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中:消灭关于癌症的谣言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在世时,我们互相写信,信的结尾都是‘to life’(致敬生命)。他去世后,每次我想偷懒的时候,一想到和他通的信,我就不敢懈怠。”
  此刻的中国,每分钟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个人因癌症逝世,癌症潜伏在每一个人身边。人们谈癌色变,被大量伪科学和谣言裹挟着生活在恐惧中,又因为恐惧,造成更多的误解。
  “生物男”李治中一直在试图解开这些“误解”。为此,他去美国念了癌症生物学博士,还在研发了格列卫的诺华制药做了8年新药科学家。但他在实验室中的努力始终赶不上国内各种癌症谣言的传播速度,于是,6年前,他开始以“菠萝”为笔名,写文章辟谣以及进行各种癌症科普。
  6年间,他孜孜不倦地一遍遍重复着“红薯不防癌”、“牛奶不致癌”、“人的体质不分酸碱”、“转基因食品致癌并无定论但喝酒会致癌”、“澳大利亚并没有战胜癌症”……
  2018年,李治中辞去了药厂的工作,回国做专注于儿童癌症科普的“向日葵儿童公益”,因为,中国有着全球最庞大的儿童癌症患者群,却没有一个专业的儿童癌症科普网站。
  人类战胜癌症的战斗还很漫长,但在癌症消亡之前,李治中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消灭关于癌症的谣言。
  以下是“菠萝”李治中的口述——

误解


  很多人知道我是做癌症科普的,一听就摆手,不想聊,感觉不吉利,好像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听不看,家里人就不会得癌症。
  但事实上,我国现在每年新诊断的癌症患者数目超过400万,因癌症去世的人超过280万。这是什么概念?每分钟有超过8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人因癌症逝世,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患癌的熟人。
  我们如何去面对癌症?首先就需要去了解它。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其实癌症没有那么可怕。
  例如,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因为现代人活得越来越长。癌症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不是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而是寿命。无论男女,当年龄超过55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以前的皇帝很少听说有得癌症的,那是因为他们死得早。有数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从秦始皇到光绪的平均寿命只有39.8岁。
  很多人听到癌症第一反应就是“死”,陷入恐慌。大约两年前,罗一笑事件爆发的时候,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标题是:“罗一笑是病死的还是治死的?”一个号称财经作家的人一上来就说“得了白血病,基本上就是个死”。但事实上,白血病是过去30年中,5年生存率变化最明显的两种癌症之一。现在白血病5年的生存率已经超过70%,某些亚型白血病生存率甚至超过90%,全球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
  正因为对癌症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再加上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缺乏常识教育和科学思维,没人喜欢听科学家说什么成功率90%,他们喜欢听的是“隔壁老王吃了这款神药立马好了”,所以,才会发生很多令人痛心的故事。
  也是在3年前,一个90后女演员徐婷,才26岁,患上淋巴癌后没有接受正规治疗,而是去山东烟台找到一位神医,不仅每天被放血,还拔火罐、刮痧,导致大量毛细血管破裂,短短一个月,就免疫系统全失。最后,她不是死于淋巴瘤,而是死于严重的感染。从她做出这个选择到去世,不到3个月。
  但是事实情况是,就在徐婷去世前后,美国一批晚期淋巴瘤患者尝试了化疗配合CAR-T疗法,简单来说,这种疗法是从病人体内拿一些免疫细胞出来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对癌细胞有更强的殺伤力,再放回病人体内,采用这种疗法后,82%的患者肿瘤缩小,64%的患者肿瘤消失。
  还有魏则西事件。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刺痛。因为在这件事发生一年半以前,我已经写过科普文章说明他接受的这种疗法是无效的,当时我用的标题是《谋财不害命,中国的免疫疗法现状》。但魏则西还是没能看到。
  我常常想,如果徐婷、魏则西们能及时地知道正确的信息,可能就可以活得更久。癌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比癌症更可怕的,是人们对癌症的误解。

