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借助大数据来筛选学生的信息,围绕生活设计幻灯片课件、微课视频、课堂讨论和个性化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了美术的多样性。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审美鉴赏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离不开学生的审美意识,也离不开审美的形式和内容。审美鉴赏与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审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美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从而唤醒学生的“审美之眼。

一、培养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目的

美术,是一门凝聚着文化、艺术、色彩等多种元素、多种内涵的学科,对学生陶冶情操、创造美好生活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中生掌握美术鉴赏能力,能够更好地看到美术的价值,参与到美术的探索中,为美术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以往学习中,学生对美术存在偏见,表现为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美术可有可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已成了教育重要的一环。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美术鉴赏能力,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自己接下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养与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

(1)大数据抓取学生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获得的学生信息是有限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关学生的信息,并经过可靠筛选后将教师想要了解的内容展示出来,方便教师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师利用大数据,可以围绕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咨询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也可以综合整理学生的信息,将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表现、测验成绩等融入到大数据中,设置学生信息档案,方便及时查阅学生的情况,打造个性化教学课堂。学生在大数据课堂中,能够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高中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来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了解的陶瓷作品,对中国陶瓷主要文化类别的认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陶瓷纹饰等,在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感兴趣的陶瓷作品、陶瓷艺术方法等展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鉴赏陶瓷文化。

(2)围绕实际生活设计幻灯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学生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看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幻灯片课件,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东西融入到幻灯片课件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美术鉴赏中,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走进美术课堂,进而理解美术鉴赏。教师在设计幻灯片课件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需求,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结合幻灯片课件,会发现生活的踪迹,了解生活是如何影响美术的,而美术又是如何点缀生活的,建立可持续的学习观念。由此,高中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可以围绕生活设计幻灯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活蕴美,书画寄情”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书画作品,将其添加进幻灯片课件中,借助图画、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中国书画的特点,围绕书画的内容来向学生渲染书画的情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创设美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审美之眼”

审美离不开感知,这种感知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照。什么是审美观照?按照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的观点,审美观照就是心灵的观照。显然,审美观照离不开人的思想、情感,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升华学生的美学思想、观点,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审美客体在学生的眼中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著名美学家罗丹认为,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审美观照,培育审美之眼,激发审美情感。只有当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了审美情感,才能完全融入审美观照中,审美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西方现代艺术”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有学生直言看不懂那些作品,有学生说不能从中感受到艺术性等。面对学生的质疑,笔者展示了凡高、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知,比较不同大师的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加歇医生》,马蒂斯的《女人像》《舞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教师在观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就能让学生发现这些作品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等方面几乎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体系。有比较就有鉴别,通过比较,有学生发现,现代艺术大师就是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汲取营养,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他们不再以客观世界为蓝本,艺术表现形式从理性、有迹可循转变为模糊、不可捉摸,与传统西方艺术分庭抗礼。创设美的情境,就是让学生抽身出来观照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的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创设富有艺术性的审美鉴赏情境,就必然会吸引学生,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也不再被动听讲,而是主动感受、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4)融入美的资源,开发学生的“审美之脑”

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认为,审美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在高中美术课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融入美的资源,让美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运用美的素材、美的教学手段等,滋养学生追求美的心灵。将美的资源融入其中,能给美术作品一种“气”,让作品“活起来”,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美术鉴赏的意义”一课时,笔者引入了法国著名画家高更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美术作品就有一种哲学意味。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中的内容,引发学生的联想:“熟睡的婴儿象征着什么?采摘的青年象征着什么?画面中悲伤的老妇象征着什么?三位面对婴儿的妇女是什么样的表情?闻着水果味的孩子、安静的猫象征着什么?”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还补充了高更创作这幅画时的相关背景。这幅作品是高更生命历程的记录,也是高更内心情感的写照。1897年对于高更来说是一个特殊之年,这一年高更的作品拍卖失败,他本人也身染重疾、痛失爱女。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高更崩溃,他选择了服毒自杀,却被人救活。在极度的痛苦中,高更创作了自认为“远远超过以前所有作品”的作品,这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表达了高更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审美之脑”。学生在面对作品时,通过对作品进行赏析,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结束语

教师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信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围绕生活设计幻灯片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对美术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明确了美术存在的价值,能够透过美术现象来揣摩美术背后的意境,了解美术丰富的内涵,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灵活运用美术鉴赏知识来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2]王强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何海飞.视觉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双重语境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4]张杨.核心素养体系下高中美术鉴赏课主题性課程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孙山笑.基于“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其他文献
摘要:感受一下小学识字教育的规则,这有助于提高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汉语文字的兴趣,实现学生道德、智慧、体育、艺术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文字之美在识字,道德之美在教育,还是劳动之美在生活,实现“五育并举”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识字教学来完成,而老师所采用的比较有效果的策略则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方法。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低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时代有文化的表现和代表国家文化的符号。汉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被继承下来的角色,也是中国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历经几千年风雨洗礼的汉字,富有承前
期刊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一,有效的游戏教学具有目标性、秩序性和层次性。将游戏化教学有效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教师可以构建有趣的课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游戏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引言游戏教学在小学教学中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十分活泼好动,在课堂上难以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勤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倡导和传统美德。古时候有勤劳能干而被尧封赏土地的后稷、因争取更多劳动时间而追逐太阳的夸父……无一不在勉励人们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妈妈教我背诵过一首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生活的场景。劳动人民在勤劳创造生活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爛文明,在建筑、科技、手工业、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就。万里长城、天文仪、龙门石窟、都江堰、大运河以及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我是个幸福的孩子,我有两位妈妈,一位是给了我生命,让我成长的妈妈;一位是给了我民族骄傲的“妈妈”,她就是巍巍中华。今年六一,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国歌想起,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时,我想到国旗下的故事,雄壮的国歌让我热泪盈眶。我想到祖国母亲曾饱受了巨大的磨难,但中华民族却从未屈服。先烈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畏艰险、不曲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成為了精神的图腾。5G的到来、载人航天飞船再次探月、全面脱贫的成功号角、疫情的有效控制无不一一证明中华民族
期刊
摘要: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朗读不仅可以活跃脑神经,增强记忆力、注意力,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培养思辨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朗读教学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意义、节奏、内涵和情感,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某種程度上讲朗读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语感等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明确朗读目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中国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各族人民矢志奮斗,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卫星,在积贫积弱的年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有了蛟龙、墨子、天眼、大飞机,东方巨龙越来越有底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华民族是宽厚无私的民族。我们中化民族历来讲究以和为贵、互助互爱,始终把和平、发展作为重要的主题。特别是习爷爷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让我看到了我
期刊
摘要:教师做好趣味性教学实施途径的研究,可以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数学课堂为基础,分别对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予以讨论,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兴趣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趣味性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的核心因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数学的趣味性。在以趣味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情况下,课本上枯燥的数字、图形以及方程式等,都能转化成有趣的视频或游戏活动,能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其利用學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初中生物学教学为例,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前言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将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化、通俗化,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法。一般意义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所以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开始注重其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知识。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思考中提问,在困惑中提问,提问不仅是对知识结构的
期刊
摘要:音乐在高中生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们展开音乐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在练习声乐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歌喉,促进学生综合且全面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是对于高中生在声乐方面的教学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进行,教育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方式也由应试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但是在对音乐特长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这是因为特长生教育方式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有限,教学效果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