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成:对提高云南高等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
反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
中立:借西南联大品牌优势可能会使打造云南高校的步伐快些
西南联大不仅是历史上的大学,更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教育品牌资源。联大精神和联大办学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深度挖掘和传承。恢复西南联大,可以发挥这个品牌的吸引力,吸引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云南集中。但是,现实中恢复西南联大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中国教育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符号。
恢复西南联大
如果仅看外表,云南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师大”)和国内其他高校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站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校门前,就会发现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醒目:原西南联大旧址。
在师大校园内,除了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碑、闻一多衣塚墓和纪念馆等,已没有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痕迹,只有新生入学时的西南联大教育课,能让现在的学生透过历史保持着和西南联大既远又近的距离。
2007年11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举行了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的纪念活动。众多原西南联大的知名学子聚首西南联大旧址,回味历史,畅谈未来,“西南联大精神”更是成为热议话题。学子们呼吁中国大学教育应向提倡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向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西南联大大学精神学习。
今年年初,政协委员张亚光在云南省“两会”上递交了“恢复西南联合大学” 提案。无独有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吁请恢复西南联大。他表示,恢复西南联大能弘扬联大精神、传承联大文化,对发展现代高等教育、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4月1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昆明的工作调查中提出,师大新校区要体现西南联大特点。
现实是,云南有4400万人口,按照人口比例,至少应当拥有三所“211”院校,而云南仅有一所。可供对比的数字是,人口与云南大体相当的辽宁省,有4所“211”院校,人口比云南少的陕西省,有8所“211”院校。
客观地讲,“211”院校数量的多少,不能绝对说明云南教育问题,但云南高教实力薄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昆明和云南的未来发展,需要有高水平的大学,西南联大在这个时候再次回归公众视野。
西南联大绝对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品牌教育资源,存在不过9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那时的西南联大虽身处边陲,但“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的校风却深深影响了国内众多高校和它的一批又一批学子,成为那一代人的精神殿堂。
70年过去了,西南联大仍是一张昆明与世界沟通的名片,仍然在教育界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恢复西南联大真的那么容易吗?恢复后又会对云南的教育、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恢复方案
今年1月的云南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张亚光提交了11个提案。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提的最多的就是促成恢复西南联合大学。
在张亚光看来,现在的昆明缺少的恰好是一种精神,如果将西南联大“民主、科学、包容、开放、自由”的精神注入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将极大地焕发出昆明的活力,使昆明甚至整个云南经济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想恢复西南联大,就不能不直面西南联大的历史。应该说,西南联大与昆明的结缘,完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结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离原址。三校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传承文明的薪火。这场躲避战争的教育流亡被称作“学术长征”。
三所学校的一段教育逃亡经历却创造了中国教育的辉煌。西南联大汇集了三所学校的优势师资资源,包括闻一多、陈寅恪、沈从文、华罗庚、朱光潜等在内的23人随校迁到昆明。
联大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办学8年里毕业学生3000多人,均学有成就,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均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1946年,抗战取得胜利,三校就分别复校了。
如今,当年的历史情境已不复存在,西南联大又如何恢复?恢复了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张亚光觉得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挖掘这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以及它历史上最闪光、最值得人们纪念的东西。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做这个事,他之所以想到西南联大,也是出于这个理由,因为在云南的近代史上,最值得留念的就是西南联大,它更是昆明的城市资源优势。
