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型的班集体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创新能力培育》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征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要尽可能的使受教育者切实增强创新精神,育出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感情智力、创新技能等能力全面培育发展。
  关键词 创造型;天赋力权;敏感性训练;盲目性
  
  我从事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先在农村基层中学任教八年,后调到合浦县廉州中学任教,其间所担任的班级曾被评为北海市先进班集体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的先进班集体。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如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如何弘扬创造精神,培养创造人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1 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
  
  中小学优秀班集体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我认为,作为一种区别于其它类型的新型班集体,创造型班集体应该具有鲜明的组织特征。
  1,1首先是班集体的目标的特征。班级成员应该有一致的目标追求,这是班集体的重要特征。创造型班集体应高举创造的大旗,引导全体学生按照创新人才的要求来调整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向,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不是某些人的“天赋权利”,“创造”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本质特征。
  1,2其次是班集体的价值特征。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价值观,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我们必须关注它的主导价值,因为主导价值直接影响到班级舆论的形成、班风的建设,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无疑,创造型班集体的主导价值观是创造,以及想创造、能创造、敢创造为荣,以死记硬背、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为耻,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
  1,3再次是班集体的行为特征。创造型班集体不应该以组织“压服”个人,应该采取民主决策、参与决策、个性化决策等决策方式。因为创造在多数情况下是个性化的、个别的,甚至是偶然的,标准化、团体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心理。
  1,4最后是班集体的情感特征。创造型班集体的情感特征是彼此相悦相容,每个学生都为身在这个“理想家园”中而感到满意。聪明的班主任应该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接纳各种个性的学生,让所有才识的学生尽快成才,让学有余力的人自主发展,让不同个性倾向的人都能得到关心、照顾。
  
  2 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发展
  
  创造型的班集体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有序的、动态的有机体,要促进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发展,当前必须着重认识和了解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更新文化观念,走出对创造的认识误区。来自心灵深处的消极文化观念和认识误区对教育改革的阻力是很大的。比如,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考试文化,便是危害我国教育最深的传统遗产。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近百年,不过非常遗憾地,科举文化未因此断绝,它以学业成绩至上的方式,严重地扭曲了整个教育的目的与理想,已经成为许多班主任推进素质教育的无形阻力,成为创造型班集体的障碍。
  2,2开展“敏感性训练”,克服组织发展的阻力。建设创造型班集体涉及到班集体的目标确立、组织结构调整、规章制度的制订等诸多方面,在创造型班集体创造过程中,人际关系会有较大变化,学习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为了消除学生之间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可能出现的抵制,可以采取“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这种训练能增强本身对他人情感的表达方面和敏感度。通过注意本身和别人的感情流露,提高观察创造行为的后果并从中获取教益的能力,增强理解创造情感的能力和技巧。
  2,3发扬班级民主,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应该精心创造适宜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精神环境。托兰斯研究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人才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此,班主任应该变革班级管理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经把领导方式分成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认为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与士气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民主型是最佳方式。因而,发扬班级民主对创造型班集体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2,4强化组织诊断与治理,实现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型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出现问题、偏差不奇怪,这就要求在组织的不断诊断中来不断完善。
  2,5发挥班级的链接功能,开创“绿色生态教育”。不要过分夸大创造型班集体对促进儿童创造心理生成的作用,班级再好,毕竟很小,班主任要善于将班级与大自然、大社会链接起来,开创“绿色生态教育”。以多维系统和协调发展的观念来看待人与人、人与环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凡是能促进学生创造心理的发展资源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一定要善于将它们挖掘出来,为班集体建设所用。
  2,6及时转换角色,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在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发展上,班主任起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他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及时转换角色。创造型的班集体呼唤创造型的班主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班主任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总之,创造型班集体是发展着的生命体的集合。我们现代教育者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打破陈旧的观念。培养创造型的班集体,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输送创造型的人才,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当今教师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同时又体现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理念。通过改变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拉近师生距离、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对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能双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学困生;数学作业;习惯培养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困难往往是由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造
期刊
摘要 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加上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上的人才。本文从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情感教育这个角度,探讨了一个具有普通性的问题,即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理教育。具体做法是:①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②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的因素。④语文训练将情感教育融汇贯通地寓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作者希望每一位教师,在学科教
期刊
摘要 对于师德,在读书时已有耳闻,老师在讲台上念叨着“教师的心,应是一颗明亮的星”,当时对这个含义没啥理解,更谈不上体会。工作以后,才知道那是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及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崇高的职业道德及师德修养对于一个教师是多么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师德风范;相互尊重;职业道德;师德修养    我参加工作已经快17年了,自从走上教育这工作岗位,耳边就常听到教师“职业道德”、“
期刊
摘要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单亲家庭孩子,在学会感恩父母亲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朋友、感恩集体、感恩人民、感恩祖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孩子;感恩教育;急不可待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很多
期刊
摘要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起其所属群众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开发。  关键词 培养;行为;积极引导;强化    未来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责
期刊
摘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关键词 构思新颖;激发;兴趣;巩固练习;提高;兴趣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
期刊
【摘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具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方法;素质教育;激发积极性Enhanc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urses quality of teaching method
期刊
摘要 在我们教育界,有句名言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绝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武而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要老是希望学生积累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些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更应该多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尽
期刊
摘要 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疾病也日益增多,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国民卫生保健事业的需要,因此,医学模式迅速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卫生。  关键词 心理卫生;身心健康;重视;情绪;性格;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潮流汹涌澎湃,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疾病也日益增多,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国民卫生保健事业的需
期刊
摘要 要把心里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研究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中融合和渗透心里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这方面的课题探索和成果推广,使各育渗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关心;鼓励;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认知方式、智力水平、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我们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去规定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