辟谣


  我在清华念本科的时候,是学干细胞的。那时,我也觉得癌症和我没啥关系,我对它的了解,就是一坨长得很快的细胞,一个肿块。
  大四那年,我母亲患上了乳腺癌,癌症一下子入侵了我的生活。我在网上查了一整晚资料,翻了十几页都找不到什么靠谱信息。我当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患者的信息非常闭塞,市面上没有什么好药。
  母亲的病,让我决定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癌症生物学。我希望对癌症有更多的理解,去探究——癌症到底是什么?
  毕业后选择去药厂。我希望能够研发出一些好药。我选择了诺华制药,主要负责新型癌症靶向和免疫新药的研发。
  在药厂工作的同时,我也很关注国内的一些状况。我记得是2013年,我身边有朋友开始转那种伪科学文章。我很难过,一边是科研人员在想尽办法对抗癌症,另一边,无数伪科学在肆无忌惮地传播。
  我就在人人网上写了一篇科普文,讲的是癌症是什么,为什么会致命。那篇文章只有一百多个阅读,大部分都是好友在转,但大家都鼓励我,这是我做科普的开端。
  从那之后,我每晚9点开始写文章,每天写2至3个小时,大概一周出一篇。从第一篇科普文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文后附上参考文献,这是为了区别于伪科学——任何结论都需要有靠谱的来源。
  但我又发现,只有靠谱还不够,还需要生动、短小、易懂。于是,在花6至8个小时写完一篇文章后,我再用1至2个小时把它删短,加一些比喻和幽默的话。
  有一次,我想辟谣“红薯能防癌”。那时候刚出了一个很靠谱的研究,“休闲时间运动”可以防癌,比如走路、跑步、游泳、健身等,也就是“锻炼”可以防癌。当然,平时工作性质相关的“运动”,比如重体力劳动者、专业运动员的大量体力活动,不算在内。我就在文章结尾用一首小诗把这两个重点结合了一下:原来/红薯真可以防癌/如果你是/每次都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买到红薯的小孩。   有一段时间,营销号在炒作“牛奶致癌”,我赶紧辟谣——从现有的科学证据来看,单纯喝牛奶致癌的概率,大概等于“买彩票中头奖,但在领奖途中被雷劈死”的概率。
  一个接一个地辟谣,渐渐地,也总结出了一些谣言和伪科学的特点。
  例如,很多伪科学文章中都会出现一个穿白大褂的外国老爷子,其中有一位在癌症伪科学文中出镜率特别高,好像他一出现,就代表着靠谱和权威。但事实上,我定睛一看,那位老爷子的真实身份是世界最老医生的纪录保持者,美国乔治亚州100岁的沃尔特·华生。只是,这位老爷子并不是肿瘤科医生而是妇产科医生。他最牛的事迹是一生接生过近两万个小孩,和癌症没有半分钱关系。
  除了莫名其妙的外国医生照片,如果一篇文章中动不动就出现CCTV新闻画面、标题里好多感叹号、求转发愿望超浓烈、结尾各种无关广告、点“阅读原文”跳出奇怪东西,那十有八九都是“伪科学神帖”。还有一句想特别提醒大家的真理:封面图女人衣服穿得越少,伪科学的概率越高。
  多数老百姓为什么看到伪科学想转?因为伪科学总是斩钉截铁,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希望。而我做这些科普,也是想给大家带来希望。


經常出现在中国伪科学文章中的沃尔特·华生医生

  所以,2016年我开始在公众号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抗癌新药。我愿意用我所学、加上在药厂工作的经验,去告诉大家,这个药好不好,那个疗法值不值得期待。许多新药还没有在中国上市,但我想让大家知道,科研工作者没有停下来,大家不要放弃希望。
  2018年5月,我建了一个40岁以下的癌症患者互助群——“菠萝的年轻朋友们”。200多号人,患的癌症各异,但是都乐观、坦诚、积极学习新知识。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共同学习,分享资料,互相支持,一起辟谣。

“Big Picture”


