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届的放胆大赛可谓精彩纷呈:作者们并未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校园青春,有关注社会百态的情怀,有将目光投向未来的探索,有思接千载合唱先贤的深度。同学们在惊叹他们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透纸背的深刻、雄奇瑰丽的文采时,是否也对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感兴趣呢?其实,谁的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听听他们背后的写作故事,也许,他们的灿烂今天就是你美好的明天。
李欣璇
获奖作品:《世界游戏》
作品感言:当初构想时,我只是单纯想写一篇偏理科思维的文章。我认为,每一个世界的存在,都需要有一个世界的法则规定在这个星球上,你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来让运行秩序化。那么,就有了接下来的想法:会不会有一些星球,它们的法则是与我们不同?于是,叶云冥出现了,他代表地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别的星球的法则。我以地球上的一些定律,作为别的星球法则的中枢。
由此便可以看出,这种法则是决定生物生存的,人类的一切形态,都是在地球的容忍范围内才会存在。如果人类处于浮力的世界,那么他们就必须做到控制自己的杂念,不然就会逾越这个世界的法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既是证明我们的渺小,又是证明我们的伟大吧……
写作漫谈:我一向很喜欢写文章,平时只要无事便会拿起笔来。不一定要写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以是一个题目,一小段突然想到的文字,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记录下来,灵感不可能一直陪伴着你,有时一篇好文章的出现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某个触觉。后来再去看我之前写的东西,我自己也会被自己吓到,不敢相信这些是我写的,会津津有味地看好几天。
我写文章时,特别喜欢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我一向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在写小说时,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会认为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我,然后把我的情感细密地缝进文章中。这样的文章才会让我满意,一个人如果写出的文章能把自己感动,才是真正成功了。由此,我更倾向于描述悲伤的情节,大喜大悲,大起大伏。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很好的文笔,我只是一直希望自己被感动,所以一直写文章来感动自己。
我的世界观:刘慈欣说过,如果宇宙是北京市,那地球连一盒火柴都不是。我们的世界太渺小,又是那么精致与伟大。或许我们做不到心怀世界之大,却仍可以心怀世界之美好。
青子畅
获奖作品:《藏在岁月里的刀锋》
作品感言:曾祖母永远地离开了眼前的这个世界。她究竟去了何方?我的呼唤为何得不到回应?生命为何而存在?时间为何而流逝?山川为何而苍老?故园为何而荒芜?那么多的人为何而忙碌喜悦、忧伤、绝望?我甚至还来不及思量,藏在岁月里的刀锋就毁灭了一些事物,新的一场喜乐或悲伤又倏忽来袭……快乐总是那么短暂,欢喜甚至有些肤浅,但热爱与悲悯却让我长久沉静。我用文字构筑我自己的精神城堡,热爱与悲悯的空气充溢其间,草木花叶、天地日月、见过的人或者未曾谋面的人,都是我邀请的城市居民。我愿意更多的亲人、老师、医生、补鞋匠、竹篾匠、守林人……驻守其间,他们的创造使世界都富有了不虚幻的生机,他们应得到回报与永远的尊重。你看见的文字只是我感受的一瞬,我也不能书写出我感受的全部。如果你正好看见,谢谢你不烦我的絮语!
