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绣大师杨华珍: 一根绣花针惊艳世界舞台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岁的藏族大妈杨华珍最近又收了一批学员,21岁的“哑妹”最有灵气,学习不到两个月,绣艺已比很多老学员好了。杨华珍每天用手势和“哑妹”交流藏羌绣技艺,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勤奋的羌族阿妹,常常竖起大拇指夸她:“你是最棒的。”
   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杨华珍通过一根小小绣花针,不仅“复活”了几近失传的藏羌绣、带领山寨妇女脱贫致富,还赢得了爱马仕、博柏利等国际奢侈品牌的青睐,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神秘藏羌绣惊艳世界舞台。
  指尖上的“绣花功夫”
   杨华珍的家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一个藏族村寨。生活在阿坝州的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刺绣。藏绣繁华厚重,羌绣明艳绚丽,当地流传最广的藏羌织绣则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融合了两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杨华珍的家族世代传承刺绣手艺,从外曾祖母、外婆、阿妈延续至今,绣工精湛。她有4个哥哥和3个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遗传了心灵手巧的基因,从小就对针线感兴趣。5岁时,杨华珍在亲戚家看到一个布娃娃,爱不释手,回家后悄悄从妈妈的绣篮里拿了一块布料,绣起娃娃来。
   初次接触针线活的杨华珍不仅浪费了布料,还戳破了小手,妈妈既心疼又生气,忍不住骂了女儿一顿。但她并没就此打退堂鼓,决定苦练绣艺,给自己做一双鞋。因家境贫寒,杨华珍从小没鞋子穿,脚丫常被扎得伤痕累累。
   杨华珍模仿妈妈的样子,拿着针线上下穿梭,终于完成了第一双属于自己的鞋。“针线歪歪扭扭,也看不出绣花图案,但你小小年纪就能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乡亲们都夸杨华珍手巧,阿妈和外婆也发觉她在刺绣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决定正式传授绣艺。
   十多岁时,杨华珍就熟练掌握了藏羌绣要领,绣花图案漂亮新颖,配色鲜艳和谐,成了寨里小有名气的小绣娘,不少出嫁的女子会指名请她绣嫁衣、剪鞋样。
   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客人,阿爸阿妈会把女儿的绣品当作礼物送人,介绍起女儿,他们满脸骄傲。
   那个年代,刺绣对于当地很多人来说,只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杨华珍虽然有着一手好绣艺,但也没想过把它当作一门生计。高中毕业后,她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教语文和美术。
   1979年,杨华珍结婚了,丈夫冯青龙是她的小学同学。婚后不久,两人有了儿子冯旸。
   后来,杨华珍爱上了摄影。1985年,她辞去教师工作,开了阿坝州第一家艺术婚纱照相馆,生意火爆,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但杨华珍并不满足,一直奔赴在追梦的道路上。1994年她考入阿坝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深入灾区拍了很多珍贵照片,成为新华社报道的第一手资料。
   地震过后,杨华珍看到很多藏族羌族同胞的家庭支离破碎,没了生活来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捐钱捐物不是长久之计,有一技之长才是生存之道。她思前想后,决定重拾绣花针,带领大家用藏羌绣开辟出一条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道路。
  做藏羌绣的守护者
   2008年8月,51岁的杨华珍辞去工作,带着18个平均年龄60岁的藏族羌族妇女走出大山。她拿出积蓄,在成都市中心的文殊坊附近租了房子,买来材料和工具,算是有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绣坊。
   这些年杨华珍一直没有放弃刺绣,虽然她年龄最小,但手艺最精,阿姐们推她当总设计师。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绣品虽然唯美精致,但她们不懂经营,生意冷清。偶尔来了几个顾客,阿姐们却“慌”了,绣品如何标价?不同针法的价位如何区分?杨华珍便按照布料、人工等成本,估摸绣品的价位,有热心顾客看不下去了:“你们这样卖是亏本的!”
