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研究、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为了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保证认真、准确贯彻实施。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资源这个基本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物质第一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资源是物质世界的重要内容,是物质世界的本源,重视资源问题就是坚持唯物论,重视资源利用规律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问题,他关于资源问题的思想和主张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基和深刻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资源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问题。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安全问题,把资源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之中。他指出,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高度重视能源问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强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向国际社会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土地、能源和生物等资源均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包括了自然资源的各个方面。资源是人类的命脉,人类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发展,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早期的衣食住行,到后来的生产资料,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现代历史经验证明,重视资源的国家就会强大,不重视资源的国家就落后、挨打。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这一思想,准确、深刻地揭示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关键所在。一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源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谓环境污染,是指污染物污染环境要素,没有污染物就不存在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又是由资源转变而来的。资源之所以转变为污染物,是由于“对资源的粗放型使用”,使得大量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转变为污染物。所以,要防范环境污染,必须从资源利用的源头上考虑如何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忽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污染物过度产生。人们又把这种被视为污染物的资源作为环境治理的对象,甚至把大量资源视为工业固体废物,再投入资源、资金、人力和物力去治理这些“污染物”(资源)。于是,大量的资源就成为人们口中的“废物”。由于人们把资源视为“废物”,就不会针对这些“废物”投入资金和技术,最多只是以治理的目的去投入,而不是以获取资源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关于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技术也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也不可能加以投入,科研工作者也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发获取和高效利用这些“废物”上。最终使得这些“废物”只能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中大量堆存,等待治理,并不断被雨水和狂风裹挟着进入环境要素;有的则是被填埋或焚烧,进而污染我们的土壤、河流、地下水和大气,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试图引入国外的“新理念”、“新模式”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令人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在环境领域与我们之间的合作,几乎不涉及资源效率问题,更多是关于后端的事情,诸如废物治理、污染防治、控制碳排放等,忽视了资源利用效率。我们的一部分资源在粗犷的利用中转变为污染物,另一部分则被廉价地出让给发达国家。而与此同时,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和不发达的国家中,我们看不到其法律中有关于“大宗工业固废”的表述,在这些国家中也就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治理这些“大宗工业固废”。但却并不影响有些国家以“废物”的名义和价格买走我们这些“废物”(尾矿资源),因为他们有利用这些“废物”(资源)的技术。这样,我们在资源战略上就有所损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这既是对资源利用方式的重视,也是对正确利用资源的要求。从世界上的情况看,有些发达国家对资源实行梯级利用,首先从资源中提炼出价值更高的物质,如有的国家可以从煤炭中提炼出几十种物质,然后进行燃烧利用。而我们只能够提炼出几种可怜的物质,大部分用于燃烧,燃烧后的物质被视为“污染物”,实际上是珍贵的资源,但却变成了我们十分棘手的污染物。从资源利用的源头上我们的效率就降低了。针对这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强调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按照宪法的这一规定,国家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明确作出了有关资源利用标准的规范和要求。按照标准利用资源就是合理利用资源,通过遵循资源利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既体现了我们党依宪、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强调资源利用的正确方式。
第二,资源综合利用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北京视察期间曾明确指出,资源“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是我们的经验”。据史料记载,资源综合利用产生于我国明代广东地区的“桑基鱼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过程的五六十年代,提出了对水资源、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后进一步发展为对所有工业原料的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已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并对资源综合利用提出具体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他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合理利用主要是从资源利用方式上考虑资源问题,而“资源高效利用”主要是从资源利用结果上考虑资源问题,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各行各业均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实现。多年来,各行各业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均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迄今为止国家尚无一部有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法律,既无基础性、综合性的一般法,也无专业性的特别法、专门法。不仅如此,我们的二次资源法律一部也没有(仅有一部行政法规),一次资源法律较多,但大多是开发利用法,在这些法律中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均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许多发达国家均重视资源利用效率,强调资源效率优先。西方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和污染治理过程后,不再强调环境保护优先,而是把重心放在资源效率优先和生态优先上。他们不但制定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而且制定了大量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法,有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而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制定这样的法律,或者虽然制定了类似的法律但却是极不完善或者几乎不能有效实施的。我国尽管在一些经济指标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资源利用的法治建设情况看,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应当尽快制定我国的相关法律,尽早建立完善我们的相关法律体系。