一个趋势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名牌大学往往向优势城市集中,就是说,一流的大学选择一流的城市,一流的城市必然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与一流城市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
按照张亚光在提案上的构想,恢复步骤如下:
北京大学曹和平院长出面联合目前健在的联大学生发起签名活动,争取中央支持,同时联合北大、清华、南开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请书及筹备组织师资队伍。
云南省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划拨一定的土地,分批开发,政府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批准成立西南联大投资公司,以公司化的模式来运作这所大学。联合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共同投资,学校实行股份制管理;学校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原则管理经营。
在管理模式上,面向全球高薪聘用大学校长和著名教授。清华、北大、南开、云南师范大学各设一个学院,师资由各大学选派,第一期可开办华侨学院,设小语种专业,培养东南亚国家华裔子弟,第二、三期设清华工学院、北大文学院、南开商学院。
反对:不可复制
早在2006年,中科院院士、原西南联大毕业生邹承鲁就曾在《科学时报》上发表文章建议恢复西南联大,文章中详细列举了恢复西南联大的若干措施。这是公开就恢复西南联大的非官方言论,此事当时一度引起了热议,而云南方面并未表现出相对应的热情。
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自建“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网站的龙美光则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西南联大不可能被恢复,即使恢复了,最后也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他说这番话事出有因。西南联大是在特殊历史阶段来到云南的,起初三校是“联而不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管理模式,只因共赴国难而合在一起,1946年三校各自复校。从这一点上看,西南联大的主体不是云南,而是清华、北大、南开,是集合了三校的力量最终使“联大”取得了辉煌。
简单谈恢复西南联大,必然要涉及到恢复后的西南联大与之前“联大”历史的对比。恢复后的西南联大能否取得或者超过之前“联大”的成绩,如果超不过,恢复西南联大又有何意义?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已不复存在,没有“教授治校”、“教育独立”,何谈超过曾经的辉煌,就算达到当时的成绩也不是成功的,反而是浪费了西南联大这个品牌资源。
恢复西南联大就不能丢弃“联大”的管理、精神于不顾,西南联大不在于恢复本身,重要的是恢复西南联大的“软环境”。如果改变过多,那就不是西南联大了,而应该叫西南某某大学。
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丰碑,恢复西南联大不是用金钱促成的,不能丢掉历史、丢掉精神,这样新与旧才能一脉相承。龙美光说,恢复西南联大更需要用时机来促成,如果不能做得更好,最后就容易成为形式上的东西。
重建构想
恢复不行,那就重建。西南联合大学研究会会长周本贞与张亚光“恢复西南联大”的想法中的有些观点不谋而合,但周本贞在构想眼光上要更长远,她承认构想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但唯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西南联大。
周本贞认为在西南联大的问题上不是“恢复西南联大”的问题,而是云南要利用西南联大的品牌资源建设新的西南联大。简单谈恢复西南联大没有任何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历史,具有不可复制性,恢复一个西南联大的华丽躯壳没有意义,只剩下对品牌的炒作,这是对西南联大品牌资源的糟蹋。
对于清华、北大、南开,西南联大彰显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对于云南而言,西南联大是一个珍贵的教育品牌资源,是云南的无形资产。然而,在当时 “教育独立”、“教授治校”教育体制下,恢复后的西南联大可能达不到当时的辉煌。
周本贞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昆明师范学院,工作仍然在云南师范大学。她和西南联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西南联大是世界性的名校。周本贞提议新建西南联大,把它建成一所开放式世界性的现代高等学府,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面向全世界招聘校长、教师,用西南联大的品牌办中国的世界性的高校,这样更符合西南联大的品牌内涵。对于中国来说,新西南联大的建成意义还在于它将是一所试验性的探索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布局中的战略和西部真正现代大学的尝试。
但是现在,新建西南联大还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可操作性。周本贞认为建设这么一座世界性大学不是清华、北大、南开、云师大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他们的参与,而不是依赖;就地方经济和学术条件而言,云南目前还支撑不起来这样一所高校。
曾为西南联大老师的已故著名作家沈从文抗战结束后出国访问时,有专门研究西南联大的汉学家问他:“为什么在条件那么艰苦、环境那么差的状况下,联大8年出的人才却超过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同样的问题也有记者问过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回答和沈从文一致。
西南联大的教育体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周本贞认为西南联大作为世界性的学府,需要有一个全新的体制作为学校的建设载体。现代大学的运行要跳出行政化色彩,校长不是被任命而是要招聘,让大学有更加广阔的包容性、开放性,用西南联大探索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路子。
传承联大精神
在云南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前面,是一片“民主草坪”。