   杨华珍四处请教经营之道,了解绣品市场,忙得团团转。然而,两三个月过去了,生意依然不见起色,绣坊的开支全靠她的积蓄维持,阿姐們开始打退堂鼓,商量着散伙。
  “咱们咬咬牙,再坚持几个月。”杨华珍的压力很大,但她不愿放弃。她积极拓展能吸引客源的新绣品,比如小挎包、杯垫等,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绣坊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一个来旅游的法国人无意中看到她们的绣品,被深深吸引,便请来翻译和杨华珍谈生意。原来,他在国外经营多家五星级酒店,想订购一批靠枕、桌布、桌旗、床罩等,订单价值38万元。
   “这么多钱啊!”赚到第一桶金,阿姐们兴奋不已,干起绣活来劲头十足。法国的订单还没完工,一个房地产老板又下了一个60万元的大单,绣坊的经营逐渐走上轨道,杨华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2009年,藏羌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杨华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绣传承人。
   随着藏羌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杨华珍终于实现了让阿姐们“养活自己”的愿望,但她并不满足,琢磨着帮助更多困难家庭。
   2011年10月,杨华珍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成立“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先后培训三千余人,让很多没一技之长的姐妹们实现了“居家就业、在家致富”的梦想。
  “想把这门手艺学精,不坐几年板凳是不行的。”杨华珍把锁绣、勾绣等针法毫无保留地传授,还分享多年的刺绣经验。藏羌绣渐渐驱散了地震的阴霾,也绣出了更多人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杨华珍没日没夜地在绣坊忙活,无暇顾及家里。让她欣慰的是,家人都十分支持,婆婆包揽了家务,还常常宽慰杨华珍:“你做的是正事,尽管放手去做。” 丈夫冯青龙退休后,主动来绣坊帮忙,整理资料、开车送货,几乎一个人全包了。
  征服世界的东方美
   在杨华珍的努力下,藏羌绣和阿姐们一起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14年,日本彩妆品牌植村秀找到杨华珍,让她为即将上市的两款限量版洁颜油“穿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杨华珍花了三天时间,设计出“生生不息”和“三生万物”两幅藏羌绣作品。之后,星巴克、欧莱雅、索菲亚家居和路易威登等国际大牌陆续来合作。杨华珍的绣品被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凡高博物馆等处收藏,她还多次被联合国邀请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搭乘“国际列车”后的藏羌绣身价大涨,不仅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让这朵民族之花在海外绽放光芒,让世界领略东方文化之美。
   2021年1月6日,杨华珍受邀前往香港参加展览,绣品《莲花化生图》和《十二月花》吸引了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的注意,对方很快以800万元的“天价”购买了这两幅绣品。
   艺术没有界限,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订单不断,但无论订单量多大,时间多紧,杨华珍始终坚持手工制作。她认为,只有手工才能展现藏羌绣之美,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掉朴素的初心。
  3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杨华珍和藏羌绣。杨华珍得知后,说:“我很激动,也更有信心了!”
   而今,年过六旬的杨华珍并没有歇下来的想法,她住在四川省邛崃市的川西民居式房子里,每天种菜、刺绣、带徒弟。她萌生出新的念头:把民族与时尚相结合,让古老的绣艺打开更年轻的市场。
   这就是杨华珍,一个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藏羌绣大师。每当完成一副满意的绣品,她都会哼着小曲,跳上一段锅庄舞,舞姿像极了藏羌绣的鲜明撞色,浓艳热情,尽情尽兴。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和儿子一起写作,  个体户妈妈重拾写作爱好   杨芳兰今年44岁,家住贵州省榕江县,初中学历,在当地做小生意。杨芳兰从小就喜欢文学,上学的时候就爱写作文,每次语文课本一发下来,她就迫不及待地把要求写作文的功课提前做完。老师对杨芳兰的文章也是赞誉有加,常常鼓励她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还坚信她一定能成为作家。可惜因为家中变故,初中毕业后的杨芳兰不得不中断学业开始谋生。从此,当作家的理想幻灭了。   201
期刊