写作漫谈:用敏感的文字面对内心与世界,那些粗粝与细腻,微小与广阔,咫尺与辽远,逝去与永恒,都是书写的对象。而书写,有时也只是为了慰藉茫茫时空中那个小小的自己:谁比自己的文字更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呢?如果有一天能够用文字去慰藉他人,给他人以力量,给他人以召唤,那么,我的文字就真正美好了。
我的世界观: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发现与认识,很多创造只是对发现与认识的简单重组而已。
许非
获奖作品:《不是蓝瘦的裁缝才会香菇》
写作漫谈:《不是蓝瘦的裁缝才会香菇》看似是一篇近似童话的文章,但是其中的人文色彩才是我擅长的。精灵,不敢说是否存在,但是类似精灵的角色却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很隐晦,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样。
我一直都在尝试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格式,以及陌生的写法。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因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不能只拘泥于一种风格。我比较喜欢写社会,因为我比较容易多想,现实中多想未必有好处,但写作中多想一定会有巨大收益。想得多了,故事就充实了。
戴彬媛
获奖作品:《答案在风中飘荡》
作品感言: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和母亲的闲聊。我一度对跑步深恶痛绝,母亲就调侃说:“如果你是孙悟空就好了,腾云驾雾的。”可实际上,我只是两条腿的凡人。生活的某些答案其实是一清二楚的,比如努力才会有收获,然而我们总是不经意甚至刻意地模糊。新年时收到好友的祝福:愿你找到闻着风能做梦的城堡。祝福美好得像童话,生活却很写实,我要用脚步抵达远方。
写作漫谈:把每一本好书看做一个大人物,“大人物说话时小人物必须保持沉默”,去聆听,去静想,去寻求。细致地体味生活,恰如里尔克所言,“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写文章时走向内心,我认为,自己写出的东西能够真正地打动自己,即是成功。
我的世界觀:愿做一棵树,或如三毛所写“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或像米沃什所想“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或似里尔克笔下“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
郑梓伊
获奖作品:《滥竽充数》
写作漫谈:作为一个十足的古风控,我喜欢在闲暇之余写一些古代的故事。我也爱胡思乱想。看到银杏,就想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煤炭,就想到卖炭翁。有时也总是会被人嘲笑,被批评文章太过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是我喜欢笑啊笑啊地就把伤心化解了。继续脑洞大开,继续涂涂改改。毕竟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当初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想起了语文老师让我们做的一个写作训练——将成语解释出一个新的含义。 我脑子里就突然想到了“滥竽充数”这个词,于是突发奇想就写下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灏王爷原型其实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天资不甚聪颖,很贪玩,但是他很孝顺。可惜在这个满满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的社会,他变得愈来愈自卑。他其实很努力,只是在我们都看不到的地方。嘲讽、哂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惜的是他没有像故事中的皇兄一般的父母。所以我构思了这样一个故事,献给那些因为先天条件不足以及一些小缺陷而被人忽略了后天的成长与闪光点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拥有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爱护他们的人,希望他们能走出俗世的眼光,希望他们能够笑对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死角。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毕竟天地即使再怎么不仁,再怎么以万物为刍狗,总有大美的时候。聊将锦瑟记流年,记得山川与记忆同样绵长。
蔡妤婕
获奖作品:《“给我再来十盒拖炉饼”》
获奖感言:作文就是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参加放胆作文大赛,我就写美食吧。小时候的味道,一定会引起人的共鸣,谁没有乡愁,乡愁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好的,我就写 “拖炉饼”吧,它可是活在你我的记忆里,是你我的乡愁!
我的世界观:在生活里寻找玉清昆仑扇。
汤晨琛
获奖作品:《克洛亚曙光》
作品感言:克洛亚是我梦中的一个小镇。它是有点荒誕的存在,活在里面的计谋和轮回是无穷尽的。实际上,我想通过一个略带悬疑的故事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情感的绝望。塔伯的坚守与执着,戈登的复仇与无情,这些是这篇简单的小说中最基本的元素。一切的悲恸始于失误,一切的反转始于战争,也始于人性。写这篇小说时,我参考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笔力却终究不够,没能把精要的部分表达出来。情节中包含着军人、线人和流浪汉的三元对立,塔伯则作为线人时刻以无助的“流浪汉”来隐藏身份,保护着卡萝。亲情、曙光、忏悔在战争面前毫无立足之地。这是个微小的故事,不过生死一瞬,但这也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那些人物,都在静默地赎罪。
