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革命类纪念馆宣教中的感染力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21年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以坚定的信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也凝聚了许多伟大的红色精神。如何将这些红色精神更好地予以宣扬,特别是将其根植于人民的心中,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例,简要分析该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做法和举措,从而探寻可以推而广之的新思路。
  【关键词】纪念馆;宣教;作用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资源优势,近年来,各省、市纷纷挖掘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宣教力度。对于致力于宣扬红色基因的革命类纪念馆而言,机遇的同时更多的也是一份责任!
  革命类纪念馆依托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或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叙说着新中国建立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红色文化起源、发展、形成的历史旅途。[1]如何更好地加强宣教中的传播力度?如何更好地在宣教中融合纪念馆本身的红色资源?每个纪念馆人都在不断地探索、思考。笔者也将就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宣教工作中的经验,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成功经验
  (一)提炼红色精神,把握宣教主题
  宣教的前提就是要明确纪念馆的红色主题。这需要研究人员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研究,进而对其蕴含的精神高度概括。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一直加强学术上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提炼出渡江精神的深刻内涵,为宣教工作明确了方向。
  渡江馆依托渡江战役基本史实,结合1948~1949年的红色背景,特别是期间凝聚的“西柏坡精神”,最终将渡江精神提炼为“军民团结,一往无前;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勇于担当,振兴中华。”为了验证其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又通过刊发国家级论文的形式,征求国内外党史、军史专家的意见。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以提炼渡江精神内涵为突破口,找出与宣教相结合的切入点,再有针对性地搜集典型故事和案例,从而达到扎实理论基础的目的。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要加大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2]。提炼不是目的,红色精神只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才能达到宣教的目的和要求,更多的是开发这种精神实质对于今天而言,它的意义和价值。渡江馆成功地以渡江战役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挖掘了党要始终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样一个具有时代价值的主题。我们从渡江战役的历史中,剖析人民支持党、支持革命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实际,从农村土地改革,到扫黑除恶,党始终秉持着人民的信仰和信念。
  同时,我们还以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守则》的典型例子,与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性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扩展了渡江精神的当代价值,明确了宣教的方向。
  (二)提升“讲解”力度
  讲解是架起纪念馆和观众的重要桥梁,遵循这一原则,我们主要从立足讲解本身,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加强“讲解”的力度。
  在主题上,转变思路,将革命史的基本陈述转为精神内涵的逐步剖析。一般游客对于渡江战役的革命历程都会有所了解,所以在讲解中我们将不再以基本史实作为侧重点,而是以“信仰”作为讲解主线,突出国共两党对于信仰的不同追求,启发游客思考渡江战役乃至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所在。
  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通过亲历者的讲述、研讨等多种形式激发游客的思考,针对宣教工作特点,我们还融入了歌曲等形式,如學唱歌曲《渡江南征》,将渡江时期的剧目《血泪仇》重新搬上舞台,用这样的形式把人民解放一往无前的豪迈,反动派对人民残暴的罪行予以揭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我们主要采用丰富多彩的红色社教活动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情感。2018年度,我们成功开发了“渡江小民兵”的典型社教案例,从“皮划艇渡江”到“小民兵诗歌朗诵”以及“小小指挥员”等活动中,将渡江战役所凝聚的精神充分融入到了这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活动中,当然,活动后一定要总结,这样的宣教效果会更为理想。
  二、革命类纪念馆宣教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以上所谈的是笔者所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成功案例,但是就大多数纪念馆而言,在宣教工作中的误区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精神亮点不明确
  对于纪念馆而言,大多存在精神亮点不明确的问题。不能明确应该向游客讲授怎样的精神内涵,不知如何将纪念馆的精髓与宣教工作较好地融合。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建设之初,就试图以提炼“渡江精神”内涵为突破口,找出与宣教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再开发相应的讲解词和社教活动。
  (二)针对性不强
  理论如果不能联系干部的工作实际与思想实际,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就难以深入人心,更不用说效果的保持了。目前,在红色宣讲,普遍存在“一锅煮”的现象,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更换主题或着重强调某一主题,雷同性的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区的红色精神的宣教区别不大,这显然不能适应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干部的需要。
  (三)形式上单一
  大多数的纪念馆在开展活动时,一般会选择敬献花篮、参观、寻访旧址等形式,这些活动有利于游客从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中、一位位鲜活的领袖人物身上感受到革命的艰难历程,并升华为自身的认识。但是纵观一些革命类纪念馆,在开发模式上却具有雷同性。设想这种方式怎能激发游客的情感和情怀呢?同样,在方式上也应该加以调整,让游客先通过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再通过其他活动来加深感悟和认知。
  三、宣教工作的突破点
  如何解决宣教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呢?笔者认为,革命类纪念馆应该牢牢把握“需求管理”这四个字,把握国家、社会对宣教的需求。
  (一)把握国家对红色宣教的总体要求
  政治性是宣教工作的第一属性。革命类纪念馆地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主线,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只有在这个大框架中,才能较好地去剖析红色历史,解析革命精髓,才能更好地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思想,真正地将红色宣教工作做好。   (二)把握宣教工作针对性
  同样的红色内容,具体到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游客其实际效果也是不同的。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取舍。例如,我们在给中小学生讲授时,要把握的是具体的事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感动他们。对于高层次的党员干部,则要在讲解中融入理论的分析。2016年,我们在给西藏青干班培训时融入了民族团结的内容。讲授中以渡江战役的作战部队第18军为例,阐述了该军为将革命进行到底,1951年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区,解放西藏的感人故事,赢得了游客和组织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宣教工作形式
