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当过三种兵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张志良,江苏无锡人,1929年10月25日生,8年前因病去世,享年83周岁。父亲在世时,经常与我聊起他的故事,尤其是他一生当过3种兵的传奇。
  地下情报兵
   父亲参加革命纯属生活所迫。我的奶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困难,营养不良,父亲长到十几岁时个头还很矮力气又小,干农活自然不是把好手。18岁那年,父亲跟着一位邻居到大上海找工作谋生。父亲找了好几家作坊想当学徒工,但人家看父亲矮小都不愿意留用。正是因为父亲个头矮看起来岁数小不引人注意,上海地下党组织让父亲帮着传递一些信件、情报,并且给父亲一些报酬。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父亲学会把情报塞进菜包子或者窝窝头里传出去;还自创了一个方法,把情报贴在大膏药上粘在肚脐上,来蒙混把守城门的国民党官兵的例行检查。
   在传送情报中,父亲逐渐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他很卖力地干活。一年多时间里,他为地下党组织及时传递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而且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后来经人介绍和考验,在1949年3月被发展为一名共产党员。无锡、上海解放后,父亲先后参加了无锡和上海的军管工作。父亲因为小时候念了一点私塾,当时的毛笔字写的还很不错,1951年被上海军管委保送进入解放军(上海)第三汽车学校学习汽车驾驶,成为一名军官学员。
  抗美援朝兵
   1952年秋,父亲和解放军第三汽车学校一大队三区队所属100多名学员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当时是10月下旬,父亲与其他学员乘坐特急专列(客车与货车混合),除因用餐补给的车站暂停外,昼夜不停急速北行。自上海出发,经徐州、天津、山海关、锦州到辽阳站下车,暂住北大营。随后,父亲和战友们驾驶着运输车途经鞍山市到安东市(现丹东市),10月底开过了鸭绿江上的大铁桥,进入朝鲜战场参加第四次战役的后勤运输保障工作。
   出发时父亲已经是主驾驶了。他的副驾驶是个山东兵,没有学过理论也没有驾驶经验,父亲就手把手教他实战驾驶经验。在敌机狂轰滥炸、低空飞行扫射的情况下,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学会坚持在夜间不开灯行车,十余次夜间冒险运送前线作战部队的所需物资。由于战场险恶,再加上路况不好和敌机干扰侦察,有时只有百十公里山路,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要连续开几天几夜才能到达,困了累了就在车里打盹。常常是好几天不能下车,腿脚浮肿、体力不支,但没有一个退缩。
   父亲说,有一次他们驾驶的卡车前挡风玻璃被敌人飞机的炸弹碎片击中,顷刻间,挡风玻璃稀巴烂。碎玻璃把父亲和副驾驶助理的脸、手都擦破了,他们简单包扎处理了一下继续前进,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驾驶6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运输任务。那一次父亲荣立二等功。由于常常夜间开车,有好几次父亲亲眼看到战友驾驶的车辆掉入大山深沟里,瞬间车毁人亡……
   父亲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回国时还荣获了金日成勋章。
  北大荒农垦兵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父亲随部队回国被安排在北京解放军某部任连级助理员。1954年底,他积极响应号召,报名成为王震将军所属部队第一批开垦“北大荒”的军人,转战到位于穆棱河畔完达山南麓三江平原。
   父亲从大都市来到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东北三江平原,住四面透风的帐篷,吃冰冷干硬的馒头。父亲那一代戍边的农垦人用汗水甚至生命开垦建设出如今美丽富饶的黑龙江牡丹江850农场,而后又负责带队开垦当时属于黑龙江的呼伦贝尔巴克西农牧场。如今,当年的“北大荒”早已成为“北大仓”。父亲一直记得王震将军的诗词:“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这段历史是父亲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光!
   父亲年轻时从来没有好好过个生日,这也是当时的环境与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我小时候记忆中的父亲过生日那天,母亲总会亲手为他做上一顿鸡蛋面条。面条是母亲亲手擀的,一家人就这样简单地分享美食分享快乐。我们全家永远忘不了1976年那一年父亲的生日。
   1976年10月下旬还没入冬就开始下起鹅毛大雪,山路早已经被封了。当时场部机关所属几百口人的口粮供应不上,唯一的一条电话线路也断了,和外界失去联系。父亲主动请缨,带着6名武装民兵步行到几十公里外的边防部队求援,许多干部及家属都来为父亲他们送行。记得母亲含着泪对父亲说:“过两天是你的生日,记得一定安全回来,我和3个孩子等你一起吃手擀面!”那一刻,父亲的眼睛湿润了,因为谁都难以预料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路难行不说,大雪封山后就是狼群出动最猖狂的时候,它们会整群整群地出来觅食。那次父亲和几名民兵不但带足了枪支弹药、手电筒,还带着鞭炮、火柴、红布等对付狼群的物品。
   10月25日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父亲他们终于赶着部队的马车把粮食运回来时,整个农场沸腾了,我们家更成了欢乐的海洋。许多邻居来帮母亲擀面条,一些干部和家属都来争着喝一口热面汤、说一句暖心的话。憨厚的农场人也只能用这种简单而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记得那次,父亲破天荒地喝了老百姓带来的烈性白酒,不胜酒力的父亲很快就酩酊大醉,把火炕吐得一塌糊涂,梦里还不停地说:“狼群来了,兄弟们不怕,先毙掉那个头狼,就是那块头大的……”
   平凡的父亲,传奇的人生!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他的正直、严谨,更让我感悟一生,受用一生!
