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遍情怀的文人抒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教学价值的定位,争论不一,对该文主题、情感、思想等的分析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篇经典美文,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荷塘月色》和作为教学文本的《荷塘月色》在实际的价值取向上是有区别的,尤其是考虑到中学生面对文本的接受心理、认知层次等,这个问题就更突出。
  一、对其主题的定位与语文教育的时代性
  《荷塘月色》一文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其主题的思考上。最早的便是政治附会说,这种解读不是从文本入手,而是对文后的“1927年7月”这一时间概念深挖细掘,附会到政治层面上去:朱先生有没有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不满?作为身处非常时期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这似乎是一定的。这一极富代表性的解读方式,在很长时间内统治着中学语文的课堂。其后,随着文艺争鸣的不断深入,“政治说”开始日渐苍白,也逐渐退出了主导地位。近年,孙绍振教授提出了文本微观分析的解读视角,更为雄辩地否定了“政治说”,孙教授批评说,满足于把政治社会的形势和作者心灵之间的统一作为最终目标,这只是停留在表现对象和文学作品的统一性上,只限于在表现现象上滑行。孙教授的观点是,《荷塘月色》所表现的苦闷并不是政治性的,而是伦理性的。
  实际的课堂教学尝试证明,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伦理的自由”这一观点。可喜的是,现行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开始在次要位置推出了这种观点: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本文只是记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常的思想情绪,描绘了一次不平常的夏夜之游,不宁静的心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有了这样的心情,就有可能去到一个清静的所在,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寻找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一时的自由空间。这样看来,朱自清只不过是写出了一个普通人一种极为平常的思想情绪而已,只不过我们普通人没有他这样的妙笔,写不出像他这样能够感染人的心灵,引起人共鸣的传世作品而已。从文本出发,又回归到文本本身,而不是原先的那种逆向附会。这一主题的定位,为《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把好了脉,调准了弦,没有这样的定位,此文的教学必定是隔靴搔痒,游离飘忽,支离破碎,无法触及本质。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适应语文教育的时代性,所谓语文教育的时代性,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时代个性,即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我们倡导新课程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创新语文教学,创新的语文教学首先要与时俱进,用时代的人文理念去观照教材和学生。
  二、对文本的教学处理与中学生的审美取向
  为何绝大多数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政治附会说表情漠然,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尊重他们的时代个性。中国的语文受“政治”的浸染太深重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老气横秋,还语文课堂以真正的语文味,这才是学生们所需要的语文。
  《荷塘月色》到底写了什么?无非就是一次夏夜出游,排遣心绪,通篇没有一字一句涉及到对时局不满。我们普通人不也有这样的经历吗?心情不好,一个人出去走走,借自然之景与个人的回忆来消解烦闷。只不过有人会借酒消愁,有人会借音乐解闷,有人会闭门忆旧,这是凡夫俗子都有的一种情怀。朱自清先生是借荷塘月色与往事回忆来解闷,所以《荷塘月色》是一种普遍情怀的文人抒写。有人追问,为何要引用《采莲赋》与《西洲曲》里的句子,答案很简单,因为作者是文人,因境因情地想起熟悉的文句,很自然,如果是一个杀猪的市侩排遣心绪,当然就不会想起这些古典文句了。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明白,《荷塘月色》就是一种普遍情怀的文人抒写。此文的经典就在于作者用朴素而有张力的语言写出了这种人间共有情怀。我们必须把这种解读作为主框架来构建课堂,在这样的框架之内再作语文的欣赏。这是宏观处理,然后是欣赏本文的“雅趣之美”,针对不同的班级与层次,不同个性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材取舍,这是微观的处理,对于荷塘美景的描写艺术,它只是微观处理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宏观上的。我们的传统课堂往往是宏观与微观处理得刚好相反。
  三、彰显文本的独特价值与语文课堂的人文气息
  《荷塘月色》的经典魅力不在于写景的艺术,写景名篇有很多,如果把景物描写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此文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教学价值。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教学点,一遇见有景物描写的篇目,那教学重点马上就有了,条分缕析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学生早已审美疲劳了,更不必说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究其原因,这样盲目呆板的教学处理,就是没有彰显每一个文本的独特价值,突出独特的,舍弃大众化的,那么语文课堂才会常教常新,学生才会乐意接受。走老路,用老套,唱老调,学生必然会表情漠然。笔者以为,《荷塘月色》最大的教学价值就在于:作者用朴素、优美、雅致的语言写出每个人都曾经历的、都会经历的不宁静的心境,应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人排遣不宁静心绪的历程,这个过程是高雅的,也是大众化的,但一般人的笔下可能写不出。
  《荷塘月色》是一种普遍情怀的文人抒写,你,我,他,不都曾有过这种情感吗?犯不着去揣猜这是什么情感,它就在你的心里,在你的记忆里。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拣麦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中得到启示: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性,挖掘文本深层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其捕捉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维之光。  【关键词】《拣麦穗》;教学设计;反思;探究性阅读     【引言与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而散文的教学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探究