写作漫谈:我平时的写作,比较随性,因为我不会刻意去寻找灵感。有人说灵感源自于生活,确实如此。写作是药,写作是命,它帮助我克服了某种孤独感,让我寻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小说、散文出世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反映社会现实或是揭示道理,它们更能给人带去生命的感受,引发对人性的思考。我希望不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剖析那些或黯淡或刺眼的灵魂。
我的世界观:光与暗交错相生,相依相存。时光不会喑哑,生命终究平等。
李银霜
获奖作品:《我在这世界里》
作品感言:我始终相信:在阅读中痛苦是真实的,美也是真实的。
对于我来说,作文是造就美的载体。我并没有写作的天赋,甚至不够努力。我只是喜欢思绪在身上流淌再顺着笔尖涓涓汇在纸上的温柔触感。我喜欢记录,这世间我所见所闻所想,都一一记录。在作文这条路上走着,不分昼夜,我可以在文字中肆意想象。像是一对朋友:我活泼好动,作文沉默寡言。我书写一篇又一篇足以打动自己的故事,故事也一次次重构一个全新的我。
写作漫谈: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写下它们时,全身的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透露着欢悦。当然,也会有压力。但我努力克服,因为这是作文时独特的快感。我在写世界的时候,笔尖是流畅的,我寄希望与感动于所有美好的地方。大气婉约的丽江,风沙驼铃的莫高窟,小巧清丽的江南古镇,孤寂磅礴的撒哈拉沙漠,朴实秀气的廊桥,它们是我手执地图时不止一次抚摸过的地方,是我心底永恒的倒影。
生活的节奏太快,我借助作文让自己慢下来,来一场与心灵的对话。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经历过迷惘、困惑。我总希望自己的作文能给所有人带来感动和温暖,但事实却是,我过于木讷,少有灵气。我曾放弃过,但是惯性让我继续在作文这条繁华路上缓步行走。每一次的肯定,都是对我的鼓励。十七岁的时候,我便明白,人只有学着互相拥抱,才能在嘈杂的世界里获得温暖。在四月的日子里,生活依旧没有惊喜,但快乐却是无限。我学着变得更好,坦然面对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十五岁的我于开头期待世界,十七岁的我于结尾书写世界,一如十年前接触书籍那般干净纯粹。
四月,我在南方的小镇,我在世界里。
王子涵
获奖作品:《咀嚼痛苦》
作品感言:回首往事,人对于“最快乐”“最幸福”似乎很难定义,但谈及“最悲伤”“最失望”等消极情绪时言辞却如洪水猛兽般“奔涌”而出。痛苦之于人的巨大吸引力是你我都无法拒绝的,而被托曳至痛苦的深渊也是你我都不愿遭遇的。我们需要对痛苦进行冷静思考,学会品味,学会咀嚼,在躁动的青春里使不可避免的痛苦处于可控的平衡之中,并最终被“成熟”消化。
写作漫谈:那扇门,敞开了一半。门外是我,门里有一个叫“社会”的家伙。我还不能看清他的模样,每天扒着门缝窥视,我看到了许多不曾想过的东西。门外有些事物色彩斑斓,很诱人;也有些事物,丑陋得让人毛骨悚然。有时,我会激动得手舞足蹈,甚至泪流满面。也有时,我很失望,为自己发现了那样的污点而焦躁。于是,我推门的手抬起又放下。现在的我,就在门口徘徊。终究要进那扇门,但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去呢?
我期待与文字的邂逅,让一切逐渐明了。文字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记录,终究会是纪念。“我们调转船头,逆时间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当某年某月,我划桨而归,只愿眼下的这些文字为我点亮一盏灯。
那时,我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我的世界观:生活只为遇见。
尹杭
获奖作品:《标配》
作品感言:《标配》这篇小说来自于我对校园秩序的反思。作为早就踏上好学生这条康庄大道的我来讲,正如小说中的“我”一样,遵守纪律,严以律己,用勤奋换来了一张张耀眼甚至炫目的成绩单以及一个个年级领先的名次。然而,又正如小说中的“黄老邪”一样,我在心中不断地叩问自己。尤其是在中考之前,每每看到书桌上那摞成一米多高的练习题和考试卷子,想起本来那些知识点我早已谙熟在心,却犹如机器人般重复性地刷题,于是,理智与疯癫,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开始在我的心头不断地交织与碰撞,成为了我的思考命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黄老邪”其实都是我自己,我就是这两个人物的荒诞统一。
写作漫谈:平时我经常看各种科幻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关于超级英雄的美剧,也会读一些科幻小说。接触多了,脑子里就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然后手痒了就开始写。我是个典型的理科生,从小喜欢机械,玩机器人玩了十年。感谢科学,那是我一切幻想的源头。
写科幻比较难写,不像写玄幻,天马行空,不用考虑情节的严谨性。写科幻就像左右互搏,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去自我折磨、实现突破。写科幻无套路可循,可也因此趣味无穷。
我的世界观: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升级,不断突破自己。
金罗曼
获奖作品:《如果癌症是种传染病》