   (淮安市清江浦区老促会马鳳春整理)
   (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这天,也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铁军》杂志编委会原主任高德正入党71年的日子。第二天,也就是7月2日下午13时,高德正同志走完了他89岁的辉煌人生,他是在幸福、满足中闭上双眼的。   高德正同志任沙洲县委书记时,正值拨乱反正,他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号召大家理直气壮抓钱,聚精会神致
期刊
踏着沉重的步履,走进古朴庄重的苏州革命博物馆,俯身注视展柜内那颗已是凝结陈年旧血且早已被岁月的利齿咬噬得凹凸不平的子弹头时,我的眼前不禁展现了开国中将刘飞当年在江阴顾山反击“忠义救国军”疯狂围剿袭击时的一幕惨烈景象。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一支队老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 “江抗”二路)的番号,在战将叶飞率领下,日夜兼程,挺进东路,一路所向披靡,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谁知“江
期刊
谭启龙胜利不忘患难与共的故人   1949年5月3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解放杭州。4日晚,第三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率七兵团部进入杭州。5日晚,七兵团政委谭启龙率南下干部团进入杭州与谭震林会合。5月6日,新的浙江省委成立,谭震林任省委书记,谭启龙任第一副书记。   紧接着,七兵团二十二军跨过钱塘江,在坚持四明山斗争的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的配合下,解放了浙东大地。谭启龙,这位曾在抗战时期担
期刊
詹大南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抗战时期,他救过徐海东大将的命,两人结下生死之交;平津战役他切断了平张线,导致傅作义的主力被分割,最终为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伏笔;抗美援朝时,他率部血战5昼夜,全歼大名鼎鼎的美军王牌“北极熊团”。这也是志愿军唯一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经典战例。“北极熊团”的团旗,如今仍存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 ——题记  与徐海东结下生死之交   詹大南1915年出生于安徽
期刊
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新四军五团史》首发式于2021年1月22日在南平市建阳区建阳宾馆召开。   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王秀岚主持会议,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赖贞明致词,南平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杭玲作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会上,武夷山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党史专家、《新四军五团史》主编张金锭介绍编撰情况。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鄭启翔代表福建省新四军研
期刊
新四军第一师讨伐李长江部以后,因为敌情危重,部队以营、连、排分散开展游击战,部队上下联络主要靠通信员送信,可此时由于大刀会的封锁,我们有时派一个班都无法将信送出去。   大刀会原是一个群众性的帮派组织,此时却被日伪利用来阻碍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 1941年春,苏中闹粮荒。大刀会首先从东台、如皋这些地方开始闹起。大刀会到一个村裹挟一个村,到处煽动群众并公开宣称要赶走新四军。这个组织发展很快,闹得最
期刊
“老虎团”是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的赞誉,团长是刘别生。我曾是“老虎团”的一个兵。   我从小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1941年1月,我16岁,从地主家跑出来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一营一连连部当通信员。二旅四团经过整编变成了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就是后来的“老虎团”。   1941年春到1943年夏天,是抗日战争最苦的阶段。日軍在军事上不断进行“清剿”“扫荡”,在
期刊
那时候,现代京剧《沙家浜》正在全国走红。夏光到上海出差,战友送他一张戏票,他看得入迷,看得恍惚:郭建光是谁?1982年5月,谭震林在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上,对着麦克风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夏光大名,从此远扬,可他却说“戏剧中的郭建光是新四军指挥员的一个缩影,而我只是沾了一个‘光’字。”   为追寻夏光,我来到沙家浜,考证夏光对郭建光
期刊
1944年8月25日,浙东沿海大鱼山岛发生了一场浙东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惨烈战斗,面对优势兵力和装备的日伪军海陆空疯狂进攻,40余名新四军指战员坚守阵地壮烈牺牲。这就是被誉为“海上狼牙山”的大鱼山岛战斗。  抢占大鱼山岛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相继开展大反攻。同年2月,新四军军部要求浙东“加紧沿海至岛屿工作及游击战争,求得控制这些岛屿”。浙东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部署实施巩固浙东沿海、抢占城市
期刊
1942年的年底,天长到扬州这段公路中间的卢龙镇来了几个陌生的拣粪农民,他们缩着脑袋在寒风中向着日伪军据点慢慢走来,一边在地上找着人粪狗粪,一边东张西望。   这个据点是日伪军刚刚建立起来的,他们企图以此来保证天扬公路交通运输的畅通,加强军事行动。他们派驻了一个中队的伪军在此把守。这些伪军常常出来抢劫当地百姓的财物,扰得百姓不得安宁。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六团想拔掉卢龙镇上的这颗“钉子”。   这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