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最好的方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使学法引导更系统、更全面,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对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好的习惯。
  
  一、养成讨论的习惯
  
  在语文阅读课上积极与同学讨论是非常有益的。从阅读中所得到的信息,从书面语中所获取的理性要义,审美的或道德的感受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呢?这就需要与别人讨论。在讨论时,为了不至于信口乱说,就要事先做好准备,论点论据,论证的方法,语言表达的严密、准确、得体等,均要考虑周全,这既是对阅读对象的一次理性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的概括、归纳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更重要的还在于是对自己的思想难点的形成,审美感受的明晰、健康人格的塑造的潜移默化式的确认。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调整、修正、补充自己的理性观念和审美认识,以至于使自己的阅读所得更趋于真善美的境界。因此,养成参与讨论的习惯,对迅速提高阅读能力、积极发展和形成自己的良好的素质,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既重视生存,又重视发展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四点:①要战胜自我,大胆发言,特别是那些一说话就脸红的同学;②要力求语句完整,不说“半截话”;③要克服常见的语病,特别是那些习惯的“口头语”,像“这个”“那个”“反正是”等;④杜绝方言土语和脏话;⑤注意说话的神态和举止,克服“抓耳挠腮”“摇头晃脑”等不雅动作。
  
  二、养成诵读的习惯
  
  从理解的角度讲,读是理解的前提。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次数多了,自然能够逐步加深理解。
  从运用的角度讲,读是运用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突破写作关,读是万万不可少的。
  1.要养成晨读的习惯
  不少学生不喜欢朗读,总是抱着书本埋着头默默地读,这样效果不好。从古至今,人们喜欢把学习叫做“读书”,是有一定道理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观》),反复诵读,“破其卷而取其神”(袁枚:《随园诗话》)。朱熹和袁枚点明了朗读的要义和作用。同时,朗读时还须全身心投入,用心灵与作者交流,让自己真正沉醉在那绝妙的意境中。
  2.对那些绝妙诗文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
  为什么旧时的书塾、学馆里先生教书很少讲解,只一味地“读”。我们一度批判的这种“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式的教学方法,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文学彦俊。一代文学巨匠茅盾之所以能写出如《子夜》《骆驼祥子》这样的辉煌巨著,难道与他熟背《红楼梦》、深具文学修养没有联系吗?
  应该说,反对死记硬背是没有错误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矫枉”太“过正”了。现在,不少中学生压根就不背书,要背的话也就是背背数理化公式,对那么多的唐诗宋词、绝妙文章是不愿意去理睬的。这怎么行呢?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积累,提起笔来,满篇空话,或者干脆咬笔杆。我们应从传统的学习方法中汲取其有益的做法,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而模仿就一定要有“蓝本”,这“蓝本”就是大脑中的储存。所以,在高中阶段,文言文和现代文各背诵二三十篇,熟读几十篇,再较广泛地浏览一些,是十分必要的。高中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值得终生铭记。如:课本第一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课本上虽没有要求背诵,但这首词确实太美了,我们应该反复吟诵直至能熟练背诵。这样,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伟人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启迪思维。著名的教育家张中行先生说:“这样读三四遍或两三遍,放下,过两三天或三五天再拿出来,再读两三遍。这样至少重复三四次,一篇熟,两篇熟,许多篇熟,基本功越来越深厚,前进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在写作中,必须牢记多写多练的原则。古人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方可熟能生巧。在作文训练课外,每位学生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现在,不少学生作文“咬笔杆”、“挤牙膏”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不外乎:①没材料可写;②辞不达意,肚里有倒不出来;③对问题不会分析,或者分析不够深入,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日记训练完全可以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
  在日记中记下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久而久之,便自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难堪。同时,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最起码能使自己的作文文从字顺,先过语言关,进而让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至于它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内容很大一部分是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写出来,能认识更清晰。如:对社会上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初写可能仅仅是罗列现象,表达不满,过一段时间再写,可能会寻找原因。过一年再写,就能想出一两条消除腐败的措施。每天一篇日记,每天都站在比较正确的角度,分析自己、分析他人、分析社会,经常制定战胜自己的措施,制定为别人、为社会做事实的计划。自然提高了自己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记日记的好处还有很多。魏书生老师之所以把它喻为“道德长跑”,原因在于它有利于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它能磨练人的毅力。魏书生老师十九年如一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记日记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四、养成“涵泳”的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涵泳”功夫,像老牛“反刍”一样需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来不得急功近利。
  如: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这需要慢慢地咀嚼品味方能悟到。
  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现景物。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若在临睡前默念两遍,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中字里行间流动的那种博大深沉、真势纯洁的感情就会更加强烈地撞击我们的心扉,引起我们更强烈的内心震动,更能加深“祸不单行”的日子里亲情给人的心灵震撼,从而情感相通,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品尝作品“情味”,明晰作品意蕴,自己的情感也受到一次圣洁的“洗礼”。
  习惯是最好的方法。习惯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262619山东省临朐县临朐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以《西游记》中的人物为例,可以将我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孙悟空”,他们本领高强、聪明能干、辨别真伪、捕捉妖怪样样都行。这种类型的教师业务精通、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是幼儿园业务的排头兵;二是“沙僧”、“白龙马”,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承担重任,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这样的教师在幼儿园中占大部分,为幼儿园的发展积极地贡献力量,从不索求回报;三是“猪八戒”,他们只图清闲,不
期刊
有人提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这种“一语惊人”的言论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把局部的真理扩大到普遍,推崇到极端。不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任其自由发展。这是一般动物也不接受的完全自然主义的生活状态。动物也要教给下一代基本的生活方式。当然,它们的“教”主要是基于本能而不是基于理性。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人懂得理性地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育,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期刊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
期刊
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既重效率又重效果、更重效益的教学活动;是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提高,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从这个定义看,有效教学是个高效的师生互动的生态系统。那么,该怎样提高高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因此,课堂不是越活越好。课堂过于活,为活而活,特别是追求表面的活,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师都大力引导学生发言,而不关注内容和质量;课堂上一
期刊
新课程的重大变革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这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课的情感教育是学校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它的课标要求和特点决定了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正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又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
期刊
小说创作艺术重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家笔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其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复杂而多变: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兼而有之。如何凸显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将其展示于广大读者面前,作家必须依靠一定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段,才能达此目的。这里试图就小说人物心理描写,浅析其创作技巧和描写艺术。    一、直接描写:正面直接凸显人物心灵世界    直接描写是小说人物心理描写常见的方法和手段,有:内心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改革是重要手段,或者叫必经之路。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不仅要
期刊
一、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
期刊
在当今英语教学铺天盖地的强烈攻势下, 语文学科百科之母的外衣已若隐若现。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兴趣索然,学生只处于孔子所谈“知之”“乐之”“好之”三境界中的最低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堂应贯穿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堂好课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