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从而揭示自然规律,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又能为生活服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熟悉现象引入新课;学到新的知识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运用新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可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也是很广泛的,既包括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如,讲“色散”可联系“彩虹”,也包括人们活动中的现象,如,讲“惯性”可联系“乘车体验”,还包括生产技术实际,如,讲“能量守恒”可联系“水能、风能、太阳能的应用开发”等。通过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联系;学好物理能解释说明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很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在讲到压强这一节内容时。我在引入新课的时候,首先从生活中引入了一个见义勇为的故事。苏州的太湖边上有人陷入岸滩上的沼泽中,有一个大学生正好路过,把他救了出来。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为什么一个陷入沼泽,而另一个能把他救出来呢。原来这个大学生是趴着爬过去的。那么,为什么趴着就不会陷进去呢。这就引出了压强这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一个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出新课,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对正确理解和掌握要领有着直接影响。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引入概念时也应根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应首先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如,手提水桶;马拉车;脚踢足球;磁铁吸引铁块等。然后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手和水桶,马和车,脚和足球,磁铁和铁块。更应清楚只有一个物体是没有力的存在的。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先验概念”。所谓先验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中的错误经验,脑子里已对这一概念形成的偏见。如果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物理概念之前头脑中是一片空白,那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发现和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先验概念,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有很大帮助,能起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的作用。如,学生在生活中通常看到的烧水冒“热气”现象,总以为冒的“热气”是气,是水蒸气,但我们知道凡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热气、冷气、白气等,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在空中,好像是气。所以遇到类似的现象,要对在我们的印象中已经形成的固有的错误的观点主动出击,进行推翻,从而让学生理解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是正确的,而学习物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找正确的物理规律的过程。
  三、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学生认识物理规律一般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物理规律如何得出,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实验,二是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事实,然后对这些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再用归纳的方法,推知所有这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本质属性。如,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就是联系了学生们的许多生活实际: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射向屏幕的光束是直的;在有雾的天气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晴天,看到穿过浓密树叶的光束是直的。
  学习物理规律,还必须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实践,运用知识再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又是完成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所必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深化和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可以进一步学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发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汽化》一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用电扇对着身体扇会觉得凉快?学生经过分析讨论,知道电扇吹风可以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蒸发可以从身体上吸热。再让学生讨论夏天天气炎热,教室内除了开空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温度降低一些?学生兴趣很高,发言争先恐后,气氛也非常热烈。有的说,地面上洒一些水,让水蒸发吸热;有的说角落里放一些冰,让冰融化吸热等等。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和物理理论的验证都与实践密切相关。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所谓身边器材做物理实验是指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如,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价格低廉的器材、废旧器材甚至废弃物品、身边随手可得的实验替代品等来进行实验。利用身边器材做实验,并不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替代,而是使实验装置更简化、实验现象更明了。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曾积极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瓶、水、纸、线、铁丝、木棒、玩具等都能作为实验器具,使用生活中的坛坛罐罐做实验器材,一方面成本低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的实验可以选择不同的器材,学生在取材上肯定有自己的构思。在器材的开发利用、制作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节中,课本要求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如,铁和塑料或铜和铝等,每种物质各选三个体积不等的长方体,通过测质量和体积来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由于实验室没有这样的器材,另外由于没有学习使用量筒,体积的测量只能用刻度尺,所以老师就发动学生寻找器材,结果有的学生带来了积木,积木的形状规则可以测体积;有的学生带来了橡皮泥,用大小不同的橡皮泥做成长方体也可以测体积,有了合适的实验器材,也就能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认识物理世界,改造物理世界的过程。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实践,运用知识再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某一知识后,要恰当地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后,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生活中有些小加油点售油是用磅秤称,而大加油站都是以体积计价的,可让学生计算一下两种方法之间的价格关系。再如,自行车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学生都很熟悉,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原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列举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并让学生提出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普通自行车进行改进的意见,让人们使用更方便。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物理规律从生活中走来,最终走到生活中去。生活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场景,同时,也为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不可分割的。这样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烈士陵园。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紧紧围绕推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落实落地,依托省级革命老区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红色教育”高地为抓手,大力弘扬传承“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精神,做大做强“道州红”党员干部教育品牌,成功跻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重点县、湖南省红色文化重点县,入列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是永州市唯一被列入国家“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县区。优化教育
如今,学生都知道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每次问及对英语课堂的印象,他们大多数会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沉闷,单调。这好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以至于很多英语教师和学生本身都接受了这种“现实”,认为英语就是这么学的,即使全国各地不断地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革。最近一二年,“高效课堂”或“271课堂”模式入驻顺德,在一些学校陆续逐步开展起来。我在惊讶于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成绩和改变的同时,更多的是替
【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活动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兴趣"。《纲要》的出台,让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
在"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已成为近年来快递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此,在研究"最后一公里"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时考虑正向和逆向物流
本文以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讨论我们看到:实施高职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应从转变教
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的校长,首先必须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新课程的推进,关键在教师,成败在领导,校长的办学理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校长的素质尤为重要。现代学校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校长,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管理出一所好学校。  一、校长在学校管理及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学校管理关系的主体和承担者,
借助典型在线图片分享网站,检索旅游活动中拍摄的有关"民族"的旅游图片,采用编程语言提取图片元数据和原图。分析样本参数,应用Arc GIS软件构建地理标记图片的空间分布图,结
学校校长、领导班子是学校文化的谋划者、组织者、引领者。校长、班子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程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程度。通过班子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文化,每一位班子成员都在精心建设“参与、自主、开放、精致”为特征的管理文化。在这一文化的引领下,团结合作,激情投入,智慧工作。我校把班子成员的自身垂范作为建设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其着力点就是以加强班子自身的文化建设,去传承万小文化的精粹,推动学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管理措施手段、教职工精神风貌、道德意识、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学校及教职工的理想目标等一系列元素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教育氛围和团队气质。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学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提高品味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完成了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