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地形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带来素养培育的系统化,学科知识的体验自然就会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有所侧重,顺势而为。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内容就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社会责任”“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素养。因此,教师要从目标制订、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实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渗透学生学科不同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12-02
  引 言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个任务主要是学科教学,要求学科教学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科教学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品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依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助力学生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助力学生自主形成“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社会责任”等素养[1]。
  一、素养取向的学习目标确定
  (1)“宏观辨识”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描述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基于基本问题进行观察或者实验等方法明确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事实。这个素养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实现知识目标“实验了解、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在实现知识目标“理解克劳斯法以及清楚酸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列举、描述、辨识二氧化硫的重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宏观辨识”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物质、化学反应,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正确地表达主要化学物质的主要性质。这种素养的形成,可以在学生实现知识目标“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相关变化,理解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过程中。
  (2)“变化观念”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化学变化是物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化学变化中的量变与质变及其能量的转化,能够分类探究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这个素养是整个“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培育的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大多数知识点的探究中突出这个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得到培育,一是“二氧化硫的产生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是认识二氧化硫产生的原因及其怎样转化为硫酸,探究硫化氢氧化的产物是什么等。
  (3)“证据推理”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物质的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论证假设的真实性,探索科学的寻找证据、论证结论的途径。这个素养可以借助实现能力目标“二氧化硫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測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来培育,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科研合作、观察记录、解释现象的科学态度。
  (4)“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树立个体对社会发展负责任的公民意识,针对化学而言,要求学生勇于承担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的责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这种素养是学科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学科渗透德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在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镇海炼化含硫烟气处理,减少硫酸型酸雨的措施等”的过程中培养。
  二、素养取向的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关于二氧化硫的来源、性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材在编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启下是为学生后面学习硫酸打好基础。教材内容显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运用相结合,方便学生将问题探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非常适合学生“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培育。教材中镇海炼化的具体事例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二氧化硫过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助于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认识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进一步认识化学技术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积极性。
  三、素养取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1.设计素养自然形成的教学主线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阵地,也是涵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土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强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二氧化硫兼有氧化性与还原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依据这个特点,设计二氧化硫的来源、酸雨的形成与防治、尾气中二氧化硫的监测为明线,选择“酸雨”作为探讨二氧化硫性质的切入口;选择“镇海炼化”注重社会效益为暗线,赞赏镇海炼化耗巨资运用化学技术处理尾气、保护环境的举措。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为的是助力学生形成“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社会责任”素养。
  2.设计素养自然形成的问题情境
  教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对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通过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设计镇海炼化克劳斯法脱硫基本原理流程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认识含硫物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宏观辨识、变化观念”的素养。
  3.设计素养自然形成的实验情境
  实验是最能有助于学生用眼观察、用鼻去闻,直观感触化学现象的方法。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的素养。实验在学生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学生除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并进行证据推理,验证自己的设想。例如,为学生提供“酸雨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揭示酸雨的防治原理。又如,设计二氧化硫传感器监测镇海炼化排放的尾气是否含有二氧化硫、镇海炼化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以及二氧化硫水溶液漂白品红等实验情境,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同二氧化硫的化学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物质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思路方法,从原料来源、成本、利用效果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实验方案,助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主形成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4.设计素养自然形成的应用情境
  化学学科立德树人的关键是注重化学知识教学与化学技术应用之间的联系。本节课中可以针对镇海炼化的先进工业流程,要求学生分析镇海炼化的化学技术环保与传统工业流程的区别,理解先进工业流程对于节能、减排、环保、再生利用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应用价值,自然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结 语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体,教师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因,承担着创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教学重任,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素养形成与发展主体作用的路径。
   [参考文献]
  彭芬.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10.
  作者简介:丁晓庆(1979.2—),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想有效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解题需要重新组合已有规则,转化已有命题,就必须有“一般策略”的指引。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不使用“合适”的策略;而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策略。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专题教学尤为重要,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策略的作用,选择适合自己同时适合题目的策略,在自己、题目、策略三者之间找到平衡,进而真正提高解题效率。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以实际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支持幼儿建构探究主题;鼓励多方参与,支持幼儿深入探究;运用多种表征,支持幼儿交流探究结果;实施正确评价,支持幼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探究式学习;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
摘 要: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但是,当前的诗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诗歌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从朗读、阅读、写作等多个角度开展诗歌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高效的诗歌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育;诗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户外混龄运动是一项低结构的自主活动,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非常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而游戏分享活动作为混龄运动的一部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游戏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但在具体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在混龄运动时只是对已有经验的不断重复,背离了游戏的初衷。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户外
期刊
摘 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师生课堂的交流度,激发学生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结合课堂经验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环节,实现难点简易化、枯燥内容趣味化、课堂知识丰富化的创新课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英语;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在不断更新、变革。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注重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兴趣;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所带的高二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而高二选用的历史教材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部分教材恰恰需要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认识中外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从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中
期刊
摘 要: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在幼儿园的这段时期非常关键。幼儿园要弄清楚幼儿的个性、行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充分利用各种德育教育资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在道德、情感、认知与行为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这样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幼儿的良好道德素养终将慢慢养成。  关键词:幼儿期;德育;一日活动;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课题内容、教学反思三方面分析了校本课程微课案例“传统中国画的自然美”,旨在启发教育工作者在传统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重要现实价值,并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通过美术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内心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复习课与习题课混淆,常常拿着各式各类的中考卷、模拟卷走进课堂,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训练,这让数学复习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趣味。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渗透方法、思想与策略,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到数学思想、思维层面。基于此,笔者结合一道复习题的四种解法,探讨了在数学复习课中渗透多样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