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籽沐 谁说童星没有童年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籽沐被称为“女主幼年专业户”:《中国合伙人》里的小良琴,《小时代》系列里的小顾里,新版《神雕侠侣》里的童年小龙女……
  她2岁就被王家卫导演一眼相中为《一代宗师》中宫二(章子怡饰演)童年的最佳扮演者,距今已出道8年,参演了36部影视剧,在演艺圈早已是张“小熟脸”。
  她合作的都是当红明星和大IP剧作:与唐嫣、李易峰合作主演民国偶像剧《活色生香》;与刘诗诗、霍建华、黄轩等共同出演古装传奇励志剧《女医·明妃传》;与赵丽颖、杨紫合作出演古装玄幻剧《青云志》……
  生来就是“别人家的女儿”,过着与众不同的童年。
  可张籽沐并没有因此感受到荣耀加身,“去拍戏好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比起和大明星同台的羡煞旁人,张籽沐更不愿错过的是寻常的校园生活,尽可能只在假期和周末时间接戏。无论星期天多晚结束,她都会飞回自己的城市,不耽误第二天的上课,“戏永远都接不完,但童年只有一次啊。”


漂亮也是实力派


  颜值是大多数粉丝喜欢上张籽沐的第一原因。10岁已是接近160cm的身高,好身材加上大长腿,眼睛似一汪波光粼粼的泉水,有媒体更是称她“眉眼之间有朱茵的味道”。因长相甜美又喜欢吃棒棒糖,粉丝都称她为“糖糖”。
  每个孩子在妈妈眼中都是美丽可爱的,但张籽沐的妈妈更善于打造和记录孩子的美。
  2009年,在张籽沐1岁时,妈妈就为她注册了博客,并在上面分享她的萌照和童言语录。几乎每张照片都是由妈妈担纲摄影师和文字编辑,“我几乎每天都会给糖糖拍照片、写日志。一直坚持就有不少妈妈来评论交流,我也更有动力写下去了。”
  与其说是张籽沐的成长博客,不如说是妈妈的日记本。
  一来二去,张籽沐的博客点击量超过了百万,建立了4个粉丝群。不少幼儿类的杂志编辑或剧组导演通过博客找到张籽沐的妈妈,向她抛出了请孩子拍摄杂志封面和广告的橄榄枝……在被选为《一代宗师》的小演员之前,年仅2岁的张籽沐就已有一定的镜头经验和群众基础了。
  不似以往的小童星,出道前會在不具名的剧组跑龙套积累经验,张籽沐一进入这个圈子就承担了有戏份的角色,加之有大导演加持,星途格外顺利。这一切不仅靠妈妈“无心插柳”式的培养,还有张籽沐对表演的天然掌控力。
  2011年11月,出演电视剧《再回首》里女主的女儿,年仅3岁的张籽沐刚进组就成了全组工作人员的“团宠”,大家都争着和她合照,导演更是不掩喜爱,连着说了不下10次,“这小姑娘真漂亮。”
  安排小朋友的戏都比较简单,可有一场戏让陪同在旁的妈妈犯了难—让张籽沐装睡,其他的演员在她的身边继续拍,不允许孩子动。妈妈担忧地跟导演沟通,“孩子这么小,让她躺着一动不动,完全不受大人影响,有点困难。”导演说先试试吧,接着便和张籽沐讲具体的要求,小姑娘脑袋像捣蒜似的点了点。
  导演一喊开机之后,张籽沐便躺在床上进入了“熟睡状态”。妈妈在监视器一直看着女儿,一边祈求着台词能够少点,没想到糖糖乖乖地躺着,直到导演喊“咔”。
  这样的过程来了两遍,张籽沐都谨遵导演指示,一点儿错都没出。这条戏顺利通过后,全场人员都为张籽沐响起了掌声,“因为糖糖的懂事,因为导演的肯定,因为大家的掌声,竟有点感动得想哭……”糖糖妈在博客上如此记录道。


