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教学方法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崇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气氛,并把情感和爱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强调学生在兴趣和愉悦的情境中自由地学到知识。地理教学有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共大家参考。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難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二、注重问题的创设。
  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坚持不很长的特点,采用提问题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考,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讲述地震这一内容时,以大家所熟悉的前几年发生的5.12大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逐一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还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学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课下来,从反馈回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以插图抛砖引玉。
  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停留在欣赏画面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也就是说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认识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积累。
  四、适当设置游戏。
  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要在学习中创造一种形成动机的气氛。地理学这门学科,知识包罗万象,各种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方法须不断更新,否则,就会使课堂上的40分钟枯燥无味。游戏课就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获得知识。
  例如,在中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内容讲述时,把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4个知识点,分别由4个组来承担,每个组负责一种地形区,并在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评分,由老师监督。在完成内容时,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由一位同学朗读,然后各组的同学自由发言,主要从各地形区的范围、位置,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本地形区的地形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证,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每个组完成任务后代表们进行评分,评出优胜组。游戏结束后,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游戏课能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既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
期刊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其教学现状堪忧。如何改变学生视作文如虎之畏惧心理,帮助学生学会作文,爱上作文,我的观点如下:(1)认识作文本质,消除恐惧心理;(2)培养生活情趣,积累作文素材;(3)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功到自成(4)开放课堂讲评,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作文本质 恐惧心理 情趣 功到自成 开放课堂 共同成长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
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民主活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即“完全的公开性、选举制和普遍监督”。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方面中,“监督”成为最后的一道关口和防线。即将于10月
兴趣,乃喜好之情趣,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我们很难学好任意一门课程。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现在我根据多年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
期刊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读"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提高听、说与写的能力,并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读"开始。  一、教方法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叶先生的话显然是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
期刊
【摘要】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只满足于讲清算法,让学生能模仿例题中的算法进行正确计算,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景,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算法的
口语交际能力是日趋广泛、活跃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很能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语言习惯。聪慧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更好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应答,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耳、口、脑、手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感官并用在语
期刊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角度系统整理总结邓铁涛教授诊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同时,通过临床观察评价邓氏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除了通过讲清诗中的用典新意、词类活用、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及其意义来再现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朗读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训练是中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朗读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句,会读会背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