不偏不倚,正中要害部位,方明不幸牺牲,时年24岁。   方明是江苏省灌云县响水口(今响水县城东园街)人,192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殁,母亲带着他和弟弟过着忍
期刊
1927年4月6日清晨,大批军警包围了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一群警察和宪兵拥着工友阎振山闯进了李大钊所住的房间。李大钊正在伏案办公。一个特务指着李大钊问阎振山:“他是谁?你认识他吗?”阎振山摇了摇头说:“不认识。”侦缉处处长吴郁文阴冷地说:“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被捕了。  22天后的4月28日上午11时,军阀张作霖组织成立的特别法庭公然宣判李大钊死刑并立即执行。当天下午
期刊
汤永伟原任太华镇党委副书记兼副镇长、镇人大主席,现任江苏省宜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太华分会会长、太华镇老年协会会长。近年来,经过汤永伟的努力,红色文化已成为太华乡村旅游的新亮点,汤永伟被群众称为太华红色文化的传薪者。   擦亮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名片   太华镇处于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境内山岭高峻,竹木披岗,物产丰饶,景色天成,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和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