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定位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美术欣赏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如何对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中进行相应的定位是每一个中职学校要进行探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针对目前在中职教育下美术欣赏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为着手点,具体阐述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程。希望可以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促进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之下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程;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思想感情;文化内涵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现行的美术欣赏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了,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推进美术欣赏课程的更新与发展,从而服务于中职教育的需要,完善学生个人素养及审美能力。
  一、目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普遍的中职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找准美术欣赏课程的定位,在这种观念下,美术欣赏课程存在理论化过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落后、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等诸多问题。
  普遍美术欣赏课程往往忽略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情感,过于注重讲解相关的美术技巧及美术知识,在盲目追崇西方美术作品的情况下忽略了对本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有效地使用相关的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的设备,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起到欣赏导向的作用。《美术欣赏》课程大纲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即:“通过课上结合美术作品的欣赏评析对美术发展史的了解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普遍中职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都没有达到《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设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标准。
  二、美术鉴赏课程对于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程不仅仅作为一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的课程,也是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于中职教育的重要科目。美术欣赏课程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更是培养学生树立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审美观的重要步骤。美术欣赏中最大的三个作用就是“引善”“启真”“怡情”。从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目前中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人才,美术鉴赏课程可以帮助职业型人才成为综合性人才,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思想文化情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中职教育的背景下正确地建设美术欣赏课程
  (一)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发展要求了,我们必须转变并且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蒙克的《呐喊》为例,蒙克的《呐喊》以视觉所表现出了扭曲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听觉感受,成为了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对其流派特点及风格进行讲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以比较式教学进行美术鉴赏,通过与梵高的《星夜》进行比较,从而对比起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梵高的《星夜》也是以图像符号化的方式去表现力与能量。不同的教学手段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仅仅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同时也能对所要进行的教学任务提高效率。不仅仅要转变教学方式,从教学手段上我们也要进行改进,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我们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加大本民族美术欣赏的课程成分
  如上文所说,目前美术欣赏过多的推崇外来美术文化和西方美术作品[2],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和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及美术作品的美术欣赏课程成分,从而促使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欣赏》大纲里,对于其目的和任务有着这样的阐述:“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我们需要以一个积极的面貌来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艺术作品。更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抱以温情和敬意。以《簪花仕女图》为例,《簪花仕女图》描绘了一群贵妇赏花游园的场景,我们要透过这个美术作品去探寻画作背后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唐代时期的一种上层社会的主流审美取向,并开始注重“人”的现实化,这也是唐代现实主义人文化开端的代表作。在周昉的画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朝代的社会发展及社会面貌,也会使我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具时效性
  如何解释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具时效性这一概念呢;时效性的意思是美术欣赏教学应该跟上时代发展,因为美术欣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术发展也不是毫无变化的,所以美术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美术鉴赏教学也是一样,要使美术欣赏课程不断更新,以新的观点和角度去对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方面的讲解,要向学生渗透美术作品之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以学生的艺术技巧培养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
  在中职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注重美术欣赏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突出本民族美术作品欣赏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注重美术欣赏教学的时效性和丰富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下对目前美术欣赏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切实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參考文献:
  [1]于雷涛.“试误”教学法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杨保红,肖琳.浅谈中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5,17:242.
  [3]田海林.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科技资讯,2014,28:180.
  [4]马格格.关于普通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J].艺术科技,2014,12:236.
  [5]蔡秀凤.试论中职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13-114.
其他文献
上个月,中国原油期货正式登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业的关注,更标志着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又迈出新步伐.rn在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重塑的当下,中国愈发
期刊
“班主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教学班”的主任,一个教学班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不但要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要着眼于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要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每个成员都能够发展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心理环境。  人们给予班主任许多的赞美之词,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众多的人们引用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摘 要: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不是教师为了应付检查而准备的,而是为自己服务的。备课不仅体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更能看出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备课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教研的基础,同时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备课应该备什么?怎样备课?本文将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教师;备课;细节;专业成长  日常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和。它不仅是为一个教学活动而服务,
期刊
摘 要:生命历程理论是生涯幻游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把生涯幻游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人生观的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还使得学生随着活动的进行对个人的人生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基于此进一步建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学习。  关键词:生命历程理论;生涯幻游;人生观;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
摘 要:心理学也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要强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
怀素《自叙帖》是书法史上的草书名作,在帖文中,怀素引述了诸多时人称赞自己的诗句、文句.其中节录了两句诗,各种字帖的释文皆为『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图一).rn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