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ao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没想到,一部文物题材的纪录片成了“网红”。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豆瓣评分高达9.4,甚至高过《舌尖上的中国》。“慕名而来舔屏”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要说之前,文物纪录片常给人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所以,不少作品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内香”,顶多能赚圈外人的几眼好奇。
  有网友说,当别人推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以为拍的是故宫,没什么特别的兴趣,没想到讲的却是故宫里一群人的故事,而这一群人,实在可爱又可敬,于是一口气看了三遍。
  正如纪录片里的木雕佛像修复师屈峰说的,“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吗?文物的目的就是让它传播文化,而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钟表修复师王津说:“以往大家看到的文物都是静态的,这部片子让很多观众看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看到有一群和我们一样朝八晚五的普通人,在一个时光悠闲、充满生活气息的“自家后院”里,执着而从容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网友们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时的文物,俨然褪去了厚重的尘埃,充滿人情的味道;这时候的观众,也开始“心疼”“点赞”“自豪”,关切这些文物的传承和命运。这是一种奇妙的互动。
  互联网的强大力量,让这种互动的影响迅速扩散和放大。《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路径是这样的:最初在央视播出并没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当故事被上传到某弹幕视频网站后,迅速跻身热搜榜,俘获了大量“90后”粉丝。
  不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承面临危机,最大的抱怨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和热情。当今年轻人难道天然与传统绝缘、和文物有隙吗?《我在故宫修文物》显然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必须从信息传播思路中找找原因——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在文化生活多元时代,能从哪些方面打开年轻人兴趣的大门?否则,恐怕“酒香也怕巷子深”了。
  总归来讲,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大众的心中活起来,根本还是要使大家体会到文物本身与现代生活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距离,文物的命运也是一件与每个人有关的事。有更多亲近,便有更多自觉。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5日,有删改)
  ■
  纪录片记录了一群有意思的人,以及他们手中代代传承的手艺。在修故宫修文物,有人说这是最好的职业,工作在中国地价最贵的地方,接触的是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国宝,也有人说这是故宫的招聘宣传片。然而不论怎样,这部别具一格的纪录片以它独特的方式走进了观众的心里。它的借鉴意义不在于历史文物是可以与现代重逢的,而是在于传播切入的角度应该是生活的,现实的。
其他文献
人生与生活哲理的探讨历来是高考作文主题中最为活跃的版块,今年却突然变得有些寂寥。满打满算,也只有山东卷、江苏卷和上海卷的3道作文题。而且上海卷的文题还与“社会”有很大的关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今天,随着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变得更具个性色彩。这也随之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
期刊
“直面现实,关注民生”是很多国家或地区高考作文的“主旋律”,但在我们这样一个素来崇尚“清谈”的国度里,这一主题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着。纵使触及社会话题,亦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很少会作深度切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未能脱离这一“传统”。比如浙江卷作文题的选题就放在“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上。  “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这个话题算不上新鲜,最近这几年里每年都有省市在高考作文中对这一
期刊
阳光下的沱江,呈现出奇异的绿,温润如玉。泛起的波涛看上去像纵横的白纹凝在江水表面,若不是近在耳旁的轰响,还真以为它是凝固的。这便是我们一路脸贴车窗,目光跟随沱江而动的原因。  时值七月,正是涨潮的季节,沿途光闻涛声便知水势浩大,此时水已没过凤凰古城最上几级石阶,要涌上街了。不过真正涌上街的,是如潮的人群。七月灼热的天空下,人声已盖过涛声。整个白天古城都是沸腾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川流的人群;至黄昏,
期刊
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不致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内心有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若想找到人生的坦途,请记住:无论你是多数或少数,都要遵从内心的目标,为之努力。  当我们是芸芸众生中的少数时,更加需要勇气。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被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她被喻作“英格兰百合”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晏婴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印度]布迪曼  请以“世界为独立者鼓掌”
期刊
“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这是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关于女主人公安娜的一段描写。  她,是一位悲剧美的女性化身。她生性淳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却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一个十足的做官机器,冷酷,虚伪,自私。  安娜压抑住了她对爱情隐约的纯真憧憬,却遇到了风度翩翩
期刊
【升格佳作】  花朵不是生来就奇异芬芳,它们历经风吹雨打,有过失望,但不曾绝望。  雄鹰不是生来就展翅翱翔,它们历经摸爬滚打,有过失望,却不曾绝望。  而我坚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只要怀揣希望前行,就算有失望,也不会绝望。  怀揣希望前行须在失望中消灭苦难。“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失望而呼,新中国还渺茫未知,自己已身陷囹圄。但他仍怀揣希望前行,用左手边的满腔怒火化为右手边的奋笔疾书,点亮他人前
期刊
“是自然在惩罚人类……”  “十年了……”  “是啊,十年了……”  属于人类的声音忽高忽低地响起在这蓝色的星球上,这曾经的生命摇篮。是的,仅仅是曾经。十年的岁月里,因人类的罪孽,地球已不再美丽。  受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寒武纪生命爆发,一些生物被迫进化。其中一些动植物因遭到人类生活和工业排放物的污染,变异成了足以使人类灭亡的怪物,它们开始反抗来自食物链顶层的人类制造的压迫。一场人类与自己所造罪孽后
期刊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晚年写下的诗句,题目是《生与死》。杨绛喜欢这个关于火焰的譬喻,把它译成中文,置于晚年散文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题词。  105岁,不可谓不长寿。但火萎了,她利利落落起身,便也走了。  作为一个文化世纪老人,杨绛的身体状态一直牵着很多人的心。这段时间,先是“病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