  2018年春节前一天,我正式从制药公司辞职,举家回国,全职做儿童癌症公益。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我做出这个决定大概只用了两三个星期。之所以决定做中国儿童癌症公益,也是因为看到了太多不合理的事。
  当下,全世界的儿童癌症患者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好用的药太少了。一个数据是,过去近30年,我们开发了200多个抗癌新药,只有3个是给孩子们的。
  对于中国的患癌儿童而言,他们的处境更是艰难。
  每一年,中国有4万个儿童得癌症,而中国患癌儿童的5年存活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那个问题——不了解,信息严重缺失。
  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儿童肿瘤这一学科,是成人肿瘤科医生在治疗儿童肿瘤。但儿童肿瘤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肿瘤,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成人的很不一样。就拿脑胶质瘤来说,得了这个病,同样的药物可能成人吃了好转了,儿童吃了却没有效果,一些药物在儿童身上是完全无效的。
  我曾经在百度上搜“儿童癌症”,第一个出来的居然是“儿童为什么会得癌?大多数还是跟妈妈有关”,非常奇葩,而且一点进去全是广告。
  这也促使我开始做向日葵儿童公益,我们想做一个系统性的、中国最好的、最全面的、最权威的、最专业的、最信得过的儿童癌症科普网站。我们还要做科研。为什么要回到中国来做科研?因为这件事只有在中国能做。
  中国有着全球最庞大的儿童癌症患者群,因为人口越多,患者越多。对患者来说,这绝对是不好的,但是对科研来说却是极其好的。我之前在诺华做了多年横纹肌肉瘤的研究,这是一种儿童肿瘤,一件特别棘手的事就是案例少、样本少。我们试验常用的横纹细胞瘤的细胞系,在实验室里养了40年了。它们还真的和小孩身上的肿瘤细胞一样吗?我个人很怀疑。
  而在中国,对于某一种亚型的儿童癌症来说,中国一个主任医师一天经手的患者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一个医生的全年。
  这次回国,我在网络上征集了近万名志愿者,他们身份不同,有博士在读的学生、协和医生、上海交大教授、麦肯锡咨询师、哈佛毕业的律师、美国顶尖药企的研究员等等。我们希望未来搜索“儿童癌症”,出来的都是向日葵平台的文章,让每一位儿童都不再被误诊,并接受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最好的治疗。
  可能每个选择癌症科研方向的人一开始都被某种东西触动过,但是慢慢就被生活磨没了,所以,我在夜深人静时,常去回想一个“big picture”,想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Tom,是一名制药科学家,他亲手合成的肺癌二代靶向新药Zykadia(色瑞替尼)已经上市,全世界上万患者将从中受益。但同时,他也是一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和癌症战斗5年多,2017年11月在美国去世,享年45岁。
  他是我的榜样。在治疗间隙,他还跑到实验室和人讨论科研课题;在癌症扩散的时候,还做网站帮其他患者寻找合适的临床试验;他也做癌症科普,他的文字被大家自发地翻译成中文、西班牙文、俄文、捷克文、荷兰文。
  他在世时,我们互相写信,信的结尾都是“to life”(致敬生命)。他去世后,每次我想偷懒的时候,一想到和他通的信,我就不敢懈怠。因为很怕以后在另一个世界再见到他,他问我:“菠萝,多活了这么些年,说说你到底干了些啥?”
  至于希望,我曾给媒体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还有多远?”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道——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人说:“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大家都以为癌症是绝症吗?真是太搞笑了。”
  (张楠荐自《博客天下》)
其他文献
重庆涪陵,当地农民正在收青菜头。  长期以来,更擅长在网络发表社会趋势观点的人是生活在大中型城市的消费者,他们对于零售消费市场的复杂性了解得并不如他们以为的多,当他们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评价某种消费“降级”或“升级”时,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靠谱。  面对拼多多上市的争议,绝大部分人习惯使用一个流行而简明的概念:消费降级。也有媒体引用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异议:这不过是一个长期处于主流與论之
期刊
觉醒:逃离手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每天晚上能够跟我们相依相伴进入梦乡的,除了伴侣,还新加入了智能手机,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为。  在今年世界睡眠日发布的一份《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57.7%的“90后”在睡觉前玩手机,36.8%的人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了50分钟。这可不是单身人群为了睡前排遣寂寞,已婚的“90后”人群中,49.8%的被调查者表示睡前与伴侣各玩各的手机。手机推迟睡眠时间,干