林特特: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罗辑思维·得到APP讲师。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及《仅记住所有快乐》《如何成为社交高手》等多部作品。曾获第二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晚上七点,娟子在家长群发的一条微信被频繁截图,于熟人中流传。  熟人包括我,我们的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同一班级就读;就近入学,我们几乎都住在一个小区,小
期刊
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叫“心灵鸡汤”,比作能够给心灵以营养的语言。其实,鸡汤的确能补充营养。“小鸡炖蘑菇”或“干豆角炖小鸡”,是我们北方常见的一道菜。但现在沈阳的饭店也出现了瓦罐鸡,是焖的整鸡。当然,还有其他的做法。从鸡的品种、做法可以看出,地域不同,风味是不同的。   我所知道的,现在鸡有溜达鸡,也有胖乎乎的肉食鸡。溜达鸡最好的是在山上吃虫子的那种,其次是吃玉米等粮食的那种,再其次的是吃饲料的
期刊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午9时, 29名功勋党员走入人民大会堂,其中,张桂梅的身影让人心头一紧。从礼宾车下来的瞬间,因腿脚不便,她无法自己下车,用贴满药膏的手撑着身边工作人员,艰难地从车上迈到地面。并不长的台阶,她走起来十分艰辛,不时需要在同一级台阶上缓步……   授勋仪式上,代表勋章获得者发言时,张桂梅自称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字字铿锵地说:“只要还有
期刊
她是德国首位女性国防部长、默克尔总理的三届内阁成员,她还是一名优秀的妇科医生、出色的家庭主妇和7个孩子的母亲——她名叫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虽然冯德莱恩的经历与欧盟政坛交集甚少,但却在久拖不决的欧盟领导层换届中最终赢得各方认可,成为欧盟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掌门。  七个孩子的幸福母亲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她的父亲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家,
期刊
马德:《读者》签约作家,出版有畅销书《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心向美好,慢慢修行》《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多部。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去年的一天,我领着母亲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眼疾,因为挂号难,便发微信给一个在北京上班的学生,问她认不认识该医院的人。学生回复得挺快:老师,这个医院我没有认识的人,不过,我可以打听打听其他同学。   结果,那天晚
期刊
2020年,比较火的综艺节目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了。节目中,一众年龄30岁以上的姐姐们为了“成团”争芳斗艳,不过就在其中,出了万茜这么个让多位姐姐直呼“非常喜欢”的团宠。在录制现场,黄圣依见到万茜就跑过去说“我好喜欢你”;金莎更是直接对着她“求抱抱”;张雨绮还惊呼了一句“万茜好酷”。而在一旁的“大姐头”宁静,本来高冷地坐在角落等别人来打招呼,结果见到万茜却主动说:“你好,我看过你的戏,你长得跟别
期刊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最贵的玩具有两样。一样是大自然。比如飘逸可爱的蒲公英种子、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小小的苔藓、光滑的石头、各种树木的种子、草丛里的小虫……都是适合孩子们的玩具。而且它们有着生命共有的温度。孩子从大自然里所获的快乐和感觉,是任何人造玩具都无法替代的。我常常会跟妈妈们说,多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看看。不要把孩子紧紧地裹在怀里,更不要怕孩子摔着而锁在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起去听听风飕飕划过树叶
期刊
在山城本溪,有这样一个大家庭,老家长于成章几十年前将“公而忘私,甘于奉献”定为家规。长子于恩惠一直恪守,更将其定为后世子孙必须遵守的家训,要求每个小家庭必须上墙入心。外孙孙晋秉承这一家训,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第四代后人孙奕冰耳濡目染大家庭的荣光,去年高考报名时毅然选择警校,立志做一名“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人民警察。   去年7月20日,高考录取结果公布
期刊
1996年,21岁的斯宾塞从一所知名大学毕业。正在他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际,一场车祸从天而降,让他腰部以下瘫痪,在医院住了一年时间,做了脊椎手术之后才勉强可以动弹。斯宾塞在大学学的是传播学,毕业之时,正好遇上电商兴起,比如亚马逊、易趣网等都非常红火,斯宾塞想着自己行动不便,但总得养活自己,而电商不用出门奔波,对他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斯宾塞便开始在网上卖点二手衣服、家具和旧电器等。   由于长时间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