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作者几年来从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切身体会,指出目前《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物理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c)-0169-01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对培养既有扎实的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特别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打好基础,但不能完全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学素质和知识创新的要求。因此,为了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教学向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主,强调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辩证统一的课程定位上转变,《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 分析和总结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缺少时代信息
  物理学科教材体系特别是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全盘“苏化”后,按力、热、电、光、原的内容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一方面说明该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当然也与物理教育工作者长期使用形成的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不够,物理课程改革的空间比较大[6]。纵观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上经典物理在教学中比重过大,缺乏现代知识气息,经典物理与近现代物理及物理前沿也没有融会贯通,使得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握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衔接,如何处理基础物理与物理前沿关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原有的教材体系内容是19世纪及以前的物理知识,对于20世纪以来的近代物理学涉及极少。对于纳米技术、激光、超导、空间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原有教学大纲的制定多年不变,内容上与高中课程出现重复严重。现阶段教学过于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的掌握,忽略了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才是最重要的。
  1.2 教学手段单一,考核办法简单
  传统教学手段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及灵活运用联系实际问题。考核办法一直以闭卷答题形式存在,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学生陷入大量“题海”之中,生搬硬套公式去解决物理问题,只为应对考试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很难深刻理解其本质,限制了物理思维的形成。学生的全面综合科学文化素质难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评判。
  1.3 学时少,任务重,无法满足与专业课有机衔接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院校各专业所开设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专业面很大,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物理知识基础。教育部专门成立了“高等院校非物理类专业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且专门制定和发布了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建议学时数最少为126学时。实际上大多院校所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并不能满足基本学时的要求,忽视了个别专业对物理基础的需要。把物理学时一降再降,有的院校降到40~70学时,使得很难完成系统的物理教学内容。
  
  2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更新课程内容体系,不同专业制定相应教学大纲
  要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优化,尽可能的渗透近代科学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关键是将现代物理与经典物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并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最新进展、学科前沿等。介绍物理知识、原理,在生产实践、工程技术、现代科技等领域中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选用联系实际的例题与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教学大纲,适应各专业特点,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面对基础课课时逐渐被压缩的趋势,这将是解决其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之间矛盾的一个可行之策。
  2.2 转变教育理念,“启发式”取代“灌输式”
  传统教育理念一味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讲授的内容是不可动摇的,灌输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学生只能作为课题填鸭式的学习,缺少创新精神。现代科学教育理念是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大学物理教学中来,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软件制作出相关理论内容,配以文字、图片、动画及视频手段,把枯燥的物理过程生动的体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更加直观,这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
  2.3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个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现,以及新的物理理论的建立与检验,都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依据。通过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极大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想象力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4 建立科学考核评定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期末闭卷考试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全程多样化考核,平时成绩占40%,其中包括课堂小测验,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对学生全程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建立课题小组,提交课程论文,促进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期末考试占60%,调整试题类型,适当减少客观题型,增加主观题,简化数学运算,强化物理思想,使之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终身受益。
  
  3 结语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现阶段还存在若干弊端,只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就一定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世德,向安平,陈敏.《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
  [2] 吕健,衡耀付.大学物理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天中学刊,2005.
  [3] 赵近芳,黄克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跨栏跑技术的跨栏训练、栏间跑技术训练、起跑过第一栏技术教学、冲刺和全程跑技术教学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跨栏跑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53-01    跨栏跑的技术较为复杂,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身体素质等要求也相对较高。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要发挥运动员的能动作用,信心、刻苦锻炼。跨过跑道上的栏架,要克服
本文简要说明了棱镜耦合法测量聚合物波导材料的折射率的原理,讨论了材料对于红外波段的光(非可见光)的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经常会遇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缝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裂缝产生的基本原理
摘 要: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址,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要素。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体育教育 锻炼 素质 健康  中图分
本文采用装有长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双筒T形瘘管的土种成年空怀母山羊3头,经两瘘管分别采得瘤胃液及十二指肠食糜,用核酸法测定瘤胃液MCP浓度及十二指肠食糜MCP含量。
高效的网格调度算法可以提高整个网格的性能和效率,本文主要是针对网格调度算法Min-Min及相关算法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展望。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这一意图性行为用于上课之始
本文就中空缠绕管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过程,控制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中空缠绕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实现。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可靠性高。
作者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为指标,在小鼠、大鼠和家兔观察了止血镇痛胶囊的止血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的止血作用较好,其效果与合成药6—氨基已酸无差异。
氟罗沙星(Fleroxacin)是新一代的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本试验对9名男性健序自愿受试者进行口服国产氟罗沙星片剂、胶囊剂和进口氟罗沙星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敬和相对生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