每当上课结束的时候,总有很多师大的学生围坐在草坪上,要么在读书、谈话,要么在讨论校内活动的安排。在下午的阳光下,这种气氛显得平和而又热烈。
当年联大的学生也是在这块草坪上“纵论国是,辩章学术,民主风气,云蒸霞蔚”。位于草坪边上刻于巨石之上的《民主草坪记》还有这样的记述:“于是乃有民主革命,乃有新中国,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有功焉。”
西南联大在创造了学术上的辉煌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精神。
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战乱,昆明与著名的学者、与现在已经消失的西南联大结缘。不仅如此,西南联大还改变了这座城市,使昆明成为战时后方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这对昆明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联大的师生也将前卫的文化和思想传遍了整座城市,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的余冰释曾如此感叹:“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西南联大精神值得深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旦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有了动力。这是昆明追求的,要把这种精神注入到这个城市里来。
南开大学校长在来师大考察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是来朝拜圣地的。”周本贞说,西南联大的实体不能恢复,但是精神可以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仍然是现在国内高校的精神模范,不过在新的时代,“联大”的精神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活的西南联大精神。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记者:恢复、重建西南联合大学的构想、探讨以及争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前云南确实还需要一两所全国、甚至全球出名的高校,这对于提升云南、发展云南都是有益的。而一所高校要在短期就知名,很难做到,借西南联大的品牌优势、继承其治学精神、延续其办学理念等,可能会使这所高校走得更捷径些、打造云南名校的步伐快些而已。
编辑/张晰 美编/周姝
天池浴都
——太极足道
海航酒店天池浴都——太极足道是一家集洗浴、保健特色彝药熏蒸、康复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企业,由国内资深足疗专家国家级足部按摩师考评员、国家级培训师、中国自然医学疗法特技人才任我公司技术总监亲自执教,在国内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药物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310110704·6)。优越的环境、雄厚的技术实力让我们的顾客得到真正的享受和康复,欢迎新老客户及失眠、颈肩、胸、腰椎、坐骨神经病等亚健康朋友光临。
试营业期有超低体验价
订座热线:0871-4158881
专家咨询热线:13116263015
地址:中国·昆明市环城西路300号海航酒店一楼
反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
中立:借西南联大品牌优势可能会使打造云南高校的步伐快些
西南联大不仅是历史上的大学,更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教育品牌资源。联大精神和联大办学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深度挖掘和传承。恢复西南联大,可以发挥这个品牌的吸引力,吸引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云南集中。但是,现实中恢复西南联大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中国教育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符号。
恢复西南联大
如果仅看外表,云南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师大”)和国内其他高校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站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校门前,就会发现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醒目:原西南联大旧址。
在师大校园内,除了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碑、闻一多衣塚墓和纪念馆等,已没有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痕迹,只有新生入学时的西南联大教育课,能让现在的学生透过历史保持着和西南联大既远又近的距离。
2007年11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举行了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的纪念活动。众多原西南联大的知名学子聚首西南联大旧址,回味历史,畅谈未来,“西南联大精神”更是成为热议话题。学子们呼吁中国大学教育应向提倡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向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西南联大大学精神学习。
今年年初,政协委员张亚光在云南省“两会”上递交了“恢复西南联合大学” 提案。无独有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吁请恢复西南联大。他表示,恢复西南联大能弘扬联大精神、传承联大文化,对发展现代高等教育、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4月1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昆明的工作调查中提出,师大新校区要体现西南联大特点。
现实是,云南有4400万人口,按照人口比例,至少应当拥有三所“211”院校,而云南仅有一所。可供对比的数字是,人口与云南大体相当的辽宁省,有4所“211”院校,人口比云南少的陕西省,有8所“211”院校。
客观地讲,“211”院校数量的多少,不能绝对说明云南教育问题,但云南高教实力薄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昆明和云南的未来发展,需要有高水平的大学,西南联大在这个时候再次回归公众视野。