哭戏见证成长


  孩子的成长总归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张籽沐在片场的乖巧表现,自然也有妈妈耐心教育的功劳。妈妈和张籽沐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导演选择了你,说明Ta信任你,所以你一定要认真对待。你不能拖累全组的进度,知道吗?”
  这样的话,妈妈从小说到大,换着花样灌输给张籽沐。妈妈说:“因为总觉得一路走来很幸运,得到的比付出的多,所以要更加珍惜。”张籽沐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妈妈的期望,她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并且自己琢磨出了演戏的窍门—从一开始乱说台词,加词改词,到后来能准确地说出每一句台词,管住手脚,不做多余的动作。


张籽沐一进入这个圈子就承担了有戏份的角色,加之有大导演加持,星途格外顺利。这一切不仅靠妈妈“无心插柳”式的培养,还有张籽沐对表演的天然掌控力。

  她开始接受更高难度的戏。在拍摄《娘家的故事3》这部72集的电视剧时,张籽沐饰演沈家长子的女儿,剧中对该人物有大量的哭戏。被弟弟抢玩具,要哭;妈妈离家出走,要哭;因奶奶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要哭;被小朋友嘲笑,要哭……妈妈回忆道:“那时候基本是每一天拍摄都至少有一场哭戏。”
  拍摄的前一晚,妈妈在家里考验她的“哭功”,没想到张籽沐眨眨眼睛,几秒钟就哭出来了,“因为心里想的是妈妈不给她喝酸奶,就伤心地哭了。”但没想到第二天到片场,吃饱喝足的张籽沐怎么都哭不出来了。最后是导演吓唬她说“妈妈不要你了”,她才哭出来。
  妈妈又开始忧心起来,怕张籽沐最后完成不了任务,还留下了妈妈会不要她的心理阴影。好在后来张籽沐学会了假哭,用嚎叫来代替嚎啕大哭。
  直到拍到第30场戏的时候,张籽沐终于找到了哭戏的正确打开方式。   剧中的爸爸以前是个贪玩不懂事的人,可自从妈妈得了癌症以后收敛不少,也知道承担起家庭责任。他对着张籽沐扮演的女儿动情地说,以后会好好照顾她和妈妈。原本剧本上没有安排哭戏的张籽沐竟流出了眼泪,事后她告诉导演和妈妈,“我被爸爸这句话感动了。”
  从那以后,哭戏对张籽沐来说不再是难事,因为她开始知道如何入戏了。没有威逼利诱,没有假装哭泣,一个年仅3岁的小朋友懂得了真听真看真感受,用心去演戏。导演和片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吃惊,“3岁就能入戏,真是难能可贵。”
  演技越来越娴熟,更多的导演和剧组都认识了张籽沐,让她出演一些戏份不多的女主童年角色。哭戏更成了她的拿手戏,在拍摄电影《三打白骨精》时,她主动问导演想要什么样的哭戏,“大哭还是小哭,还是默默流泪那种?我都可以。”在拍摄热播剧《相爱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换》时,甚至还要求再哭一遍,“刚刚那一遍情绪不够饱满。”
“在心态上放松对待,在实践中全力以赴”,妈妈渐渐摸索出了这套“一紧一松”的教育方式,让张籽沐成了童星界的“人生赢家”。

