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纲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人们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已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礼仪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越来越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因此,上好礼仪课,让学生注重细微,从“我”做起,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以“美”育人、以“礼”服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是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受教育主体——学生的现状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相始终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为目的而实施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是以人为主体,培养适应社会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特质,较高的能力与品格素养的人的教育。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许多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现代礼仪》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在课堂上讲授的礼仪知识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和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文明修养较差、言行不相表里、诚信缺失、心理问题较多、创造力不足、实践能力薄弱、素质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日常行为来看,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卫生间、寝室教室、校园墙壁上随处可见污言秽语,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乱扔果皮纸屑等等,这些不该出现在正受着教育的学生身上的陋习,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更另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同学具有非常强的自我维权意识却不知尊重他人,从审美能力来看,盲目追求“新、奇、特”,不分时间场合,不懂何谓个性,自我陶醉却往往把自己“包装”得不伦不类,课外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令人堪忧。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
礼仪教育实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由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是要让所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不断注入和强化着我们的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学生从小到大所受的各门课的教育中已经涉及到了不少现在礼仪课的内容:如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等。然而,从许多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原来那种不系统不科学不详实,甚至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方式没能使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因此,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今天,学校教育更应重视以美育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将礼仪知识有的放矢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必备的礼仪常识,了解最基本的各种类型的礼仪规范,并能按照所学的礼仪规范要求自己。
记得有一位学生说过:“我以前去食堂吃饭从不排队,上了礼仪课之后,现在不仅自己会排队,还时常提醒身边的同学遵守公共秩序。”
1995年河北任丘一中的领导班子在面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失范,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的严峻形式下,正式把礼仪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于是家长说孩子懂事了,老师说学生比以前好管了,群众反映学生比以前文明了。校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美育之花结出了德育之果。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在学校开设礼仪课与学生智力开发同等重要。科学系统地进行礼仪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三、秀外慧中的教育
美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强调人的尊严,强调人与人之间建设性的互助合作,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强调职业伦理对职业行为的规范。它让人远离邪恶、低俗,引导人的精神迈向崇高境界,它把人内在的美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校开设现代礼仪课已经有几年了,笔者渐渐意识到“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相长的过程,千万不能把礼仪课上成了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笔者从教材入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进行了调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从报刊杂志上找来许多与礼仪教育有关、同学们感兴趣的文章和事例,介绍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一个人的美是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和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的外在体现,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此外,在理论课的基础上笔者还给学生加入“形体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模拟见面与会谈、学生形象设计”等美育实践,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再到公众行为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深刻了解。在适当的时机,把音乐欣赏、文学欣赏等美育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同学学习礼仪注重细节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善了礼仪教师自身的“形象”,同时把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审美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育应有的魅力。
席勒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于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有良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让礼仪教育在审美教育中达到最佳效果,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与和谐,自觉投身到生活美的创造和文明言行的修为中,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做到以“礼”服人、以“美”育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人们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已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礼仪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越来越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因此,上好礼仪课,让学生注重细微,从“我”做起,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以“美”育人、以“礼”服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是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受教育主体——学生的现状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相始终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为目的而实施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是以人为主体,培养适应社会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特质,较高的能力与品格素养的人的教育。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许多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现代礼仪》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在课堂上讲授的礼仪知识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和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文明修养较差、言行不相表里、诚信缺失、心理问题较多、创造力不足、实践能力薄弱、素质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日常行为来看,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卫生间、寝室教室、校园墙壁上随处可见污言秽语,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乱扔果皮纸屑等等,这些不该出现在正受着教育的学生身上的陋习,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更另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同学具有非常强的自我维权意识却不知尊重他人,从审美能力来看,盲目追求“新、奇、特”,不分时间场合,不懂何谓个性,自我陶醉却往往把自己“包装”得不伦不类,课外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令人堪忧。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
礼仪教育实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由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是要让所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不断注入和强化着我们的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学生从小到大所受的各门课的教育中已经涉及到了不少现在礼仪课的内容:如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等。然而,从许多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原来那种不系统不科学不详实,甚至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方式没能使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因此,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今天,学校教育更应重视以美育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将礼仪知识有的放矢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必备的礼仪常识,了解最基本的各种类型的礼仪规范,并能按照所学的礼仪规范要求自己。
记得有一位学生说过:“我以前去食堂吃饭从不排队,上了礼仪课之后,现在不仅自己会排队,还时常提醒身边的同学遵守公共秩序。”
1995年河北任丘一中的领导班子在面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失范,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的严峻形式下,正式把礼仪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于是家长说孩子懂事了,老师说学生比以前好管了,群众反映学生比以前文明了。校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美育之花结出了德育之果。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在学校开设礼仪课与学生智力开发同等重要。科学系统地进行礼仪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三、秀外慧中的教育
美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强调人的尊严,强调人与人之间建设性的互助合作,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强调职业伦理对职业行为的规范。它让人远离邪恶、低俗,引导人的精神迈向崇高境界,它把人内在的美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校开设现代礼仪课已经有几年了,笔者渐渐意识到“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相长的过程,千万不能把礼仪课上成了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笔者从教材入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进行了调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从报刊杂志上找来许多与礼仪教育有关、同学们感兴趣的文章和事例,介绍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一个人的美是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和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的外在体现,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此外,在理论课的基础上笔者还给学生加入“形体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模拟见面与会谈、学生形象设计”等美育实践,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再到公众行为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深刻了解。在适当的时机,把音乐欣赏、文学欣赏等美育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同学学习礼仪注重细节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善了礼仪教师自身的“形象”,同时把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审美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育应有的魅力。
席勒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于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有良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让礼仪教育在审美教育中达到最佳效果,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与和谐,自觉投身到生活美的创造和文明言行的修为中,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做到以“礼”服人、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