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标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
  
  一、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把教材上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熟了,读烂了,语文成绩一定能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读,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读,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如文章的层次,学生读到自己认为该停的地方,就停下来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如一段文字读完之后马上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善于答问,如老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读后作出正确的回答。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习惯,课文哪个字词或句子不懂的,用横线画出来,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把重点词句、多音字、优美句段或中心句都用记号标出来等。
  学生读书时,教师干什么呢?走近学生,了解他们读的情况,还要小声地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引导他们人情入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诱疑、激疑和设疑,把学生引人问题情境。
  
  二、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程颐说:“学者须要会疑。”作为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他们的天性,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肯定会遇到困难、困惑和疑问,指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肯定会产生联想和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大胆地说出想法,共同品味。
  学生问的问题,比较简单的,同学们能当场解答的,应及时给予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理解课文、深化对课文内容认识的问题,教师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跳出”文本。教师也要预设问题,学生没有提到的,教师要提出来让学生思考。
  
  三、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读课文是实践,解决学习语文中的困难,尝试解决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实践。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设计的问题和编者设计的思考题等,都必须让同学们自己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师要创设尝试的情境,激发学生尝试的冲动。读、听、评、表演的过程其实也是排疑解难的过程,有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尚未解决的问题,先让全班同学互助讨论,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解决课后的思考题等。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再出示测试题让学生想一想,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了解本节课自己在学习上的缺陷,便于学生及时补救,改进学习方法。
  
  四、要及时评价反馈实践结果。
  
  评可以拾遗补缺,可以深化认识,可以生成新的见解,比教师塞给学生唯一的答案,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可根据课堂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价,要评出自己的体验,说出各自的感受。学生认识是多角度、多维的,能促进课堂的生成,丰富学习内容。教师不用作课堂小结,而由学生评说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作些补充,也可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以上四个环节来看,教师要把每节课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以人为本,走近学生,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学问的态度;可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其他文献
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优质课评选,课堂上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让教师始料未及,出现尴尬局面。诸如,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答案有偏差,学生故意作出异常举动,接话茬,出洋相等情况。那么,怎样才能得体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营造和谐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环境中创造性地实施教学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其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来看看一个案例吧:
每当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往往会说:“老师,您这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确实,学生喜欢有味道的课。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要使课堂有滋有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理念、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教活学生。而我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融入生活味;就得调动学生感官,使教学中点缀些艺术味;
记得有位教育大师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与教学,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我对课堂充满感恩。是什么促使这位大师有期待、满足、留恋和感恩的呢?我认为,这就是课堂的灵动性使然,因为带有趣味的非预设的课堂不但能让老师陶醉,更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变得神采飞扬和神思灵动,因而让老师们感受久违的快乐与难得的惬意。  灵动的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精美舞台。这种课堂应是引起情感共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初大文学家王禹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写得清新明丽、飘逸俊爽。  清人王符评曰:“竹楼,韵事,竹楼记,韵文也。”《小竹楼记》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一、贬官文化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曾提到“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王朝控制官吏、维护中央集权、制衡朝政、激发行政活力的手段。终宋一朝,执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呢?笔者认为可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彰显个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一、妙设导语,点燃学生的热情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都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条件。不健康的心理和不健康的身体一样,会直接影响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对于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其实,教师的心理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和特殊性而比其他行业的人健康,相反,其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那么,教师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究。    一、
自古以来,杨柳就在文人墨客笔下频频出现,诗人词人借之或歌春景,或咏愁肠,或斥狂妄之辈,或颂兢兢之修为,或惜韶光,或话别情,或诉凄凉,或说沧桑……不一而足,杨柳所表达的意义可谓多矣。  一、春之使者。李元膺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所以他作《洞仙歌》曰:“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
李玉新,中共党员,2003年作为湖北大学附中的首位特聘中学教师走上工作岗位,2004年被任命为教学校长,2008年被任命为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个人;武汉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武昌区教育学会语文常务理事;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科研协作体高级参事,教育部西部教育顾问。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公办中学,始建于1957年,2004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
须一瓜的短篇小说《一次用心筹备的邂逅》,乍看是一个欲望叙事文本,是网络上流行的网恋故事,但读过才知,这是一篇非常有质量的心理小说,恰恰是对流行的欲望叙事或身体写作的颠覆。小说写了两个世界:话语世界和现实世界。人物在两个世界中穿行,从而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话语世界的“堕落”想象与现实世界的道德秩序,构成人物的多重侧面。堕落冲动可能来自于人性的本能,也是对现实的挑战;而现实生活的严谨体现的却是教育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