作品感言:一年前的寒冬,我拖着厚重的棉袄和母亲一起来到温州市一医院。我们的心情就像那时的气温一样,处于低潮。那时的我已经是医院的常客了,多次的病情复发使我失去了以往的耐心。我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挂号,就诊,办理住院手续。
医院的住院部永远都是一个温度,那里四季如春,却永远看不见艳丽的花朵和翠绿清新的嫩草。那里的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哀愁,那里的每一张床位都有无数故事。这里的人来来往往,就像我一样,是一个过客,偶尔将这里作为停歇的站点,而这里同样会是一些可怜人的终点。隔壁床位的保姆在叙述她的上一任“雇主”前几天在她的看护下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见到亲人最后一面。护士站台前的家属在开心地为亲人办理出院手续,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或喜或忧的容颜。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篇,关于这个世界中,在医院里寂寞的人群,我想通过自己的笔触能让更多人看见,感受到,在这个世界的许多个地方,我们正忽视着这么一群身心煎熬的人们。当这次我看见那位患了癌症的老婆婆,当我不经意间看见她女儿空洞的双目,我写下了这篇《如果癌症是种传染病》。我并不是谴责这个社會的不公,我是带着对患者的心疼,带着对这个社会医疗技术进步的希冀,同时带着对生病的人的美好祝愿写下了它。
写作漫谈:以前喜欢书写自己的故事,但是近来我更倾向于去书写身边的事情,无论大小,只要给我心灵震撼的,我就喜欢把它记录,我将这当作另一类特殊的心灵日记,记录着自己心灵的成长。我喜欢看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给我带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他们的性格、习惯都成为我写作的灵感。
我习惯将片刻的想法书写在任何一个地方,手机的备忘录里,电脑的文档中,洁白的纸张上,在一个闲暇的时段去翻看当时的记忆,去填充当时的美好。我把每一篇文章都填进我自己的感受,我喜欢将最真切的感受用不同的文字呈现出来,有时候用柔顺的笔书写这个世界,有时候用冰冷的笔尖刺痛这个世界。但我爱这个世界,我更爱这个世界的人们,他们构成了生活,生活组成了我的文章。
汪雨晴
获奖作品:《渡》
获奖感言:曾经在电视上,我看到山区孩子上学渡河的镜头,非常震撼,他们在如此艰苦的困境中还保持着生命向前的姿势,他们彼此友爱,相互帮助。是的,人在困境中,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他渡,二是共渡,三是自渡。提笔时,我突然想到了那个镜头,便写下了《渡》这篇文章,激励自己,也激励他人。
我的世界观:不要让人的精神在人生中沉沦。
李欣璇
获奖作品:《世界游戏》
作品感言:当初构想时,我只是单纯想写一篇偏理科思维的文章。我认为,每一个世界的存在,都需要有一个世界的法则规定在这个星球上,你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来让运行秩序化。那么,就有了接下来的想法:会不会有一些星球,它们的法则是与我们不同?于是,叶云冥出现了,他代表地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别的星球的法则。我以地球上的一些定律,作为别的星球法则的中枢。
由此便可以看出,这种法则是决定生物生存的,人类的一切形态,都是在地球的容忍范围内才会存在。如果人类处于浮力的世界,那么他们就必须做到控制自己的杂念,不然就会逾越这个世界的法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既是证明我们的渺小,又是证明我们的伟大吧……
写作漫谈:我一向很喜欢写文章,平时只要无事便会拿起笔来。不一定要写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以是一个题目,一小段突然想到的文字,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记录下来,灵感不可能一直陪伴着你,有时一篇好文章的出现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某个触觉。后来再去看我之前写的东西,我自己也会被自己吓到,不敢相信这些是我写的,会津津有味地看好几天。
我写文章时,特别喜欢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我一向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在写小说时,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会认为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我,然后把我的情感细密地缝进文章中。这样的文章才会让我满意,一个人如果写出的文章能把自己感动,才是真正成功了。由此,我更倾向于描述悲伤的情节,大喜大悲,大起大伏。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很好的文笔,我只是一直希望自己被感动,所以一直写文章来感动自己。
我的世界观:刘慈欣说过,如果宇宙是北京市,那地球连一盒火柴都不是。我们的世界太渺小,又是那么精致与伟大。或许我们做不到心怀世界之大,却仍可以心怀世界之美好。
青子畅
获奖作品:《藏在岁月里的刀锋》
作品感言:曾祖母永远地离开了眼前的这个世界。她究竟去了何方?我的呼唤为何得不到回应?生命为何而存在?时间为何而流逝?山川为何而苍老?故园为何而荒芜?那么多的人为何而忙碌喜悦、忧伤、绝望?我甚至还来不及思量,藏在岁月里的刀锋就毁灭了一些事物,新的一场喜乐或悲伤又倏忽来袭……快乐总是那么短暂,欢喜甚至有些肤浅,但热爱与悲悯却让我长久沉静。我用文字构筑我自己的精神城堡,热爱与悲悯的空气充溢其间,草木花叶、天地日月、见过的人或者未曾谋面的人,都是我邀请的城市居民。我愿意更多的亲人、老师、医生、补鞋匠、竹篾匠、守林人……驻守其间,他们的创造使世界都富有了不虚幻的生机,他们应得到回报与永远的尊重。你看见的文字只是我感受的一瞬,我也不能书写出我感受的全部。如果你正好看见,谢谢你不烦我的絮语!
