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家之生命诠释学院牟宗三先生之存在呼应之经典诠释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需要藉牟先生之论述和多重的对经典与宋明儒学之诠释,展示牟先生的诠释方式和境界,以建立当代新儒家的生命诠释学。我们有必要以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与内容作为参照,进探与展示牟先生之生命诠释学。牟先生在诠释经典时,首先指出“了解”(这一概念)有感性之了解、知性之了解与理性之了解。感性之了解只是主观的随感式的了解。知性之了解则能对于字词语句都能加以掌握,此可说是对文本的初步了解。理性之了解是对于全篇文本之字词语句之意义,段落章节之论述,都能够会通而为一整体,掌握到文本的系统和理据,这是对文本的通贯的诠释。理性之了解基本上是对经典的客观理解,但还未进到对了解自身的反省或自我之了解。牟先生进一步提出诠释者要进到为其人以处之,诠释者与文本达到境界之融合,牟先生称之为生命之呼应。生命之存在呼应是自家生命真能存在地体证之,体证之即能超出原来文献之语文所限而得其实义,见证圣人之义理,即是对道之诠释。圣人的生命是对道之体悟至极,由解悟而证悟,而澈悟。圣人立教则圣人之言即是证道之言。相应于教之哲学诠释即是通过对教言之诠释,由此开示圣人体道之经验而使人之生命能得与圣人与道黩面相当,得到解悟,进而通过实践以证悟此道,最后得以澈悟而成圣。此时诠释学即是证道之学,亦即是圆教。从牟先生在对于程明道、朱子与陆象山的经典诠释中所展示出的由分解进至非分解的哲学诠释的进路和运用的论述中,以十个观点总结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内容和结构,作为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基础和规模。
其他文献
布达佩斯学派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作为应对资本主义矛盾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主的社会-经济形态,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的退化变体,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实现。赫勒、费赫尔
丰卦的主题是讲明德之丰,其卦辞则讲王者的丰大明德,各爻爻辞则围绕明德之丰讲三个问题:第一,臣子要择明德之主而事;第二,君主的明德亦有被遮蔽的时候,君主的明德被遮蔽后,其
学习研讨清华简《筮法》,获得如下几点认识:首先,《筮法》的背后有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比如八、五、九、四分别在春、夏、秋、冬遇到时称“得”,这是因为四个筮数与五行是对
《归藏》被《周礼》称作“三易”之一,但其在先秦两汉绝少被称引,直到六朝才受到广泛关注。从《归藏》的流传路径来看,无论是六朝时的评论与称引还是清人的辑佚,其源头都是汲
鉴于《易经》文本自身的歧义性和含混性,无法做出统一的标准英译本。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引入描述性翻译批评方法论,从《易经》的英译本这一目的语出发,对《易经》的
布拉格学派从事文学与美学研究的领军人扬·穆卡若夫斯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次将结构主义理念融入审美价值问题研究。与传统美学多从本体论这一静态视角来研究审美价值不
文章通过对全球范围内14个研究基地、1500多名青少年的混合研究,验证了在文化和环境基础上人们对抗逆力涵义理解的四种命题:(1)除了全球性,青少年身处的文化性、环境性因素都
哈曼是第一个对启蒙运动提出系统批判和深刻质疑的思想家,享有“德国文学全盛时期开山之父”的美誉。随着康德在德国哲学界的影响日益深远,人们对他批评康德的那些深刻理论日
对于诠释以及诠释创新的可能性的研究,必须超越诠释的范围,首先把诠释置于人类文化创造的生命运动中,特别是把它当成人的生命本身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从诠释的“外面”,从环绕人的
牟宗三将中国哲学定位为“生命的学问”,以对比于西方哲学。他认为: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西方哲学以“知识”为中心;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而中国哲学之中,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