演戏并不是童年的全部


  “没有抱着一定要得到什么的目的去接触演艺圈,反而会失去一些东西。”
  拍戏成了张籽沐童年的一部分。她并不排斥,也收获了一些成长;每一次参加活动或拍摄,妈妈都会在博客上及时更新孩子的成长进度,“孩子的成长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而我很开心地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母女俩在这个行业里都找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妈妈口中的“失去”是在张籽沐上小学时显现出来的问题。
  刚开学不久,张籽沐因为一场戏耽误了入学报到的时间,为了让同学们快速熟悉,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在班上挑出自己喜欢的朋友,并为对方画幅畫。大家都迅速找到了伙伴,开始完成作业,却没有人挑选张籽沐—因为她来晚了,没有人认识她。张籽沐回家和妈妈讲这件事时,“哇”地一声哭出来,说,“妈妈怎么办,我没有朋友。”
  看着女儿的眼泪,妈妈疼在心上。
  小学期间,是童星接戏、累积经验的黄金时段。不同于演艺圈的其他虎妈,为了孩子拼命争取各种角色,张籽沐的妈妈开始有意地减少孩子外出拍戏的时间,“尽量只选择在假期或者是周末,哪怕星期天结束得很晚,说什么也要回家,不耽误第二天的课程。”
  对逐渐长大的张籽沐来说,拍戏也并不代表生活全部。在剧组的空闲时间,张籽沐都会找一间屋子写作业,该去拍戏的时候就迅速上阵。拍完结束谢过剧组所有人又马上踏上归程,一分钟都不耽误。
  “累,也快乐着。如果两边都割舍不下,只有辛苦一点,自己找平衡。”妈妈说,张籽沐在剧组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回到学校也有同学们陪伴她成长,“很多童星宝贝都很难平衡这件事,但我和糖糖一起努力去做到。毕竟童年只有一次,不希望她错过。”
  妈妈的“平衡教育法”,培养了张籽沐的一颗平常心,拍什么戏,和什么人一起拍对她来说都不重要,“比较佛系”,即使面试某个角色不幸落选也毫不在意,那就去当地尝尝美食,拍些美美的照片,也算是游玩一圈。
  可一旦接演了某个角色,“唐僧系”妈妈又上身了。和张籽沐在酒店对戏,帮助她熟悉台词,反复交代张籽沐,“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辜负导演的信任。”……
  “在心态上放松对待,在实践中全力以赴”,妈妈渐渐摸索出了这套“一紧一松”的教育方式,让张籽沐成了童星界的“人生赢家”。

平凡可贵


  长大以后当明星并不是张籽沐的唯一选择。
  生活中的张籽沐爱画画,爱写打油诗,爱吃糖,光给妈妈说过的梦想都不下10个。想当化妆师、想开冰淇淋店、想当画家……待到从剧组演完一场戏出来,又会认认真真对妈妈说,“我想当个真正的演员。”



