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城市品质提升相关问题的思考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总结了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大意义,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应坚持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提出城市品质提升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城市品质;四个“突出”;路径选择
  陈敏尔书记指出,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工作在全局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的重要体现。
  一、实现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满足人民需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地体现在城市品质方面,城市功能是否完善,城市品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水平。
  (二)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彰显地区个性
  提升城市品质并非简单地提升城市各项设施条件的功能性,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原则基础上,塑造独特的景观、空间及氛围。因此,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也伴随着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必然有利于城市趟出一条彰显城市记忆、区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个性之路。
  (三)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加强区域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城市品质提升就要从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城市问题入手,通过倒查监管漏洞,从而不断探索最新、最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各类城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中去。
  二、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应坚持四个“突出”
  (一)突出便民利民,打造“温度”城市
  城市是老百姓生活、就业的家园,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出发点。第一,优化公共资源布局。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网络城市群,打造小尺度、人性化、可达性高的城市空间肌理和高品质的街区环境,营造更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第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注重城市空间管控,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第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公用停车场、环保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覆盖,打出一套道路升级、公园建设、环境整治、雨污混排的城市更新提升“组合拳”,全面改善公共设施布局,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二)突出本底特色,打造“个性”城市
  城市特色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把地方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使城市具有魅力,更具生命力。第一,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尤其要避免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出现。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打造一批经典的文化传承工程,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第二,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第三,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城市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巧妙地将地方历史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的风格、立面、色彩、体量等各方面,塑造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形象。
  (三)突出科学管理,打造“智慧”城市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要强化、优化、细化城市管理,持续推进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和大城众管。第一,管理手段要智能化。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构筑动态、协调、有效运行的城市常态运行保障机制和风险应对免疫系统,在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重点发力,努力让市民享受更多的便利。第二,管理体系要法治化。要完善法规,抓紧填补城市管理领域的立法空白。坚持从严执法,加强行业管理和综合执法的衔接,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要注重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让市民自觉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真正形成“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第三,管理主体要全民化。充分激发群众当好“城市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细化管理粒度、频度、维度,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提升同频共振。
  (四)突出综合治理,打造“靓丽”城市
  城市品质提升就是要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不断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第一,维护卫生城市形象。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全面开展“治脏”行动、“治乱”行动,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及时清运,街面店铺保洁,交通秩序通畅,景区规范管理,加强散流体货物运输、在建工地以及城乡结合部监管治理等工作。第二,打造生态城市名片。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全面开展“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等行动,多层次分级利用各类资源。第三,展现文明城市风貌。通過道德讲堂、“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丰富多彩、接地气的活动,引导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三、实现城市品质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理清概念:增强“品质城市”观念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虽然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已经在交通、物流、物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调研实际来看,全社会对专项行动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城市品质提升内涵不清晰,许多市民群众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或是城市设施的完善度。实际上,“城市品质”概念包含了产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民素养等多方面要素,是城市内部各要素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而形成的综合形态反映。二是城市品质提升指标难以界定。城市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含城市建设中的各项硬性指标还包含人文、生态等软性指标,因此城市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城市居民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得具体的城市品质提升指标难以界定,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品质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得到提升,提升的幅度高低都是难以测度的。三是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动力不足。正是由于对城市品质提升概念上的不清晰,各项指标难以界定等问题导致无论是市民群众的参与度还是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都会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品质城市的概念进一步地明晰,对相关指标进一步细化,并通过政策解读和广泛宣传等方式深入人心。   (二)扬长补短:化解各类城市矛盾
  每座城市各有其特色,也各有其存在的不足。《行动计划》是对城市提升行动提出的总括性的文件要求,具体实施起来势必要结合各个区县城市发展的实际。一是认真梳理各类矛盾。一方面要定期排查区域内各类城市矛盾,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周边区县暴露出来的各类问题认真研究本地区城市发展中潜在的危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档,确保对本地区的城市问题做到心有定数。二是针对问题追溯原因。不同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在于发展理念的落后,有的在于管理方式的限制,有的在于技术设备条件的滞后等等,有必要对各类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总结提炼。三是有的放矢化解矛盾。结合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必要分类讨论,需要争取帮助支持的应当及时梳理并向上级递交,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当定期走出去多学习,坚持“引进来”,需要提高群众认知的应当加强宣传力度。
  (三)扎实推进:有序落实各项措施
