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房贷荒”殃及“刚需”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长假适逢楼市“金九银十”,在此供需两旺的时间节点,个人房贷却成为了瓶颈,不少银行都以“额度用尽”为由暂停放贷。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也纷纷取消利率优惠甚至上浮利率。
  这种现象此前实已频现端倪。为什么向来被银行视为“香饽饽”的个人房贷竟有沦为“鸡肋”之势?追根溯源,除了银行年底银根趋紧等短期因素外,“个人房贷荒”起码由以下三项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导致的。
  首先,中国持续多年的货币过宽状况已在今年见顶回落。这主要因为中国独特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中最重要的变量——外资流入急剧放缓,再加之新一届政府着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反复强调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因此,起自今年上半年骤然而至的包括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等一系列相关现象,实际已相互佐证地揭示出流动性趋紧并非短期、局部态势。
  其次,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距离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仅剩“最后一公里”,而金融机构在此不断倒逼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驱动下,势必只能将其吸纳成本越来越高的负债资金,更多地投向高风险/高利率贷款领域(如小微企业贷款),或者在利差难以覆盖成本的情况下,放弃以往一味注重存、贷款规模两头放大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而更为注重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低风险领域。
  最后,中国的个人房贷之所以在低利率条件下仍然为银行竞相抢夺,无非因为房价一路上涨行市下该类贷款违约风险几乎为零。但问题是,恰恰在此资金供给与需求相互刺激、相互推高的过程中,中国的房价泡沫已迅速累积至危险的程度。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眼前已开始在温州等地有所抬头的“断供”现象,无不预示着房贷“盛宴”不可能在无人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无休止延续。
  因应上述三项基本面变化,“房贷荒”的出现可以被看作中国经济趋向平衡、收敛,以及金融体系趋向敏感、自主的良性信号。不过正如凡事皆有利弊两面,“房贷荒”的负面效应实则仍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基于自身利益导向,其首先抛却的必然是还款能力相对较弱的借款人申请,但偏偏又正是这部分借款人,其购房需求更为依赖于外源性的资金支持。
  支持首套、自住,以及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是一以贯之的以公平为导向的政策诉求,但是这类必须予以严肃应对的政策诉求在中国经济/金融不断提升其市场化水平的进程中,往往又很容易成为市场失灵难以覆盖到的角落。因此,这就必须仰赖政府“有形之手”及时进行矫正或填补,而“房贷荒”的出现,其具体应对措施,当可通过贴息、退税、政府担保等方式化解,免于殃及“刚需”。
其他文献
上海财税部门新近发布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起该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以来,各项政策措施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一季度全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20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关心民生。比如,中国外交从外交为国发展到外交为民,更加关注中国驻外企业和在国外从事公务、旅行的中国公民,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妥善处理
现将我院1991~1993年应用硝苯吡啶、氨体舒通联合治疗老年性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0~80
今年,兴业县把发展秋西瓜种植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积极引导群众开发荒坡地种植西瓜,并组织技术人员向瓜农们讲授西瓜巧施肥及高产增甜技术,确保西瓜丰收。目前,全县20
不能任公开课泛滥这些年从上到下,各级教育部门部热衷开展公开课活动,公开课呈泛滥之势。以笔者近三十年的教育和数研经验,我觉得很多公开课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根源在于在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
案情概述刘某1995年起到某工业设计研究院做保洁员,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某研究院将院内保洁等后勤服务人员转为劳务派遣,于是刘某于当年9月1日与某劳务派遣服务中心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以公开信形式,首次披露旗下淘宝体系中因不正当行为而被永久关店并进入司法程序的网商名单。在此之前,该集团还曾通过专门设立廉政部门、全面推行内部轮岗,以及
<正>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8cm以内)以往多采用Miles术,但由于永久性结肠造瘘后,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近10年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在国外已广泛采用,约占此类手术的75~93%
<正>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过去一些学者早已注意研究病毒性肝炎,尤其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因素有密切关系,值得通过肝脏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及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