西南联大绝对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品牌教育资源,存在不过9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那时的西南联大虽身处边陲,但“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的校风却深深影响了国内众多高校和它的一批又一批学子,成为那一代人的精神殿堂。
70年过去了,西南联大仍是一张昆明与世界沟通的名片,仍然在教育界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恢复西南联大真的那么容易吗?恢复后又会对云南的教育、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恢复方案
今年1月的云南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张亚光提交了11个提案。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提的最多的就是促成恢复西南联合大学。
在张亚光看来,现在的昆明缺少的恰好是一种精神,如果将西南联大“民主、科学、包容、开放、自由”的精神注入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将极大地焕发出昆明的活力,使昆明甚至整个云南经济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想恢复西南联大,就不能不直面西南联大的历史。应该说,西南联大与昆明的结缘,完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结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离原址。三校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传承文明的薪火。这场躲避战争的教育流亡被称作“学术长征”。
三所学校的一段教育逃亡经历却创造了中国教育的辉煌。西南联大汇集了三所学校的优势师资资源,包括闻一多、陈寅恪、沈从文、华罗庚、朱光潜等在内的23人随校迁到昆明。
联大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办学8年里毕业学生3000多人,均学有成就,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均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1946年,抗战取得胜利,三校就分别复校了。
如今,当年的历史情境已不复存在,西南联大又如何恢复?恢复了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张亚光觉得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挖掘这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以及它历史上最闪光、最值得人们纪念的东西。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做这个事,他之所以想到西南联大,也是出于这个理由,因为在云南的近代史上,最值得留念的就是西南联大,它更是昆明的城市资源优势。
一个趋势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名牌大学往往向优势城市集中,就是说,一流的大学选择一流的城市,一流的城市必然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与一流城市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
按照张亚光在提案上的构想,恢复步骤如下:
北京大学曹和平院长出面联合目前健在的联大学生发起签名活动,争取中央支持,同时联合北大、清华、南开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请书及筹备组织师资队伍。
云南省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划拨一定的土地,分批开发,政府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批准成立西南联大投资公司,以公司化的模式来运作这所大学。联合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共同投资,学校实行股份制管理;学校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原则管理经营。
在管理模式上,面向全球高薪聘用大学校长和著名教授。清华、北大、南开、云南师范大学各设一个学院,师资由各大学选派,第一期可开办华侨学院,设小语种专业,培养东南亚国家华裔子弟,第二、三期设清华工学院、北大文学院、南开商学院。
反对:不可复制
早在2006年,中科院院士、原西南联大毕业生邹承鲁就曾在《科学时报》上发表文章建议恢复西南联大,文章中详细列举了恢复西南联大的若干措施。这是公开就恢复西南联大的非官方言论,此事当时一度引起了热议,而云南方面并未表现出相对应的热情。
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自建“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网站的龙美光则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西南联大不可能被恢复,即使恢复了,最后也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他说这番话事出有因。西南联大是在特殊历史阶段来到云南的,起初三校是“联而不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管理模式,只因共赴国难而合在一起,1946年三校各自复校。从这一点上看,西南联大的主体不是云南,而是清华、北大、南开,是集合了三校的力量最终使“联大”取得了辉煌。
简单谈恢复西南联大,必然要涉及到恢复后的西南联大与之前“联大”历史的对比。恢复后的西南联大能否取得或者超过之前“联大”的成绩,如果超不过,恢复西南联大又有何意义?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已不复存在,没有“教授治校”、“教育独立”,何谈超过曾经的辉煌,就算达到当时的成绩也不是成功的,反而是浪费了西南联大这个品牌资源。
恢复西南联大就不能丢弃“联大”的管理、精神于不顾,西南联大不在于恢复本身,重要的是恢复西南联大的“软环境”。如果改变过多,那就不是西南联大了,而应该叫西南某某大学。
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丰碑,恢复西南联大不是用金钱促成的,不能丢掉历史、丢掉精神,这样新与旧才能一脉相承。龙美光说,恢复西南联大更需要用时机来促成,如果不能做得更好,最后就容易成为形式上的东西。