写作漫谈:用敏感的文字面对内心与世界,那些粗粝与细腻,微小与广阔,咫尺与辽远,逝去与永恒,都是书写的对象。而书写,有时也只是为了慰藉茫茫时空中那个小小的自己:谁比自己的文字更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呢?如果有一天能够用文字去慰藉他人,给他人以力量,给他人以召唤,那么,我的文字就真正美好了。
我的世界观: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发现与认识,很多创造只是对发现与认识的简单重组而已。
许非
获奖作品:《不是蓝瘦的裁缝才会香菇》
写作漫谈:《不是蓝瘦的裁缝才会香菇》看似是一篇近似童话的文章,但是其中的人文色彩才是我擅长的。精灵,不敢说是否存在,但是类似精灵的角色却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很隐晦,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样。
我一直都在尝试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格式,以及陌生的写法。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因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不能只拘泥于一种风格。我比较喜欢写社会,因为我比较容易多想,现实中多想未必有好处,但写作中多想一定会有巨大收益。想得多了,故事就充实了。
戴彬媛
获奖作品:《答案在风中飘荡》
作品感言: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和母亲的闲聊。我一度对跑步深恶痛绝,母亲就调侃说:“如果你是孙悟空就好了,腾云驾雾的。”可实际上,我只是两条腿的凡人。生活的某些答案其实是一清二楚的,比如努力才会有收获,然而我们总是不经意甚至刻意地模糊。新年时收到好友的祝福:愿你找到闻着风能做梦的城堡。祝福美好得像童话,生活却很写实,我要用脚步抵达远方。
写作漫谈:把每一本好书看做一个大人物,“大人物说话时小人物必须保持沉默”,去聆听,去静想,去寻求。细致地体味生活,恰如里尔克所言,“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写文章时走向内心,我认为,自己写出的东西能够真正地打动自己,即是成功。
我的世界觀:愿做一棵树,或如三毛所写“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或像米沃什所想“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或似里尔克笔下“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
郑梓伊
获奖作品:《滥竽充数》
写作漫谈:作为一个十足的古风控,我喜欢在闲暇之余写一些古代的故事。我也爱胡思乱想。看到银杏,就想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煤炭,就想到卖炭翁。有时也总是会被人嘲笑,被批评文章太过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是我喜欢笑啊笑啊地就把伤心化解了。继续脑洞大开,继续涂涂改改。毕竟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当初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想起了语文老师让我们做的一个写作训练——将成语解释出一个新的含义。 我脑子里就突然想到了“滥竽充数”这个词,于是突发奇想就写下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灏王爷原型其实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天资不甚聪颖,很贪玩,但是他很孝顺。可惜在这个满满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的社会,他变得愈来愈自卑。他其实很努力,只是在我们都看不到的地方。嘲讽、哂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惜的是他没有像故事中的皇兄一般的父母。所以我构思了这样一个故事,献给那些因为先天条件不足以及一些小缺陷而被人忽略了后天的成长与闪光点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拥有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爱护他们的人,希望他们能走出俗世的眼光,希望他们能够笑对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死角。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毕竟天地即使再怎么不仁,再怎么以万物为刍狗,总有大美的时候。聊将锦瑟记流年,记得山川与记忆同样绵长。
蔡妤婕
获奖作品:《“给我再来十盒拖炉饼”》
获奖感言:作文就是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参加放胆作文大赛,我就写美食吧。小时候的味道,一定会引起人的共鸣,谁没有乡愁,乡愁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好的,我就写 “拖炉饼”吧,它可是活在你我的记忆里,是你我的乡愁!