据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官网2018年4月5日消息,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领导的全球高等教育中心(the Centre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CGHE)发布了一份新的政策简报,概述了英国“脱欧”对欧盟留学生的影响。  该简报指出,英国“脱欧”会使欧盟留学生在英国的分布更加不均,英国中小城市的欧盟留学生人数会大幅下降,在英国的欧盟留学生将不再享有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优
在阅兵仪式上,迈着正步行进的队伍极其雄壮威严。可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么帅气的步伐竟是从鹅走路的姿势中学来的,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正步走的姿势是怎么发明的?这得从18世纪90年代的法兰西说起。  当时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由著名领袖拿破仑执政,军事实力如日中天,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按照惯例,胜仗之后要举行国庆大典,显耀军威,阅兵仪式自然必不可少。  参加仪式的军队共分为骑兵、炮兵、步兵三个方阵
【摘 要】一篇《亡人逸事》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情感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但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到欲哭无泪的悲哀。这篇文章,正由于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又表现出了理趣之美,才具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力量。  【关键词】亡人逸事 真情 理趣    《亡人逸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文章,我曾选择这篇文章开设公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网上查看了大量现成的教案,但发现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
据英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报道,2018年3月10日,英国教育大臣达米安·海因兹(Damian Hinds)在伯明翰举办的院校领导者协会(Associ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Leaders,ASCL)年会上发表讲话。他认为,要确保教学继续成为教师“能做的最有意義的工作之一”。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师。但学校现在很难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造成这
摘 要:《中国教育国际期刊》于2010年创刊,每年两期,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共同出版,主编是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执行主编是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香港大学白杰瑞(Gerard A. Postiglione)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在采访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史静寰认为,刊物文章反映的不仅是中国教育,更多的是国际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同问题与趋势;期刊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有好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网站(chronicle.com)2014年9月10日报道,苹果公司在9月9日发布了最新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这款新产品结合了智能手机与传统手表的功能,除了能看时间,还可以用来安排日程、发短信、打电话、收发电子邮件,做全天候的健身追踪器等。未来,学生们会将这款新的科技产品带进校园,这一新产品的问世引起了高等教育者的担心与疑虑,但也有专家持乐观的态度。  教育工作者
【摘 要】鉴赏古代诗歌,要通过积累奠定基础,要通过品味仔细鉴赏,这样才能在诗歌鉴赏题目中获得高分。  【关键词】积累;品味;鉴赏    鉴赏诗歌,是中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鉴赏诗歌,积累是基础,品味是过程,鉴赏是结果。    积 累    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积累可分为感性积累和理性积累两方面。感性积累就是阅读、朗诵并充分理解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如我们初高中语文课上所学的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等古代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富镜头感,不仅具有画意之美,而且还往往像电影一样动感十足。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手法,竟然在古典诗词中被娴熟地运用,可见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确有着深刻的相通性。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主要有绾合式、跳跃式、对比式、跌宕式等四种形式。  【关键词】古典诗词蒙太奇视觉画面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这是晚
3年前,当我在宋永华教授的陪同下参观海宁国际校区之时,这里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荒地。那时,我便得知浙江大学希望在这里建设一个具有独特理念、独特管理方式、独特风格的新型国际校区。如今,很高兴看到这一伟大愿景成为现实,并且她为浙江大学带来了众多卓越的院校合作伙伴以及如此优秀的学者与学生。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校园的全面启用预示着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