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拓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倡导学生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能勇于探索知识的数学精神。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一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学生,其基本素质已更多地体现在是否具备适应竞争社会的生存环境,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但是,在当前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在理论上被承认,实际上学生仍然处在从属、被动的地位,依然作为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比如:世博会开幕前夕,在引导学生学习“镶嵌”的内容时,我这样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是镶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世博会某场馆的设计人员计划采用正多边形地砖铺设地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马上就产生新的问题,有同学问:“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还是两种或几种正多边形镶嵌?”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经历探究,得出结论后,我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的同学问:“能不能用一般多边形进行镶嵌呢?”于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经历探究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二、增加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内,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心理障碍。使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他们亲切的关怀、帮助、爱护,默默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融洽的师生情感。例如,对学生们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解答,一起探究,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增进情感,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知识,对数学的热爱,追求和对数学工作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同时通过适时的交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和鼓励,使他们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我们现在在数学教学模式上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把学生推到前台,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为“后教”做好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案。这样使学生有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并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会更加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参照学习标准,对所学的重要内容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巩固和提高。自我评价具有反馈功能,学生们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法,确定学习重点,不断向目标迈进。自我评价还有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们通过及时的反馈信息,能发现不足,并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自身用功学习的动力。若是学习有成效时,学生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增强信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善于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才能正确分析学习的成败和得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不断帮助学生培养和完善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要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学习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快乐的事情。更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充分地展示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種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就很有意义了。这样也就真正实施了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提高了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梁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赵军华.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素质教育,2013(07)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学生,其基本素质已更多地体现在是否具备适应竞争社会的生存环境,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但是,在当前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在理论上被承认,实际上学生仍然处在从属、被动的地位,依然作为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比如:世博会开幕前夕,在引导学生学习“镶嵌”的内容时,我这样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是镶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世博会某场馆的设计人员计划采用正多边形地砖铺设地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马上就产生新的问题,有同学问:“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还是两种或几种正多边形镶嵌?”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经历探究,得出结论后,我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的同学问:“能不能用一般多边形进行镶嵌呢?”于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经历探究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二、增加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内,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心理障碍。使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他们亲切的关怀、帮助、爱护,默默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融洽的师生情感。例如,对学生们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解答,一起探究,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增进情感,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知识,对数学的热爱,追求和对数学工作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同时通过适时的交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和鼓励,使他们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我们现在在数学教学模式上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把学生推到前台,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为“后教”做好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案。这样使学生有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并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会更加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参照学习标准,对所学的重要内容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巩固和提高。自我评价具有反馈功能,学生们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法,确定学习重点,不断向目标迈进。自我评价还有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们通过及时的反馈信息,能发现不足,并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自身用功学习的动力。若是学习有成效时,学生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增强信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善于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才能正确分析学习的成败和得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不断帮助学生培养和完善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要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学习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快乐的事情。更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充分地展示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種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就很有意义了。这样也就真正实施了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提高了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梁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赵军华.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素质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