我的世界观:在生活里寻找玉清昆仑扇。
汤晨琛
获奖作品:《克洛亚曙光》
作品感言:克洛亚是我梦中的一个小镇。它是有点荒誕的存在,活在里面的计谋和轮回是无穷尽的。实际上,我想通过一个略带悬疑的故事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情感的绝望。塔伯的坚守与执着,戈登的复仇与无情,这些是这篇简单的小说中最基本的元素。一切的悲恸始于失误,一切的反转始于战争,也始于人性。写这篇小说时,我参考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笔力却终究不够,没能把精要的部分表达出来。情节中包含着军人、线人和流浪汉的三元对立,塔伯则作为线人时刻以无助的“流浪汉”来隐藏身份,保护着卡萝。亲情、曙光、忏悔在战争面前毫无立足之地。这是个微小的故事,不过生死一瞬,但这也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那些人物,都在静默地赎罪。
写作漫谈:我平时的写作,比较随性,因为我不会刻意去寻找灵感。有人说灵感源自于生活,确实如此。写作是药,写作是命,它帮助我克服了某种孤独感,让我寻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小说、散文出世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反映社会现实或是揭示道理,它们更能给人带去生命的感受,引发对人性的思考。我希望不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剖析那些或黯淡或刺眼的灵魂。
我的世界观:光与暗交错相生,相依相存。时光不会喑哑,生命终究平等。
李银霜
获奖作品:《我在这世界里》
作品感言:我始终相信:在阅读中痛苦是真实的,美也是真实的。
对于我来说,作文是造就美的载体。我并没有写作的天赋,甚至不够努力。我只是喜欢思绪在身上流淌再顺着笔尖涓涓汇在纸上的温柔触感。我喜欢记录,这世间我所见所闻所想,都一一记录。在作文这条路上走着,不分昼夜,我可以在文字中肆意想象。像是一对朋友:我活泼好动,作文沉默寡言。我书写一篇又一篇足以打动自己的故事,故事也一次次重构一个全新的我。
写作漫谈: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写下它们时,全身的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透露着欢悦。当然,也会有压力。但我努力克服,因为这是作文时独特的快感。我在写世界的时候,笔尖是流畅的,我寄希望与感动于所有美好的地方。大气婉约的丽江,风沙驼铃的莫高窟,小巧清丽的江南古镇,孤寂磅礴的撒哈拉沙漠,朴实秀气的廊桥,它们是我手执地图时不止一次抚摸过的地方,是我心底永恒的倒影。
生活的节奏太快,我借助作文让自己慢下来,来一场与心灵的对话。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经历过迷惘、困惑。我总希望自己的作文能给所有人带来感动和温暖,但事实却是,我过于木讷,少有灵气。我曾放弃过,但是惯性让我继续在作文这条繁华路上缓步行走。每一次的肯定,都是对我的鼓励。十七岁的时候,我便明白,人只有学着互相拥抱,才能在嘈杂的世界里获得温暖。在四月的日子里,生活依旧没有惊喜,但快乐却是无限。我学着变得更好,坦然面对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十五岁的我于开头期待世界,十七岁的我于结尾书写世界,一如十年前接触书籍那般干净纯粹。
四月,我在南方的小镇,我在世界里。
王子涵
获奖作品:《咀嚼痛苦》
作品感言:回首往事,人对于“最快乐”“最幸福”似乎很难定义,但谈及“最悲伤”“最失望”等消极情绪时言辞却如洪水猛兽般“奔涌”而出。痛苦之于人的巨大吸引力是你我都无法拒绝的,而被托曳至痛苦的深渊也是你我都不愿遭遇的。我们需要对痛苦进行冷静思考,学会品味,学会咀嚼,在躁动的青春里使不可避免的痛苦处于可控的平衡之中,并最终被“成熟”消化。
写作漫谈:那扇门,敞开了一半。门外是我,门里有一个叫“社会”的家伙。我还不能看清他的模样,每天扒着门缝窥视,我看到了许多不曾想过的东西。门外有些事物色彩斑斓,很诱人;也有些事物,丑陋得让人毛骨悚然。有时,我会激动得手舞足蹈,甚至泪流满面。也有时,我很失望,为自己发现了那样的污点而焦躁。于是,我推门的手抬起又放下。现在的我,就在门口徘徊。终究要进那扇门,但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去呢?