期刊
几十年来,建筑面积是香港房地产交易的唯一计价标准。2013年,随着《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生效,实用面积取代建筑面积成为香港房产市场的新计价标准,“‘发水’时代”渐行渐远。  2004年,即将换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陈先生开始他在香港的买房生涯,除了自住,也是为了投资。经历过三四次交易后,他已成为“老手”,挑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12年拿下超豪华会所隶属的那个位于奥运地铁站的楼盘,称得上他的“最
期刊
特斯拉迎来一位新董事长罗宾·丹赫姆。2018年11月8日,特斯拉发表声明称,交接期间继续留任CEO的马斯克将作为顾问,为罗宾提供任何所需的支持。  馬斯克随后发布推特称,“感谢罗宾加入团队,我满怀敬意,非常期待与她一起工作。”  罗宾2014年加入特斯拉董事会,并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和薪酬委员会成员。她是特斯拉董事会中唯一一位在其他大型汽车集团拥有工作经验的高管,1989至1996年间,她工作于丰田
期刊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健康卫士,但因技术壁垒,国内技术还不成熟。  吉林省浦生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是针对这一市场,专注于人体肠道微生态调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健康咨询的生物高新科技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开创者、领导者。  东北冬日里的阳光,温馨而又含蓄,走
期刊
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的生活状态或许可以被描述成这样:在父母的帮助下全款买了房,开着十多万的车,住的地方距离周边的大都市仅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相比那些在北上广深奋斗的儿时玩伴,他们没有高压力和快节奏,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下班后有大把的时间休闲娱乐,海淘,也可以时不时来一次出境游……  全国的三、四、五线城市中有太多这样的“小镇青年”,小镇青年经济日渐壮大。“得小镇青年者得天下”如今已成为商业领域最
期刊
最近有印度人放话称:印度将在2019年变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甚至未来几年内将跻身世界前三。说这话的是印度的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  《印度时报》称,贾伊特利表示,自4年前莫迪政府上台以后,印度的全球经济地位已经从第九名上升至第六名。“明年,印度将会成为第五大经济体。”报道还援引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称,印度在2017年力压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并有望超过排名第五的英国。  数据显示,2017年印
期刊
你知道自己手机上有多少个应用程序(App)吗?  有数据显示,2015年蘋果App Store、安卓Google Play和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运营商应用商店的App数量已经接近300万个。App整体数量暴增的同时,内容也越来越细分,从社交到游戏,从工具类到娱乐消费类,垂直用户极致体验的App更多出现。并且伴随内容精准匹配到某一类用户人群,付费类平台用户也越来越占较大比例。  比如有
期刊
只要主人愿意,宠物完全可以过得像人,甚至比一般人更好。生活在奥地利的牧羊犬冈瑟四世继承了巨额财富,身家超过3.75亿美元,住所豪华,有专门的管家和佣人,出门有专车接送、保镖陪护。生活在杭州的布偶猫胖次有一整套全自动饮食设置,用来盛放它的进口食品,主人席语斐(化名)还会找专业代购从澳大利亚为它买袋鼠肉当零食;家具配件方面,除了猫爬架这些基本玩具,胖次还有自己专用的日式小沙发——这是位于北京的一家家具
期刊
纵观2018年网络流行词汇,不难发现,IP、游戏及主播、选秀节目、动漫等二次元和泛主流文化依然火热,它们的流行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兴趣和喜好。然而,这些流行词汇到底有什么含义,你真的知道吗?据说,没人能全知道它们的含义……“小猪佩奇”社会人  释义:快手“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带动了大众对小猪佩奇的火热追捧;更有抖音的推波助澜引发这个IP的井喷式爆发。  解读:又一大超级IP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