重建构想
恢复不行,那就重建。西南联合大学研究会会长周本贞与张亚光“恢复西南联大”的想法中的有些观点不谋而合,但周本贞在构想眼光上要更长远,她承认构想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但唯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西南联大。
周本贞认为在西南联大的问题上不是“恢复西南联大”的问题,而是云南要利用西南联大的品牌资源建设新的西南联大。简单谈恢复西南联大没有任何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历史,具有不可复制性,恢复一个西南联大的华丽躯壳没有意义,只剩下对品牌的炒作,这是对西南联大品牌资源的糟蹋。
对于清华、北大、南开,西南联大彰显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对于云南而言,西南联大是一个珍贵的教育品牌资源,是云南的无形资产。然而,在当时 “教育独立”、“教授治校”教育体制下,恢复后的西南联大可能达不到当时的辉煌。
周本贞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昆明师范学院,工作仍然在云南师范大学。她和西南联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西南联大是世界性的名校。周本贞提议新建西南联大,把它建成一所开放式世界性的现代高等学府,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面向全世界招聘校长、教师,用西南联大的品牌办中国的世界性的高校,这样更符合西南联大的品牌内涵。对于中国来说,新西南联大的建成意义还在于它将是一所试验性的探索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布局中的战略和西部真正现代大学的尝试。
但是现在,新建西南联大还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可操作性。周本贞认为建设这么一座世界性大学不是清华、北大、南开、云师大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他们的参与,而不是依赖;就地方经济和学术条件而言,云南目前还支撑不起来这样一所高校。
曾为西南联大老师的已故著名作家沈从文抗战结束后出国访问时,有专门研究西南联大的汉学家问他:“为什么在条件那么艰苦、环境那么差的状况下,联大8年出的人才却超过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同样的问题也有记者问过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回答和沈从文一致。
西南联大的教育体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周本贞认为西南联大作为世界性的学府,需要有一个全新的体制作为学校的建设载体。现代大学的运行要跳出行政化色彩,校长不是被任命而是要招聘,让大学有更加广阔的包容性、开放性,用西南联大探索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路子。
传承联大精神
在云南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前面,是一片“民主草坪”。
每当上课结束的时候,总有很多师大的学生围坐在草坪上,要么在读书、谈话,要么在讨论校内活动的安排。在下午的阳光下,这种气氛显得平和而又热烈。
当年联大的学生也是在这块草坪上“纵论国是,辩章学术,民主风气,云蒸霞蔚”。位于草坪边上刻于巨石之上的《民主草坪记》还有这样的记述:“于是乃有民主革命,乃有新中国,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有功焉。”
西南联大在创造了学术上的辉煌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精神。
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战乱,昆明与著名的学者、与现在已经消失的西南联大结缘。不仅如此,西南联大还改变了这座城市,使昆明成为战时后方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这对昆明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联大的师生也将前卫的文化和思想传遍了整座城市,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的余冰释曾如此感叹:“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西南联大精神值得深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旦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有了动力。这是昆明追求的,要把这种精神注入到这个城市里来。
南开大学校长在来师大考察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是来朝拜圣地的。”周本贞说,西南联大的实体不能恢复,但是精神可以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仍然是现在国内高校的精神模范,不过在新的时代,“联大”的精神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活的西南联大精神。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记者:恢复、重建西南联合大学的构想、探讨以及争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前云南确实还需要一两所全国、甚至全球出名的高校,这对于提升云南、发展云南都是有益的。而一所高校要在短期就知名,很难做到,借西南联大的品牌优势、继承其治学精神、延续其办学理念等,可能会使这所高校走得更捷径些、打造云南名校的步伐快些而已。
编辑/张晰 美编/周姝
天池浴都
——太极足道
海航酒店天池浴都——太极足道是一家集洗浴、保健特色彝药熏蒸、康复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企业,由国内资深足疗专家国家级足部按摩师考评员、国家级培训师、中国自然医学疗法特技人才任我公司技术总监亲自执教,在国内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药物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310110704·6)。优越的环境、雄厚的技术实力让我们的顾客得到真正的享受和康复,欢迎新老客户及失眠、颈肩、胸、腰椎、坐骨神经病等亚健康朋友光临。
试营业期有超低体验价
订座热线:0871-4158881
专家咨询热线:13116263015
地址:中国·昆明市环城西路300号海航酒店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