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游离DNA定量检测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评估的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DNA对IBD活动度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5例IBD患者,采用PicoGreen荧光比色法定量检测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以同期37名体格检查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IBD患者的游离DNA含量与CRP、ESR和IBD活动度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估游离DNA含量对IBD活动度的诊断效能,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变量的相关性。

结果

CD和UC患者的游离DNA含量分别为(29.17±2.07) μg/L和(26.86±1.97) 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10±1.0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9、2.082,P均<0.05)。活动期CD、UC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分别为(35.72±3.26)、(32.37±3.42) μg/L,均分别高于缓解期CD、UC患者的(21.12±1.43)、(20.82±1.0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6、3.116,P均<0.01)。CD患者游离DNA与CRP、ESR、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555、0.393、0.400,P均<0.01),UC患者游离DNA与CRP、ESR、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640、0.421、0.360,P均<0.01)。CRP联合ESR诊断CD的效能最高,AUC值为0.84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4.3%;游离DNA、CRP、ESR联合诊断UC的效能最高,AUC值为0.8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和96.9%。

结论

IBD患者游离DNA含量升高与IBD炎性活动有一定关联,检测游离DNA有助于识别活动期IBD,联合ESR和CRP检测可提高对UC的识别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就诊的HIV感染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期52例,艾滋病期4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CD4+ 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并分析与HIV RNA间的关系。以健康人群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
目的分析总结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首次诊断的129例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9例患者,就诊病程长短不一,以1~3个月多见(45.7%),83例(73.6%)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诉就诊,主要累及颈部(56.6%),以单个淋巴结多见(61.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及炎症指标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中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因FUO入院的病例,统计患者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包括T-SPOT.T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H.pylori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黏膜肥大细胞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32例FD患者和16例无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对照),检测其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患者的胃体和胃窦黏膜进行活组织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32例FD患者中,H.pyl
期刊
目的研究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的137例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DCP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将137例患者分为DCP阴性组(DCP≤40 mAU/mL)118例和DCP阳性组(DCP>40 mAU/mL)19例,将45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DCP高水平组(DC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