资源综合利用法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项立法的完成,将为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奠定重要的法律、法治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深刻揭示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走正确的环境保护道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论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本文作者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原主任、宁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资源这个基本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物质第一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资源是物质世界的重要内容,是物质世界的本源,重视资源问题就是坚持唯物论,重视资源利用规律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问题,他关于资源问题的思想和主张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基和深刻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视资源的决定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资源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问题。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安全问题,把资源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之中。他指出,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高度重视能源问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强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向国际社会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土地、能源和生物等资源均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包括了自然资源的各个方面。资源是人类的命脉,人类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发展,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早期的衣食住行,到后来的生产资料,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现代历史经验证明,重视资源的国家就会强大,不重视资源的国家就落后、挨打。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这一思想,准确、深刻地揭示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关键所在。一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源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谓环境污染,是指污染物污染环境要素,没有污染物就不存在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又是由资源转变而来的。资源之所以转变为污染物,是由于“对资源的粗放型使用”,使得大量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转变为污染物。所以,要防范环境污染,必须从资源利用的源头上考虑如何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忽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污染物过度产生。人们又把这种被视为污染物的资源作为环境治理的对象,甚至把大量资源视为工业固体废物,再投入资源、资金、人力和物力去治理这些“污染物”(资源)。于是,大量的资源就成为人们口中的“废物”。由于人们把资源视为“废物”,就不会针对这些“废物”投入资金和技术,最多只是以治理的目的去投入,而不是以获取资源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关于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技术也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也不可能加以投入,科研工作者也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发获取和高效利用这些“废物”上。最终使得这些“废物”只能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中大量堆存,等待治理,并不断被雨水和狂风裹挟着进入环境要素;有的则是被填埋或焚烧,进而污染我们的土壤、河流、地下水和大气,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试图引入国外的“新理念”、“新模式”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令人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在环境领域与我们之间的合作,几乎不涉及资源效率问题,更多是关于后端的事情,诸如废物治理、污染防治、控制碳排放等,忽视了资源利用效率。我们的一部分资源在粗犷的利用中转变为污染物,另一部分则被廉价地出让给发达国家。而与此同时,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和不发达的国家中,我们看不到其法律中有关于“大宗工业固废”的表述,在这些国家中也就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治理这些“大宗工业固废”。但却并不影响有些国家以“废物”的名义和价格买走我们这些“废物”(尾矿资源),因为他们有利用这些“废物”(资源)的技术。这样,我们在资源战略上就有所损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高度重视资源利用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这既是对资源利用方式的重视,也是对正确利用资源的要求。从世界上的情况看,有些发达国家对资源实行梯级利用,首先从资源中提炼出价值更高的物质,如有的国家可以从煤炭中提炼出几十种物质,然后进行燃烧利用。而我们只能够提炼出几种可怜的物质,大部分用于燃烧,燃烧后的物质被视为“污染物”,实际上是珍贵的资源,但却变成了我们十分棘手的污染物。从资源利用的源头上我们的效率就降低了。针对这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强调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按照宪法的这一规定,国家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明确作出了有关资源利用标准的规范和要求。按照标准利用资源就是合理利用资源,通过遵循资源利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既体现了我们党依宪、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强调资源利用的正确方式。
第二,资源综合利用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北京视察期间曾明确指出,资源“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是我们的经验”。据史料记载,资源综合利用产生于我国明代广东地区的“桑基鱼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过程的五六十年代,提出了对水资源、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后进一步发展为对所有工业原料的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已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并对资源综合利用提出具体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重视资源利用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他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合理利用主要是从资源利用方式上考虑资源问题,而“资源高效利用”主要是从资源利用结果上考虑资源问题,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各行各业均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实现。多年来,各行各业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均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迄今为止国家尚无一部有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法律,既无基础性、综合性的一般法,也无专业性的特别法、专门法。不仅如此,我们的二次资源法律一部也没有(仅有一部行政法规),一次资源法律较多,但大多是开发利用法,在这些法律中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均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许多发达国家均重视资源利用效率,强调资源效率优先。西方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和污染治理过程后,不再强调环境保护优先,而是把重心放在资源效率优先和生态优先上。他们不但制定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而且制定了大量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法,有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而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制定这样的法律,或者虽然制定了类似的法律但却是极不完善或者几乎不能有效实施的。我国尽管在一些经济指标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资源利用的法治建设情况看,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应当尽快制定我国的相关法律,尽早建立完善我们的相关法律体系。资源综合利用法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项立法的完成,将为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奠定重要的法律、法治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深刻揭示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走正确的环境保护道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论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本文作者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原主任、宁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