  城市的发展一手在“建”,一手在“管”,只有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一是科学完善顶层设计。紧扣《行动计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突出标准全面性、时效性,细化完善适合本地区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厘清市政、其他部门与镇街在城市品质中的权责。构建市政牵头,多个部门配合的“1+N”执法和管理联动平台。同时,细化各部门责任清单,逐步将城市提升领域内的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潔、市政设施维护等专业管理工作有序推向市场,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二是整合优化信息资源。严格按照《行动计划》对城市品质提升提出的具体要求,实现重要区域数字城市普查全面覆盖,并积极对接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好智慧平台,由宣传部门联合公安、规划、建设等部门整合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并挖掘停车引导、供水排水在线监测等城市运行数据,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将城市信息服务体现在社会管理、生产经营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三是全力以赴组织行动。相关部门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共同思考、共同谋划、协调行动,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摸排,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建立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整合全区力量,阶段性地就非法营运、乱设摊点等容易死灰复燃的城市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四)共建共享:释放全民参与功能
  城市是市民群众的共同家园,城市品质提升同样需要群众的共同参与,想法设法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一是全民参与谋划。城市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最得人心,市民群众体会最为深刻。“百姓身边无小事”,百姓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够以小见大,真实反映当前城市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中应当主动对接市民群众,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二是全民参与管理。群众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城市管理的核心主体。同时,相较于行政化管理,群众管理可以实现时时管理和处处管理,即群众可以参与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因此要通过多媒体、多层次、多方位对城市管理法律规章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市民的都市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建立和完善城市执法和群众管理的联动机制。三是全民参与监督。通过建立类似于“朝阳群众管城市”的群众监督管理大平台,居民可以注册成为线上小巷管家,通过拍照、上传即可随时随地曝光城市管理漏洞,从而全方位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要疏通举报途径、建立奖励制度,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贤达和市民代表对城市管理活动进行事前、过程和事后监督,来及时查找、解决各类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裂解炉是蒸汽热裂解法制乙烯装置的主要能耗物耗设备,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装置的经济技术指标。其中延长裂解炉运行周期、提高裂解炉热效率、提高高副产品收率是降低裂解炉能耗,是提高乙烯装置技术经济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大庆石化E3装置裂解炉在保障裂解炉高效运行方面的一些优化措施  关键词:裂解炉;优化  1裂解炉概况  大庆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60万吨/年乙烯生产
期刊
摘 要:工程结构的合理设计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工程质量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是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工程结構的科学设计在整个工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因而应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笔者根据具体的调研实际,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主要从工程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工程结构设计的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相关专业人士可以指出其中的不足,促进本论文的完善。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期刊
摘 要: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所利用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处理和控制的是电子信息,是一门高科技学科,所包含的方面也非常广阔,在工业、电子、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并且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射频识别技术就是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方面的实践与应用。就目前在工业领域我国的电子信息应用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包括技术的不完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缺乏创新意识等。本文主要浅析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
期刊
摘 要:纵观宁洱县的历史长河,民族团结就是宁洱的一条生命线,既是宁洱县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理论。沿着这条拥有革命历史文化路线的路,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谱写了宁洱县的新篇章。本文从宁洱县民族团结的基本情况和建议俩方面来阐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调研情况。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建议  一、宁洱县民族团结基本情况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普洱茶故乡和茶马古
期刊
技术领域:  大型高效浓缩机广泛用于浸出洗涤的主要设备,它具有浓缩洗涤、缓冲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选矿、冶金、污水等行业。相比其他浓缩设备,浓密机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目前选矿厂得到普遍使用。  现有技术:  现有机械式浓密机的控制技术是纯手动控制设备各个关键工艺环节的启动和停止,以及设备的各个参数值的设置、调整和记录,设备故障报警的原因无法查询和准确判断,传统工艺中,浓缩机操作由操作
期刊
摘 要:煤层气储层产气量动态变化预测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井网布置方式进行产能模拟,并提出了煤层气井增产技术优化,论文取得了以下结论:正方形井网与菱形井网具有不同的产能曲线,模拟结果表明正方形井网布置的井组产能略高与菱形井网;煤层气井网单井数量不同时,正四边形井网布置发生井间干扰的时间较早;而正七边形井网布置由于不同井的压降速度不同,相邻井间形成干扰的时
期刊
摘 要:PL3型絮凝剂给药机是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常用制药加药设备之一。文中对PL3型絮凝剂给药机结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维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絮凝剂给药机;结构原理;使用维护  絮凝剂给药机作为制药加药设备,主要供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矿山开采等行业,可使溶液中固体悬浮物快速沉降,达到浓缩、洗涤的作用[1]。PL3型絮凝剂给药机具有机构简单、紧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改革以来,人们生活有质量有较大提高,使电力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电网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管理难度逐渐增加,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使电力电网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需要对电网输变电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有效的检修。  关键词: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化;状态检修  前沿:  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使智能电
期刊
摘 要:随着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把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散料装车控制系统变为可能。本文通过对作业对象状态的图像采集,并对图像进行了分割、识别、特征提取和定位,从而形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散料装车控制系统。  关键词:机器视觉;散料装车;图像处理  Study of Bulk Material Load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ac
期刊
摘 要:目前阶段科技发展大的主要趋势仍然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的改革创新,当代的科技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将从原来的工业社会逐渐的向信息社会进行历史性的跨越。随着这些革命性质不断的发生变化,科技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了各个领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国也一直秉承着“科学是第一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