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在于通过对话训练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用英语进行自然交流。但通过对传统对话教学及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传统教学存在交流方式机械性强,对话模式灵活性弱等弊端。因此,改变传统课堂对话形式,赋予学生更丰富、更有趣的对话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教师开展对话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搭建趣味情境,点燃学生的对话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牵引之下,学生可以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品味知识散发的芳香,体会知识传递的神韵。传统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代入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聆听,缺乏积极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搭建有趣的对话情境,全面点燃学生的对话热情,让他们在表达和聆听中体会英语的韵味。笔者发现,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口语表达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份好奇心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契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4 My family”为例。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利用英语来询问对方的家庭,以及如何描述自己的家庭。在对话期间,为了增强活动的代入感,教师抛砖引玉,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利用英语和中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教师着重强调了“Who’s he/she?”“He/She is...”等句型,尤其是这些句型在口语方面的用法,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初步的体验。教师描述完照片后对学生说:“现在老师也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家庭,谁可以描述一下呢?”随后,教师选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在此期间,教师还要求其他学生跟随聆听,观察对话的两位学生在表达中的优点或不足。
对话情境的预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试着利用英语和学生对话,如Please./Sit down./Can you...等,由此让学生逐渐适应英语对话。另外,教师可以合理调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英语听力情境,如,为学生播放单元课的flash动画短片,然后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利用学过的英语单词、短语等进行简单的回答,由此丰富学生的对话情境,提升他们对英语表达和英语听力的感知质量。
二、教材内容编改,优化学生的对话体验
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期间,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自主编撰对话,然后在课堂中将其表达出来。教学内容创生编改,即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整合优化,创设符合学生对话实际的问题情境,促使师生在课堂上有效对话合作,生成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共享共进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对话体验,而且能间接增强学生的造句能力。
以“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为例。这节课涉及许多食物相关的单词,学生在改编课文内容时,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某种食物穿插其中,再与学生展开对话。
生1:Would you like banana?
生2:No, thank you.
生1:What about a cake?
生2:Yes, please.
......
通過自主编撰对话并表达,学生可以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对他们后期学习英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单词量缺乏,当他们遇到无法翻译,或者受到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制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延伸课堂,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他们。在此期间,教师要适当地控制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听会。如“What about...”这一句型,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将该句型的其他用法教给学生,并出示相关台词的动画原声片段,由此促进学生的理解,如通过“What about doing...”间接引出现在进行时。当然,并不是要让学生必须理解这部分知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延伸性的体验环节,丰富学生的认知面,优化其对话体验。
另外,教师也可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如改编成故事对话的模式),然后让学生在对话的同时将剧情表现出来。这种具有舞台表演气氛的活动不但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爱玩的特点。久而久之就可以改变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赋予课堂更多的趣味性。
三、丰富课堂活动,巩固学生的对话能力
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对话能力,并间接增强他们对听英语和说英语的敏锐度。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理念高度普及的今天,此类活动的预设能为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如,小学生对旋律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英文歌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唱。随着学生反复地体验与摸索,他们的语感和音准会逐渐增强,这便间接优化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在每节课的最后阶段,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英文句子进行对话时,可以适当地穿插英文歌曲,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缓解身心的疲劳,并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在讲解完每节单元课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Auld Lang Syne,并在演唱过程中拍拍手、跺跺脚,然后比一比谁的发音最“美”最准确。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英语课课前的3分钟“说话”活动,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练中提高其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颇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策略。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英语配音活动。如,在学完“Unit8 Happy New Year”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英文原版动画片的片段,然后消除片段中的对话桥段,鼓励学生扮演“配音演员”,为动画进行配音。为了提高配音效果,学生必须结合剧情内容、人物心理等特点,合理控制语气、发音和腔调等细节。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持续对话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反复的配音与思考中摸索到英语表达的关键点。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的配音作品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传于微信群,向众多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由此间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其充分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总之,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听力,这对后期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看待课堂对话活动,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方案,进而品味对话文本的内涵,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感受英语对话的魅力,并在理解中汲取更多的英语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综合能力有限,并且个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也要遵循分层教学的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搭建趣味情境,点燃学生的对话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牵引之下,学生可以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品味知识散发的芳香,体会知识传递的神韵。