我期待与文字的邂逅,让一切逐渐明了。文字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记录,终究会是纪念。“我们调转船头,逆时间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当某年某月,我划桨而归,只愿眼下的这些文字为我点亮一盏灯。
那时,我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我的世界观:生活只为遇见。
尹杭
获奖作品:《标配》
作品感言:《标配》这篇小说来自于我对校园秩序的反思。作为早就踏上好学生这条康庄大道的我来讲,正如小说中的“我”一样,遵守纪律,严以律己,用勤奋换来了一张张耀眼甚至炫目的成绩单以及一个个年级领先的名次。然而,又正如小说中的“黄老邪”一样,我在心中不断地叩问自己。尤其是在中考之前,每每看到书桌上那摞成一米多高的练习题和考试卷子,想起本来那些知识点我早已谙熟在心,却犹如机器人般重复性地刷题,于是,理智与疯癫,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开始在我的心头不断地交织与碰撞,成为了我的思考命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黄老邪”其实都是我自己,我就是这两个人物的荒诞统一。
写作漫谈:平时我经常看各种科幻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关于超级英雄的美剧,也会读一些科幻小说。接触多了,脑子里就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然后手痒了就开始写。我是个典型的理科生,从小喜欢机械,玩机器人玩了十年。感谢科学,那是我一切幻想的源头。
写科幻比较难写,不像写玄幻,天马行空,不用考虑情节的严谨性。写科幻就像左右互搏,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去自我折磨、实现突破。写科幻无套路可循,可也因此趣味无穷。
我的世界观: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升级,不断突破自己。
金罗曼
获奖作品:《如果癌症是种传染病》
作品感言:一年前的寒冬,我拖着厚重的棉袄和母亲一起来到温州市一医院。我们的心情就像那时的气温一样,处于低潮。那时的我已经是医院的常客了,多次的病情复发使我失去了以往的耐心。我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挂号,就诊,办理住院手续。
医院的住院部永远都是一个温度,那里四季如春,却永远看不见艳丽的花朵和翠绿清新的嫩草。那里的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哀愁,那里的每一张床位都有无数故事。这里的人来来往往,就像我一样,是一个过客,偶尔将这里作为停歇的站点,而这里同样会是一些可怜人的终点。隔壁床位的保姆在叙述她的上一任“雇主”前几天在她的看护下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见到亲人最后一面。护士站台前的家属在开心地为亲人办理出院手续,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或喜或忧的容颜。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篇,关于这个世界中,在医院里寂寞的人群,我想通过自己的笔触能让更多人看见,感受到,在这个世界的许多个地方,我们正忽视着这么一群身心煎熬的人们。当这次我看见那位患了癌症的老婆婆,当我不经意间看见她女儿空洞的双目,我写下了这篇《如果癌症是种传染病》。我并不是谴责这个社會的不公,我是带着对患者的心疼,带着对这个社会医疗技术进步的希冀,同时带着对生病的人的美好祝愿写下了它。
写作漫谈:以前喜欢书写自己的故事,但是近来我更倾向于去书写身边的事情,无论大小,只要给我心灵震撼的,我就喜欢把它记录,我将这当作另一类特殊的心灵日记,记录着自己心灵的成长。我喜欢看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给我带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他们的性格、习惯都成为我写作的灵感。
我习惯将片刻的想法书写在任何一个地方,手机的备忘录里,电脑的文档中,洁白的纸张上,在一个闲暇的时段去翻看当时的记忆,去填充当时的美好。我把每一篇文章都填进我自己的感受,我喜欢将最真切的感受用不同的文字呈现出来,有时候用柔顺的笔书写这个世界,有时候用冰冷的笔尖刺痛这个世界。但我爱这个世界,我更爱这个世界的人们,他们构成了生活,生活组成了我的文章。
汪雨晴
获奖作品:《渡》
获奖感言:曾经在电视上,我看到山区孩子上学渡河的镜头,非常震撼,他们在如此艰苦的困境中还保持着生命向前的姿势,他们彼此友爱,相互帮助。是的,人在困境中,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他渡,二是共渡,三是自渡。提笔时,我突然想到了那个镜头,便写下了《渡》这篇文章,激励自己,也激励他人。
我的世界观:不要让人的精神在人生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