  强化理念与形式创新,找准游客 “兴奋点”,通过引导,让游客通过自身的眼观、耳闻、手触,真正做到不忘历史、不忘信念,永葆革命本色。首先是用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诠释红色精神,让游客在生动形象的历史事实和真实场景中亲自去感知和体验;其次是让宣教工作走进身边的真实社会环境中,选取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时代感较强的案例,让游客充分参与,在实际案例中感悟红色魅力。
  例如,可以营造和增加体验式教育元素,让游客特别是党员从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中去体验和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3]。应根据纪念馆自身建筑、展陈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从而“唤醒党员的角色意识,启动党员的内在情感。”[4]为游客提供广泛的体验空间,把抽象的思想灌输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对于广大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宣教工作任重道远,但这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我们只有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才能不断谱写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唐军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与红色文化传承[C].“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2012.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式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
  [3]何隆德,熊进.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紧迫性·问题·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1).
  [4]肖小华.十七大以来党性教育形式创新的特点和启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4).
  作者簡介:王高(1985-),男,汉族,安徽肥东人,历史学硕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红色文物藏品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党史、军史。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波澜浩荡的历史积淀。走进博物馆,不仅能够切身感受馆内藏品带给我们感官的震撼和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体验到多元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在博物馆内开展美术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发与利用馆内的优质藏品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可以优化美术教育教学的内部结构,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也有实质性
【摘要】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派系,直到今天这种艺术风格在设计艺术中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极简主义追求视觉上的极致简约,注重精神上的情感共鸣,在当今展示设计中应用日渐广泛。深泽直人与藤井保《MEDIUM 媒介》作品展中的展示空间更是把极简主义艺术风格运用到了极致,本文以《MEDIUM 媒介》作品展为例,浅析极简主义艺术风格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极简主义;展示设计;《ME
【摘要】“课本剧”社团是阜阳四中落实艺术教育实践的一大亮点,通过开展“课本剧”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本文首先概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阜阳四中“课本剧”社团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课本剧”的展演,最后列举了笔者在“课本剧”方面所取得成果及学生参与“课本剧”后的感言。  【关键词】课本剧;社团;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
【摘要】“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學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
【摘要】中国结艺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着重从保护传承人、引入“非遗 互联网”模式、与当代教育融合、举办多种宣传活动、创新编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结艺;淮安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淮安地区中国结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结艺作为一种异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来源
【摘要】中国手工技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民众赖以为生的经济与文化诉求,维系上千年之久,稳定且持恒。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非遗”保护的视域下与“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诉求下,传统手工艺生产所承载的造物理念、独具匠心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国手工技艺的传承谈谈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
【摘要】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予以回应,本文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分析如何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艺术审美的要
【摘要】本文从戥秤制作工艺的历史渊源入手,对戥秤的制作工艺、材料结构、文化内涵和生存现状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以“科学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的措施,使戥秤技艺得到不断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关键词】戥秤;制作工艺;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TH715 【文献标识码】A  戥秤,又称戥子,一种小型杆秤,是我国特有的计量器具之一。它是古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材和香料的精密衡器,
【摘要】《卡尔米纳·布拉纳》于1937年6月8日首次公演大获成功,昭示了卡尔·奥尔夫已成功地开启了将“原始-本初-人文”“音乐-舞蹈-诗歌”融合成浑然一体的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大门;创造和奠定了独辟蹊径的20世纪音乐创作中的“奥尔夫风格”。本文以《在酒店里》《爱的宫殿》为切入点进行音乐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这一音乐舞台杰作的内在张力与魅力。  【关键词】卡尔米纳·布拉纳;卡尔·奥尔夫;音乐分
【摘要】笔墨写心性,艺术的独立与高尚正是体现于它的——恰如其分。实践出真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美术学院这样坚实与包容的严谨体系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与创造的可能。我们为艺术,为中华文明,为传承以中国画和书法为代表的艺术而坚持不懈,努力进取。  【关键词】中国画和书法专业;教育;为艺术战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戊戌春月,迎着春风春光,心中油然升起一首名诗:故人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