传统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代入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聆听,缺乏积极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搭建有趣的对话情境,全面点燃学生的对话热情,让他们在表达和聆听中体会英语的韵味。笔者发现,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口语表达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份好奇心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契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4 My family”为例。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利用英语来询问对方的家庭,以及如何描述自己的家庭。在对话期间,为了增强活动的代入感,教师抛砖引玉,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利用英语和中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教师着重强调了“Who’s he/she?”“He/She is...”等句型,尤其是这些句型在口语方面的用法,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初步的体验。教师描述完照片后对学生说:“现在老师也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家庭,谁可以描述一下呢?”随后,教师选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在此期间,教师还要求其他学生跟随聆听,观察对话的两位学生在表达中的优点或不足。
对话情境的预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试着利用英语和学生对话,如Please./Sit down./Can you...等,由此让学生逐渐适应英语对话。另外,教师可以合理调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英语听力情境,如,为学生播放单元课的flash动画短片,然后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利用学过的英语单词、短语等进行简单的回答,由此丰富学生的对话情境,提升他们对英语表达和英语听力的感知质量。
二、教材内容编改,优化学生的对话体验
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期间,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自主编撰对话,然后在课堂中将其表达出来。教学内容创生编改,即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整合优化,创设符合学生对话实际的问题情境,促使师生在课堂上有效对话合作,生成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共享共进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对话体验,而且能间接增强学生的造句能力。
以“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为例。这节课涉及许多食物相关的单词,学生在改编课文内容时,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某种食物穿插其中,再与学生展开对话。
生1:Would you like banana?
生2:No, thank you.
生1:What about a cake?
生2:Yes, please.
......
通過自主编撰对话并表达,学生可以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对他们后期学习英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单词量缺乏,当他们遇到无法翻译,或者受到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制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延伸课堂,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他们。在此期间,教师要适当地控制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听会。如“What about...”这一句型,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将该句型的其他用法教给学生,并出示相关台词的动画原声片段,由此促进学生的理解,如通过“What about doing...”间接引出现在进行时。当然,并不是要让学生必须理解这部分知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延伸性的体验环节,丰富学生的认知面,优化其对话体验。
另外,教师也可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如改编成故事对话的模式),然后让学生在对话的同时将剧情表现出来。这种具有舞台表演气氛的活动不但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爱玩的特点。久而久之就可以改变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赋予课堂更多的趣味性。
三、丰富课堂活动,巩固学生的对话能力
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对话能力,并间接增强他们对听英语和说英语的敏锐度。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理念高度普及的今天,此类活动的预设能为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如,小学生对旋律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英文歌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唱。随着学生反复地体验与摸索,他们的语感和音准会逐渐增强,这便间接优化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在每节课的最后阶段,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英文句子进行对话时,可以适当地穿插英文歌曲,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缓解身心的疲劳,并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在讲解完每节单元课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Auld Lang Syne,并在演唱过程中拍拍手、跺跺脚,然后比一比谁的发音最“美”最准确。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英语课课前的3分钟“说话”活动,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练中提高其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颇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策略。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英语配音活动。如,在学完“Unit8 Happy New Year”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英文原版动画片的片段,然后消除片段中的对话桥段,鼓励学生扮演“配音演员”,为动画进行配音。为了提高配音效果,学生必须结合剧情内容、人物心理等特点,合理控制语气、发音和腔调等细节。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持续对话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反复的配音与思考中摸索到英语表达的关键点。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的配音作品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传于微信群,向众多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由此间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其充分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总之,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听力,这对后期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看待课堂对话活动,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方案,进而品味对话文本的内涵,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感受英语对话的魅力,并在理解中汲取更多的英语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综合能力有限,并且个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也要遵循分层教学的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