  妈妈总是听着笑,并不多加评论。
  张籽沐也遗传了妈妈心思细腻、善用文字表达心情的特点。
  在妈妈做完胃镜后,用小纸条写着“妈妈加油”抚慰妈妈的情绪;常常在日记本上留下一些暖心的话语,“我有个弟弟,他很调皮,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让家里很热闹,坏的地方是和我一起分妈妈的爱。不过他坏的一面我早忘了,我记住的是我爱他,他爱我。”
  在张籽沐妈妈的朋友圈,分享更多的都是诸如此类无比细碎的生活细节,而非是大力宣传包装自己的女儿。哪怕张籽沐现在拥有300多万微博粉丝,数个粉丝群,时常会有导演找上门来约戏,妈妈也坚持认为:“平凡可贵,快乐成长,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其他文献
“太像了,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声临其境》总制片人脱口而出。屏幕里传输过来的画面,是《声临其境》的舞台现场,朱亚文和宋佳正在合作配音《喜欢你》中的一个片段。  不仅是坐在导播室的工作人员沸腾起来,底下的观众更是目瞪口呆:原来朱亚文拥有如此迷人又多变的声线,“金城武、李幼斌、张嘉译、尹正、姜文等不同人的声音,就没有他拿不下的……”  在当期节目中,朱亚文和他的开场词“宝贝儿”很快成为热点话题。节
期刊
创刊10年,《家人》能走到今天,不是一件易事。为了适应潮流,适应阅读平台的不断变换,我们不断尝试着改变,不断努力创新。  在纸媒从春天迅速转入隆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纸媒倒了下去。我们的内心也曾恐慌,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紧迫感,以及一种坚定的信念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媒体平台如何发生改变,人们都需要在纷繁的信息时代,为自己慌乱的内心辟一处静谧之地。而只有优质的内容、有力量且有温度的文字,才能让他们的
期刊
情绪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还记得年初时,有一则令妈妈们看一次泪目一次的新闻是:一个9岁的男孩因弄丢了手机被亲妈活活打死了。这个孩子被从下午6点一直打到深夜11点,亲妈还用胶布封住了他的嘴,捆住了他的手脚。孩子此生对亲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看到你了。”  这个新闻过去了仅3个月,湖南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悲剧:因为离婚后与前夫就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产生了争执,亲妈竟将4岁的小儿子从4楼抛了出去。
期刊
被羨慕的婚姻  “如果我是你,早离了!”闺蜜乔坐在我对面,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她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我是她,在大公司上班,月入几万元,快40岁了还跟20岁一样年轻、漂亮,生活的变故无法轻易把她击倒,那我也会考虑离婚。  我有点后悔把心里话告诉她了。可能是我的委屈憋太久了,需要有个出口。在这个城市里,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一冲动,我就把苦水倒给她了。但是,她不仅不安慰我,还给我出了这么一个馊主
期刊
一袭高挺修长的精致白裙,配上蓬松的金发和坚毅的眼神,当简·方达出现在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时候,80岁的她女王范儿十足,让人挪不开眼。她说:“我60岁才活明白,80岁才美出了自己的样子,我最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简的天生丽质,以及奥斯卡影帝女儿的光环。他们以为,这样的女人应该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宠儿吧。可谁曾想到,简因为她的影帝父亲,如同被诅咒一般,整整60年都笼罩在卑微和不
期刊
《家人》執行主编 冯英杰  一天下班后在小区里带孩子,碰到一位老太太在跟其他人唠叨:“现在的年轻人太懒、太享福了。房子首付是我们老人出,家用是我们老人出,孙子是我们老人带,家务还是我们老人做,他们就是上个闲班,一回来就拿个手机在那儿刷……”  老太太说出来的话像是抱怨,但语气却是带着宠溺的,脸上还挂着笑。在一旁的其他老太太都点头,其中一个说:“现在他们懒得连碗都不洗了,更别说带孩子。我每天晚上吃完
期刊
日本電影《家族之苦》,是一部关注老年人离婚的题材。  老头子平田周造退休后,原以为可以安享晚年了,没想到却在此时收到了老婆富子递来的离婚协议书。携手了大半辈子,六十多岁了,居然在此时提离婚,平田周造感到愤怒,而子女们更是无法理解。  富子说:“我忍够了。”她嫁给平田周造的时候,还觉得他打呼噜、扔臭袜子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可天长日久之后,这些丑陋恶习一点点地毁掉了这个男人在她心中的美好。以前是体谅丈夫
期刊
“日不落西山、顺其自然,唯求过好每一天—活得好;回归自然、自然而然,但愿善终不慢缠—死得快。”一位87岁的老人为遗嘱库题的诗,被詹庆小心珍藏。她凝视着小小的字迹,说:“这是一种智慧。”  40来岁的詹庆,个子不高,短发,妆容精致,干练、稳重。她,是一名法医博士,也是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以下简称“重庆分库”)的创办人。这是一个冷门且被忌讳的行业,詹庆每天要接触大量拥抱死亡的人,但她对此充满热情,家人
期刊
偏执地喜欢蓝色  儿子今年9岁了,小名“小宝”。  小宝喜欢蓝色。无论买什么,都总挑蓝色的买。我起初并不在意,直到他6岁时,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偏执可能有点问题。那天我送小宝去上学,发现他从头到脚全是蓝色。乍一看,像个迷你版的阿凡达。我没忍住,笑了出来。他倒直愣愣地“质问”我:“干吗要笑?”  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身为父亲的失职。作为一个教学多年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授,却忘了给自己的儿子
期刊
左:冯顺弟年轻时候的样子。右:胡适与母亲冯顺弟的合影。 17岁嫁人,23岁守寡  冯顺弟出身于安徽农村,长相一般,认不了几个字,能做几门手工,过着清贫的日子。  17岁那年,媒婆前来提亲。父亲同意了婚事,母亲却坚决反对。因为:男方叫胡传,一个49岁的老头。年纪大就算了,还死了两任老婆,冯顺弟嫁过去是做填房。  父母意见不合,只好征求女儿自己的意见。虽然才17岁,冯顺弟却非常懂事,说:“给人家做晚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