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在妊娠过程中身体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尤其以生殖系统、乳房的变化最为明显,在分娩过程中产妇还会消耗大量的体力,那么分娩后怎么做才能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产后康复进行介绍。
一、保障卫生
在传统的习俗中,女性产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洗澡、刷牙等活动,认为会引发“月子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现代科学认为,正常分娩的女性在产后24小时后即可以洗澡,产后汗腺较为活跃,产妇出汗较多,并且阴道还会排出恶露,产妇更需要注重卫生清洁,保障卫生情况使得产妇更为舒适的同时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正常分娩的产妇应采取淋浴的方式,分娩后42天内都禁止盆浴。在洗澡时室温保持在26℃较为适宜,水温应在34-35℃,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淋浴结束后应尽快擦干身体和穿着衣服,避免着凉;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可以选择温水擦拭的方式进行清洁,擦拭的过程中要避开伤口及周边,避免引发伤口感染。注重口腔卫生情况,在孕期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孕妇易发生牙龈炎,产后除了一日三餐还有加餐的情况,产妇更应注意口腔卫生问题,应早晚刷牙并进食后漱口,避免龋齿和其他口腔问题的发生。
二、监测恶露情况
一般产后恶露会持续4-6周的时间,正常恶露的颜色应从暗红色、淡红色、褐色、白色逐渐变化,恶露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对恶露的观测,当出现气味、颜色、恶露量、时间延长等异常表现时,及时求助医生处理。个别产妇在分娩后恶露一直呈现红色,需要家属和产妇提高警惕,当产妇出现出血量突然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诊治,出现这种情况多考虑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感染等情况,有引发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可能。
三、营养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保障产妇产后康复的重要部分,合理的饮食可促进产妇的恢复并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重视荤素搭配、均衡营养,保障每日摄取足够的营养,并避免过度进补造成营养过剩:每日摄取足够的瘦肉、鱼等动物性蛋白,同时保障水果、蔬菜的摄取量,主食、蛋白质、水果、蔬菜等在每日食谱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避免每天大鱼大肉的饮食结构,同时要保障每日的饮水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和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四、盆底肌、腹直肌分離、产后腰背痛的康复
盆底肌康复是产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盆底肌具有支撑盆腔脏器、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作用,怀孕时因为子宫的扩张有引发盆底肌的压迫性损伤的可能,分娩时如选择剖腹产更是会造成腹部肌肉韧带的损伤,所以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区疼痛和性交痛等盆底肌受损症状,盆底肌康复的关键期是产后3个月,建议产妇在分娩后42天去往医院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评估和其他检查,或者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受损情况;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压的功能,同时参与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活动,在妊娠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腹直肌会随之被拉长,部分产妇因为过度拉伸,腹直肌在产后无法自动修复,不仅造成患者腹部松垮影响美观,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症状,需要给予重视,产妇应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腹直肌分离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一般采取运动疗法、腹式呼吸模式训练、手法协助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严重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方式;产后腰背疼痛是产后康复的重点,有数据显示产后发生腰背疼痛的概率较高,而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会发展为慢性疼痛,长久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增加了产妇患抑郁症的概率,产妇和家属应重视产后腰背痛的情况,症状较轻者可以进行家庭运动治疗,症状较严重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心理健康
产后抑郁是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产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娩后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还面临产后身体不适、身材改变、社会角色的变更、疲惫等情况,部分家属对产妇的关心不足,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新生儿的身上,忽略了产妇的需要,都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严重的抑郁症会引发产妇极端情绪,严重时会发生产妇伤害宝宝和自残、自杀行为,家属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重视产妇的感受,当发现产妇有抑郁倾向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心理干预,以免疾病发展引发严重后果。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产妇在分娩后全身各个器官(乳腺除外)更好地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需要产妇和家属的配合,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锻炼。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医医院)
一、保障卫生
在传统的习俗中,女性产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洗澡、刷牙等活动,认为会引发“月子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现代科学认为,正常分娩的女性在产后24小时后即可以洗澡,产后汗腺较为活跃,产妇出汗较多,并且阴道还会排出恶露,产妇更需要注重卫生清洁,保障卫生情况使得产妇更为舒适的同时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正常分娩的产妇应采取淋浴的方式,分娩后42天内都禁止盆浴。在洗澡时室温保持在26℃较为适宜,水温应在34-35℃,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淋浴结束后应尽快擦干身体和穿着衣服,避免着凉;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可以选择温水擦拭的方式进行清洁,擦拭的过程中要避开伤口及周边,避免引发伤口感染。注重口腔卫生情况,在孕期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孕妇易发生牙龈炎,产后除了一日三餐还有加餐的情况,产妇更应注意口腔卫生问题,应早晚刷牙并进食后漱口,避免龋齿和其他口腔问题的发生。
二、监测恶露情况
一般产后恶露会持续4-6周的时间,正常恶露的颜色应从暗红色、淡红色、褐色、白色逐渐变化,恶露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对恶露的观测,当出现气味、颜色、恶露量、时间延长等异常表现时,及时求助医生处理。个别产妇在分娩后恶露一直呈现红色,需要家属和产妇提高警惕,当产妇出现出血量突然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诊治,出现这种情况多考虑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感染等情况,有引发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可能。
三、营养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保障产妇产后康复的重要部分,合理的饮食可促进产妇的恢复并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重视荤素搭配、均衡营养,保障每日摄取足够的营养,并避免过度进补造成营养过剩:每日摄取足够的瘦肉、鱼等动物性蛋白,同时保障水果、蔬菜的摄取量,主食、蛋白质、水果、蔬菜等在每日食谱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避免每天大鱼大肉的饮食结构,同时要保障每日的饮水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和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四、盆底肌、腹直肌分離、产后腰背痛的康复
盆底肌康复是产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盆底肌具有支撑盆腔脏器、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作用,怀孕时因为子宫的扩张有引发盆底肌的压迫性损伤的可能,分娩时如选择剖腹产更是会造成腹部肌肉韧带的损伤,所以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区疼痛和性交痛等盆底肌受损症状,盆底肌康复的关键期是产后3个月,建议产妇在分娩后42天去往医院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评估和其他检查,或者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受损情况;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压的功能,同时参与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活动,在妊娠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腹直肌会随之被拉长,部分产妇因为过度拉伸,腹直肌在产后无法自动修复,不仅造成患者腹部松垮影响美观,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症状,需要给予重视,产妇应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腹直肌分离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一般采取运动疗法、腹式呼吸模式训练、手法协助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严重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方式;产后腰背疼痛是产后康复的重点,有数据显示产后发生腰背疼痛的概率较高,而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会发展为慢性疼痛,长久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增加了产妇患抑郁症的概率,产妇和家属应重视产后腰背痛的情况,症状较轻者可以进行家庭运动治疗,症状较严重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心理健康
产后抑郁是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产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娩后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还面临产后身体不适、身材改变、社会角色的变更、疲惫等情况,部分家属对产妇的关心不足,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新生儿的身上,忽略了产妇的需要,都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严重的抑郁症会引发产妇极端情绪,严重时会发生产妇伤害宝宝和自残、自杀行为,家属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重视产妇的感受,当发现产妇有抑郁倾向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心理干预,以免疾病发展引发严重后果。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产妇在分娩后全身各个器官(乳腺除外)更好地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需要产妇和家属的配合,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锻炼。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