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知识与技能及能力的关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前技校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根据本人多年技校教学工作的实践,探讨技校语文知识与技能及能力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技能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知识,并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犹如鱼水一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知识丰富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能力造就成功。
  【关键词】语文知识 技工教育 技能 能力
  当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技工学校是承担技工教育的“主阵地”,是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的“加工厂”。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岗位的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上轻语文重专业的观念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技工学校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及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技校教育应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培养。
  一、技校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技工教育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生源少,招生难。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这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技工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多方面:知识面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到技工学校就读,还包含着许多的无奈,不是家境困顿,就是为家长所迫,再则文化分数太低,实在挤不进高中的大门。绝大部分技校生都认为,自己到技工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会计算机操作、维修安装电器等技能就行了。因此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赚大钱。学语文没有用,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这些因素给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难度。在平时批改作业时常发现学生老写错别字,作文表达不清,没有条理等等。如:有个学生违纪了要写检讨,交上来的却是“捡草书”。语文考试,有些连作文都不写。也可以说,长期以来技校的语文课在一些人眼里并不象专业课那样被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门课。不少学校出现语文课的“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现状。
  然而是否像有些人所言,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无足轻重呢?其实并非如此。语文是我国的母语,不容分说,语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尤其重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学会辨别事物的本质,理解别人的言行举止,从而达到人与人互相沟通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其他学科的定义、概念的叙述和诠释,判断、结论的演绎和推理,都必须依托语文来完成,犹如鱼水一样,没有语文知识为基础,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技校生应具备较好的阅读、写作和听说等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
  当今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单一技能型人才逐步转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技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人文等知识,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工具,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语文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联系,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甚至误解,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正如建造一栋楼房,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同样,语文学得不好其他专业课也难学好。语文是基础,它有助于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技工必须重视语文知识学习,才能为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发现,语文知识丰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理解、记忆能力较强,对专业课的学习能容易掌握。如:在讲授齿轮的画法时,通过老师的点拨,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就可把画法要领编成口诀:
  齿轮画法三个圆;粗线、细线、点画线;
  要问它们是什么;顶圆、根圆、分度圆。
  编成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口诀,给同学们增添了乐趣和兴趣,能使教与学事半功倍。这样的口诀过目不忘,考试时谁还能错呢?可以说语文知识学得好的学生其专业课的成绩也较优秀。例如:本人所带的03模具1班的李广炎、覃健斌在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的征文比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而他们参加学校的技能竞赛也能屡屡获奖。
  三、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知识是我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如学习绘画、打字、开车、修理等等。
  学生就业既需要知识也需要技能,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例如:如果没有语文知识就很难掌握车辆的结构和性能,维修车辆技能的掌握就会受到限制。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可见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知识与技能又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它们获得的途径不同,知识可以从书本上来,而技能只有通过实践和反复操作才能获得,通过反复训练可以使局部动作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一般的理论教育不能代替技能的训练,因此,在从事一种新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他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知识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要把知识变成生产力必须依靠技能。因此,用人单位更需要掌握了一定技能的人,仅有知识而缺乏技能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如在文员的招聘中面试时,人家不会问你懂得打字吗?而是问你每分钟打多少字。又如一些企业在我校招聘时就给几张机械图样让学生看看之后就一个一个地问,通过考核筛选,高分者入选。
  语文知识可促进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从而形成能力。本人在技校既教语文也教机械制图,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逻辑及审美思维,做事很有条理,作图规范整洁、布局合理。如设计的小花瓶、小葫芦等工件比例恰当,在车床制作出来尺寸大小适中,美观大方。而对语文缺乏兴趣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制作的工件肥瘦、高矮失调,形状古怪,难看至极。   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与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可以说知识丰富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知识的人未必有能力,但语文知识掌握不好,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其关系成正比关系。
  语文知识与能力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才会具有某方面的能力,举一才能反三,无知必然无能;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去获取知识,有能促进有知。
  能力是一种机能;知识是一种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懂得公式、定理、概念这属于掌握“知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概念则属于具备“能力”。所以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多不一定能力强,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其一:能力离不开知识,并以知识为基础。其二:一旦有了相应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能力低下难以知识渊博。能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
  五、能力与技能的关系
  技能通常是指人们按某种规则或程式掌握专门技术的运作方式。它是在一定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在心理活动支配下,按某种要求,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通过人的外在的比较固定的活动方式即“规定动作”表现出来的,可视可辨;人们通过仿效、学习可以掌握技能,例如体育课上学习打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能力是人的生理、心理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没有什么固定的外在活动方式可以表现,看不见、辨不出,因而人们无法仿效和学习能力。彼此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能力可促进技能的熟练掌握
  同是学习某一种技能,能力强的人不仅用时少,而且质量高。
  2.技能,特别是熟练的技能,可以推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掌握了“三步上篮”的技能有利于发展打篮球的综合能力,掌握熟练的做图技能有利于提高工件制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技能就是能力,体育教练的技能一般都比较熟练,但其参赛能力却未必强于他手下的优秀运动员。
  语文知识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实人生,还可以提高生产力,有知识的人和没知识的人,所做的事情不一样,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同。生产能力不同,创造的价值不同,得到的受益当然不同。一个人生产能力越强,受益就越高。而人的生产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存量。可以说:知识丰富人生,技能与能力可改变命运。语文知识是台压路机,可辗平形成技能、能力的障碍,让人驶向成功的高速路。
  语文知识与技能及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可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从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也可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一、分析摘苹果  L. Bloomfield在Language 的P23提到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S)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R)。从前面的故事里知道Jill makes a noise with her larynx, tongue, and lips. 杰克跳过篱笆去摘苹果的一连串动作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L. Bloomfield 分析透彻也很有意思。但笔者认为在(Practical e
期刊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指出:在发展德智体美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以德为先。  【关键词】新课程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
期刊
很久以来,总能听到一些家长在无奈的抱怨:“我家的孩子不听话,都上初中了,还不知道主动学习,天天还得让人看着,我忙着工作,也没时间看着他啊!”还有的家长说:“看人家XXX家的孩子,是我女儿小学到初中的同学,说实话,人家家庭条件还不如我们家呢,可是人家那孩子学习就比我们家孩子好得多啊!我给她足够的钱满足她吃、喝、穿、戴,让他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可是他就是不给我争气啊!”……每当听到家长种种的抱怨,我都会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的探究习惯。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许多教师企盼的一种境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习”也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我是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尝试的:  一、巧妙引导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
期刊
计算机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的学
期刊
Nowaday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 and culture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ou
期刊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尤其山区学生更为突出。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学生厌学的尴尬境地。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 引入生活 朗读促趣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就是语文教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们:“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一言以蔽之,关注学情是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要想上好一节课,不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特别是教育对象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节俭是一种美德,这种品质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并不懂得节俭,随便花钱成了习惯,有的小学生还相当浪费,每月花掉数百元零花钱的孩子还大有人在。  小学生不懂得节俭,跟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靠的是恒心和持久。节俭也是这样,一日一钱,千日千钱。节俭是积累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